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经过许敬宗那么一忽悠,褚遂良这么一搅和,针对皇后废立事件,朝廷中已经形成三个明显的派别:第一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反武派,第二是以李勣为首的中间派,第三是以许敬宗为首的挺武派。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各自代表着什么利益呢?先看反武派,他们有几个共同特征。
他们总体上出身贵族,长孙无忌出身关陇贵族,和李唐皇室有着共同的渊源。他的姓是鲜卑族的姓氏之一,长孙家族从北周经隋到唐都赫赫有名。我们熟知的成语“一箭双雕”,就和长孙氏有关。“一箭双雕”说的是谁呢?就是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他是隋朝时有名的外交家,善于射箭。据说一箭飞出,能同时射中两只大雕。
褚遂良是南方人,但是在唐太宗朝已经和长孙无忌站在同一战线上了。
于志宁也是正宗的关陇贵族出身,他的祖先于谨和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都位列西魏时期的八大柱国。韩瑗和长孙无忌是儿女亲家,韩瑗的女儿嫁给了长孙无忌的侄子。来济是南方人,但是政治上和前几个人立场很接近。所以说,反武派是以关陇贵族为主体的一些人组成的。
他们大多数都是元老重臣,其中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还是太宗托孤的顾命大臣。他们掌握着巨大的政治权力,是既得利益者。
这些人之所以咬牙切齿地反对废王立武,要说能预见到若干年后“女主武王”,那还真是高估他们,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身份决定了态度。
一来,当时的社会观念就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传统观念认为,皇后应该出身于世家大族,这种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二来,这是做臣子的本分,表达对太宗政治路线的忠诚。唐太宗选择了这个媳妇,而且临终之前托付给他们,他们希望遵循先帝的嘱托。这和永徽年间总的政治路线是一致的,一切按既定方针办。
三来,也是出于私心。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对于他们而言,保持自己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维持现有的政治局面,不作改变。改变现状对他们可能形成威胁。
再看挺武派,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首先,他们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出身都比较低。
出身低有什么问题呢?一方面,他们在朝中得不到援引,很难爬到比较高的位置上去,心里难免怅恨;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受到世家大族的礼教熏陶,不会过多地考虑道德信条。换句话说,在当时的那些所谓士大夫的眼里,他们是一些小人。
其次,他们都比较有才华,但是在现行体制下无从施展。拿许敬宗来说,他是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和房玄龄等人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一直不那么顺利,是个典型的倒霉蛋。李义府呢,本来和来济号称“来李”,同样以文才名满天下,可是来济就能官场得意,步步高升,他李义府就很蹉跎。
他们在官僚队伍中的级别比较低,没有一个在中枢部门,大多数是中下级官僚。
他们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呢?他们和武则天非亲非故呀。
但是他们在当时的体制下得不到发展,所以希望政治变动,好借此出头,并不见得他们有多喜欢武则天。
长期受压制让他们颇为不满。他们看到,皇帝对支持武则天的人大加奖赏,李义府就是一个榜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这些人急功近利,既然支持武则天会得到好处,他们当然会不遗余力。
再看中间派。他们大都明哲保身,不愿蹚这趟浑水,比如说李勣。
他家里有很多田地,喜欢仗义疏财,有点像《水浒传》里的宋江。后来通过隋末农民起义,逐渐跻身高位。他与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显然不是同一战壕的人。看多了政治斗争的后果,李勣养成了谨慎的习惯。所以,他在废王立武的问题上持中立态度。
这样,朝廷分成了支持、反对和中间三派。朝廷中有了派系,皇帝就可以上下其手了,李治和武则天利用手中的权柄,不断利用支持派,团结中间派,打击反对派。整个形势对比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反对派虽然占据着宰相的大多数,但是已经不再具备整体优势,而且他们缺乏军队的支持。武则天和唐高宗已经胜券在握了,他们不需要再顾忌什么。
这种胶着状态的再一次打破是褚遂良被贬。
永徽六年(655年)九月初四,李治以犯上之罪,把褚遂良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市)都督,从首都长安贬到长沙去了。褚遂良被贬后,长孙无忌失去了左膀右臂,他也感到事情不妙,于是继续默不作声。韩瑗和来济上疏反对无效后,也预料到了事情的结果,索性不再闹腾了。
反武派也就一下子沉默下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势,也意识到武昭仪的厉害。人性中懦弱的一面占了上风,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位置,统统选择了沉默。
在武则天的精心策划和运作下,李治决定快刀斩乱麻,再次下诏废除皇后。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大唐高宗皇帝正式下达废后的诏书。诏书上说:“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谋害、谋杀之罪),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到此为止,王皇后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她本想引进竞争机制,让武则天和萧淑妃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没想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自己做套把自己装进去了。
当年和她争风吃醋的萧淑妃,反倒成了同病相怜的难姐难妹。这莫须有之罪,王皇后倒也沾点边,可萧淑妃简直就是个冤大头,她只是跟武则天争风吃醋而已。就算她跟王皇后有同谋,谁又能看到这个可怜的女人的心声呢。他们只是想得到丈夫的爱,哪怕是平分秋色也好。只是可惜,她们的丈夫是李治,她们的情敌是武则天。
诏书以极快的速度传达了下去。可怜王皇后一代外戚世族,皇室玉牒上,刮去了他们的名字。大宗房产钱财,拱手让人。老母柳氏不叫“一品诰命”,也不叫“魏国夫人”了。几个兄弟摘掉官帽后流放岭南。更为可悲的是,死去的亲人在地下也跟着受牵连。王皇后的生父王仁祐的棺椁从地下被扒了出来,劈成几大块。武则天的意思,这是为了防止“逆乱余孽犹得为荫”。
这道诏旨一下,胜负已分,大局已定。总之,一切都无法挽回了。王、萧二人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武则天将是这个舞台的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