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太子弘突然死于合璧宫,时年二十四岁。

《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云:“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鸩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高宗纪》里也说:“已亥,天后杀皇太子。”

这就是扑朔迷离的“合璧宫命案”。

那么,持毒杀观点的学者们,有什么理由呢?

一大证据就是太子挖出了武则天囚禁两公主的猛料,让武则天难堪。

太子请嫁两公主之事,两《唐书》都说有,只是多有夸张之词。可是,《新唐书》也记载,武则天后来曾经上表高宗,请求为义阳、宣城二公主的丈夫升官。不管是不是作秀,起码能证明,太子即使请嫁公主,也不至招来杀身之祸。

况且武则天并未反对,而是加以赞扬和肯定,也认同了儿子的提议。显然母子俩没有因为此事产生嫌隙。如果武后真的毒杀李弘,或者说,李弘死得非常蹊跷,突然暴毙,再软弱的男人、再畏服的百官都不会对此一声不吭。

那么《新唐书》的作者宋人欧阳修先生,是从哪里挖到“武后怒而鸩杀李弘”的猛料呢?

据与他同时代的司马光考证,此说有两个来源。一是根据唐人柳芳编著的《唐历》上的一句话,即李弘“不以寿终”而来。但是,不以寿终,是短命的意思,和毒杀不是一个概念。

二是根据李泌和唐肃宗的一段对话而来。

这又是一个有趣故事了,涉及一首“黄瓜歌”。在《新唐书》里,有这样一个记载,说是李泌对饱受皇嗣问题困扰的唐肃宗说到前朝事,讲了一个故事——

高宗时,李弘仁孝,而“(武)后方图临朝,鸩杀之”。李弘死后,李贤代立为太子,每日恐惧,不敢多言,就作了一首歌,叫《黄台瓜》。歌词曰: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李贤叫乐工在宫中唱这首曲子,以期感悟父母双亲:可不要一再残害儿子们了。

李泌讲完了这个故事后,正色告诫唐肃宗说:你现在已经一摘了,可不要再摘了!肃宗愕然曰:“公安得是言?”您怎么说这样的话?

以皇子比瓜,不可一摘再摘,免得最后闹个没有接班人。这典故十分动人,歌词也写得好。可是,唐肃宗和李泌是什么时候人?

唐肃宗李亨,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的第三子。“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在马嵬驿兵变后西逃入蜀,李亨就在灵武即位。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后,后来他病死于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平,在位共六年。

李泌则是个江湖异人,曾在衡山学道,后入朝为官,当到了宰相高位,算是肃宗的朋友兼军师。他对平叛战争极富战略眼光,出过不少好主意。

算一算,两人上面的那段对话,发生于李弘死后八十年。

就在上面的那段对话后,《资治通鉴》中还记了肃宗的一句话,是说:“你把歌词录下来,我要写给大臣们看。”

也就是说,肃宗对这首歌一无所知!他身为皇子都不知道的多年前的宫廷秘事,外人是怎么知道的?从哪儿听说的?

另一部史书《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与《新唐书》撰者为同时代人,没有做出武断的结论,只以存疑态度作结:“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留给后人思考。

《唐会要》对武则天历史写得最为客观,其中作如是记录:“孝敬皇帝讳弘,高宗第五子。永徽四年正月,封代王。显庆元年,册为皇太子。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于合璧宫倚云殿,五月五日,赠谥曰孝敬皇帝。”同样不言李弘遇鸩。

那么,太子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想要搞清楚,也不难。

他很可能是得肺结核死的。

白纸黑字,记载无误,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旧唐书·孝敬皇帝传》里载有一篇高宗皇帝的悼念文,明明白白说太子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

这是什么意思?

“琰圭”是古代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自琰圭在手”,是指李弘当太子。“沉瘵婴身”是说他得了一种“瘵”病。

瘵,痨病也,就是肺结核。直至距今六七十年前,抗生素尚未普及的时候,这还是一种很难治的疾病。

到太子弘十九岁的时候,据他自己讲“比日以来,风虚更积”,也就是病情更加严重了。

太子的身体状况,高宗是清楚的。《旧唐书》记载,太子死后高宗制诏曰:“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几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微,俄迁上宾之驾……”

意思是说:自从李弘做了太子,严重的疾病一直缠身。朕盼着他康复后,就把皇位禅让给他。只要他病情减轻些,朕就让位了。但这孩子天生忠厚仁孝,听说朕要让位给他后,再也不说话了,日夜想着怎么能接这个重担子。因此使旧病复发,陡然加重了百倍,终于夭亡了!

儿子的身体、性格和心情,高宗太熟悉了,当年他做太子时,就感到担子重,终日苦恼,也让他虚弱的身子加了病。所以现在四十多岁就感到末日将到,和做太子、做皇帝的压力关系太大了。想当初李弘十余岁时就被留在京师监国,李弘的担子重,又想念远去洛阳的父母,经常哭泣,连那些急于求成的辅弼大臣也感到可怜,放他去洛阳父母身边轻松轻松。

由此可见,李弘自幼多病,长大了之后更严重,这是有他自述为凭的,他亲爸也是知道的。他亲妈就算想掌权,控制一个孱弱的儿子何其容易,何必毒杀亲子?

所以,李弘之死是疾病所致。如果非要找人为因素,也找不到他母亲头上去。

太子英年早逝,高宗悲痛欲绝,大病了一场,破例追赠李弘为“孝敬皇帝”。

高宗在《孝敬皇帝睿德记》里称他具有“九德”:至德、至孝、至仁、至明、至俭、至正、至博、至直、至睦、至通。

既然追谥了皇帝名号,这位没登过基的皇帝,就要有相应的陵墓,命名为恭陵。原本打算葬在长安昭陵附近,但武则天考虑节约民力,就安葬在了洛阳。选址就在洛州的缑氏县(今河南偃师)的景山,至今仍有遗址。

李弘的妻子裴妃没有多久也郁郁而终,死后被谥为哀皇后,与李弘合葬一处。因此现在当地人把这里称为“太子坟”和“娘娘坟”。陵前神道十分开阔,翁仲、天马、望柱两两相对,气势不凡。神道一侧,有高宗亲撰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高约六米。

历经千年,恭陵至今完好无损。而娘娘坟却在当代遭了厄运。1998年1月末,太子妃墓被一伙盗墓贼用炸药炸开,盗走国宝级珍贵瓷器等六十余件。此事惊动了国务院,所幸案件很快破获,国宝追回,为首的几名盗墓贼也在恭陵前被就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