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精心策划的移花接木之策成功后,文水武氏一脉,她从内心反感之。想要在血缘亲族内找到依靠力量,就只有考虑母亲杨氏这一脉。
早在两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因忧惧而死之后,从父亲武士彟那里承袭下来的周国公一爵,现在空出来了,她决定不交给哥哥的儿子去继承,而是要交给姐姐的儿子、外甥贺兰敏之来做。
她决定让贺兰敏之改为母姓,也就是改叫武敏之,承袭武则天她爸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加弘文馆学士、散骑常侍,正三品。
“贺兰”这个姓氏来自贺兰部落。据有人考证,“贺兰”一词可能出自突厥语,是指颜色驳杂的马。贺兰山的得名就与这个有关,因为山上草木颜色驳杂。
贺兰部落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有匈奴的背景,后来为鲜卑之一部,是北魏早期的母后一族。因部落势力太强大,被北魏的创建者——魏道武帝拓跋珪所“离散”,其后人逐渐散入中原。
据近世出土的《贺兰敏之墓志》描述,此人“风情外朗,身材内融”,又说他“飞文染翰,为伯为雄”。抛去溢美的成分,总还是不会太离谱。他于弱冠之年当官,二十几岁就当了三品大员,偏重于做文字工作,曾奉命召集学士刊定经史、编写人物传记。
贺兰敏之仕途之所以顺利,据推测,与武后之母杨老太太喜爱这个外孙有关。武则天对他也颇为看好,想把他培养成政治新秀。
贺兰敏之对武则天的器重大为感激,竟叩头谢恩至流血。从此朝夕跟随,“坐为师友,入作腹心”,成了武后跟前的大红人。
不久,这个风雅俊秀的少年却在一件事上陷入谷底,这就是姐姐贺兰氏之死。
贺兰氏被离奇毒死,武敏之进宫来吊唁,泪流满面地问高宗:“如何死得如此仓促?”
高宗不答,只是满脸泪痕。
有眼线立刻将此情况密报武则天,武则天思之再三,怒道:“此儿疑我!”从此,武敏之就在武则天那里失宠了。但失宠并不等于就走向死亡,后来还有他自己的将错就错。
咸亨元年(670年),这一年,唐朝和武则天的个人危机差不多同时悄悄地出现了。这些危机间接影响到了贺兰敏之。
咸亨元年九月十四日,武后之母荣国夫人杨氏去世,终年九十二岁。朝廷加赠司徒周忠孝公武士彟为太尉、太原王,赠杨夫人为太原王妃。
唐朝派常胜将军薛仁贵讨伐吐蕃,结果全军覆没。这可是唐朝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军事惨败,吐蕃因此信心大增,领土扩张到今天的青海,让唐朝西线的军事压力骤增。
在内政方面,同年,天下大旱,关中饥馑,朝廷不得不下诏任由百姓往各州逐食,政府班子也准备东迁洛阳,解决吃饭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解决不了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问题,二圣都不免有焦头烂额之感。
中国古代是有天人感应的思想。国家发生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就意味着统治者失德,皇帝往往会通过减膳、撤乐来表示自责。现在天下大旱,引发了大饥荒,人心惶惶。不少人就攻击武则天,说灾难是因为皇后专权造成的,外廷议论纷纷。面对各种压力,武则天怎么处理呢?她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要求避位,以答天谴!
这是武则天的一招棋,叫以退为进。
此时,二圣政治已经持续了六年,若是从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生病,武则天开始协理朝政算起,武则天的参政已经有十年之久,基本上已经是“老伴儿”级别了,唐高宗已经习惯她在身边出谋划策,他现在不想再废掉皇后了。已经老夫老妻了,一个战壕里战斗了这么多年,现在遇到问题,更应该风雨同舟啊。
于是,唐高宗拒绝了武后的避位请求,不仅如此,他还要安慰武则天,把杨夫人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让天下人看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困难!唐高宗辍朝三日,以显示内心的悲痛。他还亲手给杨夫人书写墓碑,并让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都到杨夫人的宅子里去吊丧,而且把杨夫人的灵柩一直送到墓地。接着,又封杨夫人为鲁国太夫人,谥号忠烈。这可是不得了啊,“忠烈”这个谥号哪像给女人的?人们对女性的要求是贞洁、柔婉就足够了,忠烈是对大臣的要求。把这样的谥号给杨夫人,那就等于把杨夫人比成股肱大臣了。
就这样,武则天再一次化解了危机。而且通过杨夫人的高规格葬礼,她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威望。现在,武则天成功地稳住了阵脚,二圣政治已经不容置疑。武则天又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了。
这时,贺兰敏之自己走向了人生的岔路口。他的自伤,是他自己的选择。
咸亨二年(671年),高宗和武后带着朝臣们逃离灾害横行的长安,到达洛阳,留太子李弘监国,并且准备为他选妃,他已经二十岁了,于是高宗和武后开始为他物色太子妃人选。
高宗和武后最先挑中的人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这位杨思俭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隋观德王杨雄之孙,而武则天之母杨氏的父亲杨达(字士达)为隋纳言,始安恭侯,他正是杨雄的亲弟弟!换句话说,杨氏是杨思俭的堂姑,而武后则是杨思俭的表姐妹。选杨思俭的女儿为太子妃,不仅仅是因为杨思俭的女儿是京城出了名的美女,这条关系也是原因之一。
杨思俭本人也是个很有文才的人物,早在龙朔元年,他就和上官仪、许敬宗、许圉师等人奉太子弘之命编纂《瑶山玉彩》五百卷,想来他的女儿也应该颇有文才,是个才貌双全的美女。
但是内定杨思俭女为太子妃,还来不及公布天下的时候,武后突然得到一个消息,说武敏之把这位杨氏女给逼奸了!武后简直忍无可忍!
