《辞海》“步障”条云是“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引《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本图和敦煌开元天宝间壁画《剃度图》、《宴乐图》中反映比较,进一步得知古代人野外郊游生活,及这些应用工具形象和不同使用方法。从时间较后之《西岳降灵图》,及宋人绘《汉宫春晓图》所见各式步障形象,得知中古以来,所谓‘步障’,实一重重用整幅丝绸作成,宽长约三五尺,应用方法,多是随同车乘行进,或在路旁交叉处阻拦行人。主要是遮隔路人窥视,或避风日沙尘,作用和掌扇差不太多。《世说新语》记西晋豪富贵族王恺、石崇斗富,一用紫丝步障,一用锦步障,数目到三四十里。历来不知步障形象,却少有人怀疑这个延长三四十里的手执障子,得用多少人来掌握,平常时候,又得用多大仓库来贮藏!如据画刻所见,则‘里’字当是‘连’或‘重’字误写。在另外同时关于步障记载,和《唐六典》关于帷帐记载,也可知当时必是若干‘连’或‘重’。”

沈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所载《敦煌壁画所见帷帐》及《宁懋石室石刻所见帷帐》我们可想见步障大体就是这样的东西。因为见不到较早的写本,《晋书》的“里”究竟应是“连”还是“重”,不能确断,但肯定这必是一个错字。四十里、五十里,有四五条长安街那样长,这样长的步障,怎么可能呢?

读古书要证以实物,更重要的要揆之常理,方不至流于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