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才人不受宠的原因,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当时宫外流传“女主武王”的预言,唐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那时,天降异象。什么异象呢?白天能看见太白星。

太白星又称启明星,即现在的金星,所以也叫太白金星。它是人们所见星空中最亮的星,黄昏时出现在西边天际、黎明时出现在东方天际。这两个时刻太阳都不怎么亮,晴朗的天空看到它是正常现象。

可那时的人不这么看,贞观初年就有人利用这种现象造谣说:“这是阴阳反位,女皇帝要出世夺天下了!”在大内封藏的《秘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唐三代而亡,女王武氏灭唐。

据说太宗密召太史令(太史监的长官,负责观测天象、编修历法)李淳风垂询此事。他回答:“臣上观天象,下察历数,民间纷传的太白之妖确实已经滋生。”

太宗追问:“女王武氏现在在哪里?”

李淳风回答:“已在深宫之中。”

太宗又问:“是谁?”

答曰:“天机不可泄露。”

过了好久,太宗抚髯自语:“可否杀尽宫内武姓女子?”

李淳风又说:“古语有云‘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这么一个人下来,就会保护她,您恐怕轻易杀她不得,而且会殃及众多无辜。”

多年以后,李淳风去洛阳拜见女皇时描绘了当时太宗秘召的情景。李淳风言称他的劝谏释除了太宗滥杀武姓女子的欲念,言语中暗示了他对女皇安渡危机的功绩。所以这很难讲是不是李淳风为了政治投机编造出来给自己贴金的话术。

不过让人奇怪的却是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人的死亡,他被人们看作替死鬼。

《旧唐书》有两处提到李君羡之死,一处是《李淳风传》,一处是《李君羡传》。

李君羡是玄武门的一员守将。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城的正北门,位置相当重要。唐太宗当年就是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再用武力逼迫父皇李渊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所以玄武门历来为人所重,它的守将都非常骁勇。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突然有人劾奏武卫将军李君羡图谋不轨。再加上李君羡的小名叫五娘,籍贯是四川武安县,又被封为武连县公,任职武卫将军,担任玄武门的守卫,他的身份中处处都是“武”(五也是武的同音)。于是太宗下令将李君羡逐出京师,贬为华州刺史,如今御史又告他图谋不轨,太宗就下令诛杀了他。

这事儿炒作的嫌疑有多大呢?

既然《资治通鉴》这般正史上也言之凿凿,大写《秘记》之事,可能历史有点传说,不过这个善于“热炒”自己的人把时间提前了。这恐怕是武则天当皇帝前后造神运动的一个产物,不会在太宗晚年就出现。

“天命所归,王者不死”一向是统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用以欺骗大众,从而屈从他们的统治和压迫。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让人在鱼肚子塞进“大楚兴,陈胜王”的帛书。武则天为了坐实这件事,她当了皇帝以后,还煞有介事地替李君羡平反。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神话流传开来,百姓也相信了武则天理应是皇帝。这时候,一代女皇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李淳风真的算出来了,以唐太宗的性格和作风,肯定先下手为强,那个武卫将军李君羡不就被他杀了吗?难道一个将军比不上一个小丫头吗?

其实,上回说了,不管有没有什么“女主武王”的预言,太宗都很难喜欢上武则天。那太宗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

一个征战沙场的皇帝,当然不可能深入研究这些儿女情长,然后来个真情告白。不过看看他宠爱谁就清楚了。

比起武则天,长孙皇后的温文贤淑、与世无争;杨妃的娇柔妩媚、体贴入微;徐惠的心怀善念、爱意深沉,都是李世民留恋的,是他业余时间的情感寄托和归宿。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常常想和她探讨国家大事,但是,长孙皇后总是避而不答,认为妇道人家不该干涉国家大事。

那么,长孙皇后是不是一个只关心柴米油盐,对政治一无所知的黄脸婆呢?当然也不尽然。

李世民可是苦孩子出身,在当皇上之前,过的几乎就是土匪的日子:在他当秦王的时候,和父亲李渊一起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矛盾与日俱增。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长孙氏怎么办呢?她谨小慎微,非常卖力地孝敬李渊,讨得他老人家的欢心,同时委曲求全,拉拢李渊身边的妃嫔,和她们搞好关系。这有什么用呢?一来,可以让这些嫔妃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好话,至少别说坏话;二来,这等于在李渊身边安插了许多眼线。这样一来,李渊或其他皇子有什么异常举动,都尽收眼底。

在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整装待发,长孙氏则鼓舞将士,激励他们奋勇杀敌。在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玄武门之变一举成功,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长孙氏也成为皇后。

她不但能够母仪天下,还保留着温和谨慎的处事作风。有一天在朝堂上,魏徵把唐太宗惹恼了。唐太宗回到后宫,依然怒气难平,自言自语道:“会当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听到这句话之后,不言不语,娉娉婷婷转身进屋,不一会儿穿着只有在隆重的场合才穿的朝服走出来,说:“妾闻君明则臣直。如今魏徵敢于直言进谏,说明您是个非常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特意向您表示祝贺!”唐太宗听了龙颜大悦,当然也明白皇后的用心。可见她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深谙其道,所作所为极其到位,但又有分寸。

长孙皇后是一个很贤德的人,不幸的是,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了。她病入膏肓的时候,建议不要为了给她祈福就大赦天下;不要重用她娘家人,以免外戚干政;不要厚葬,自此兴起“因山为陵”的做法。

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了。

第一点,要摆正位置,恪守妇道。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有事可以干在前头,但不能争功,表现欲不能太强,要甘心做幕后英雄。

第二点,要胸怀天下,深明大义。皇帝治理天下,风雨一肩挑,需要有人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当后妃一定要有眼光,有胸怀,还要有办理政治事件的能力。

第三点,要温柔敦厚,外柔内刚。做事一定要掌握分寸,要给皇帝留面子。就像长孙皇后那样,要学会“以柔克刚”。

而武则天是个动不动就拔刀子的人,当然不受太宗待见,这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她是怎么处理这种状态的呢?

刚入宫的时候,她肯定是有争宠之心的。然而,岁月流逝,毫无迹象。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朵美丽的鲜花被折断以后,一定会枯损,会萎顿,会绝望得痛不欲生或者妒火中烧。但是武才人却活得充实灿烂,有滋有味。后来,她已经可以平静地面对后宫女人的宠幸与升迁,而毫无争风吃醋的念头。

这便是她的能力,一种应变的生命力,一种在大起大落之中承受极端屈辱而又不动声色的能力。后宫的超常之苦造就了武才人的艰忍,同时也造就了她不甘向命运屈服的意志与精神。

既然已经得不到什么机会,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也许就认命了,毕竟皇帝只有一个。可是武则天不是一般人啊,她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当她发现在唐太宗这里得不到机会的时候,把目光转向了一个新的目标。

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之间是相互转化的,武则天的坚毅、勇敢,爱出风头,不能吸引唐太宗,但恰好能吸引他软弱的儿子。就是这个年轻的太子,后来给了武则天机会,让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她命运的改变,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为之增添了千古评说的绚丽一页。

武才人真的成长了。她知道需要等待,并在等待中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