再加上对贺兰敏之照顾有加的杨老夫人已去世,武则天也没什么顾忌的了。于是,她正式上表,提出了一份武敏之违法乱纪的罪状。其中有的罪行,简直骇人听闻!
武后提出的罪状书,首要的一条就吓人一跳,说武敏之“烝于荣国夫人”,什么叫“烝”,与长辈女性通奸谓之烝。杨老太太是武敏之的亲姥姥,都七老八十了,能与自己的亲外孙**?真是匪夷所思!
罪名二,“逼**”太子妃。但是,她家不是贫民小户,没有她的授意,贴身丫鬟敢离开吗?家丁能不在附近吗?门卫会让他进门吗?所以,很有可能是私通。而她父亲杨思俭知道后,很有可能是为了使女儿免受惩罚,才说是贺兰敏之强迫的。
罪名三,在荣国夫人府“逼**”太平公主的贴身宫女。大概这又是一笔风流债。
罪名四,在荣国夫人的丧期内,擅自脱去孝服,在家载歌载舞。
单说说这无比雷人的第一条,这真的是武则天自己提出来的?
但这一条《旧唐书》言之凿凿,《资治通鉴》也予以采信。后世史家多有为此感到迷惑的。单是逼**未来太子妃这件事就够武敏之上刑场十次了,还用得着给他加那么多匪夷所思的罪名?总之这是特大疑案一桩。没法确定是武则天自己说的,还是后世给她安上的。
再看看事情本身,真有这回事?
乾封元年(666年)杨氏已经八十八岁,贺兰敏之才二十四岁,年龄相差达六十四岁!外婆对外孙的呵护甚至亲近些的照顾在某些人眼里就成了荒唐的绯闻了?就算贺兰敏之认定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之死和武则天有关,想报复武则天,也犯不着用这种作践自己的法子吧。
随着贺兰敏之墓志铭的出土,或可窥见一二:贺兰敏之曾娶妻,并生嫡子贺兰琬,哪里有什么不允许贺兰敏之结婚之说?墓志上肯定贺兰敏之为人孝顺。
根据《全唐文·进封贺兰琬母杨氏宏农郡夫人制》记载,虽然进封贺兰琬母杨氏夫人(贺兰敏之的妻子也姓杨)的记录没有说明具体时间,但是可以大致推测应该在之后的中宗朝,或者就在景云三年前后,这个时候贺兰敏之的儿子贺兰琬已经当上太仆卿员外置同正员,改葬贺兰敏之,连带着封了这位杨氏为太夫人。
咸亨二年(671年)六月,废掉敏之的武姓,恢复本姓贺兰,并流放到岭南的雷州(在今广东)。八月六日,走到韶州,莫名其妙就在当地官府里死了,时年二十九岁。《旧唐书》说是用马缰自缢而死;《资治通鉴》说是被武后令人用马缰绞死的。朝士中的纨绔子弟,因与贺兰有交往而被流放岭南的,还有一大批。
贺兰敏之的死,关键的一点,是他将内心的怀疑(他母亲和姐姐的死)、悲痛,都转化成荒唐的行为。只要这种思维方式存在一天,他就还是一只扑火的飞蛾。
贺兰敏之一死,周国公这顶帽子就找不到人戴了。三年之后,武则天又想用武家的人了,别无选择,便奏请将二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从天涯海角召回,袭周国公,任了五品的尚衣奉御,第二个月又越级提为三品的宗正卿(掌皇族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