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被废的次日,即永隆元年(680年)八月二十三日,英王李显被册立为新太子。为庆贺大唐有了新的接班人,高宗宣布改调露年号为永隆,大赦天下。
在李弘暴卒、李贤被废的前后,舆论之所以汹汹,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在李弘病危之前发生的事了:武则天曾把英王李显的妃子赵氏幽禁致死。这是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予以确定的事,没有疑义。
赵氏之死是无辜的,她本人并没犯什么大错儿,主要是受她母亲牵连。赵氏姑娘的来头很大,祖父赵绰是唐开国功臣,父亲赵瑰是左千牛将军、皇帝的贴身侍卫,母亲就更厉害了,是高祖李渊的第七女——常乐公主,论辈分,这位老公主是高宗的姑姑,而赵氏姑娘则是高宗的表妹。
周王李显娶了赵氏,是与表姑母结婚,差了一辈。但这在当时,不成其为障碍。
据说,两人是很有一段姻缘的。赵氏姑娘小时常随母亲来宫中走动,与李显青梅竹马。成年后,二人又常在一起参加庆典、筵宴与游乐,有时还在一起读书,渐渐地就互生爱慕。太子李弘看在眼里,有心撮合,就在父亲面前为他们做了“大媒”。
高宗对这姑娘非常满意,当即向武后提起,敲定了这门婚事。
但是,武后的感觉又不同了。因为常乐长公主素为高宗所敬重,两人关系很密切,武则天对此十分忌惮。只是此番亲事高宗本人看好,武后不便反对。
没想到,一件事让她的态度大变。
由于李治和常乐公主是姑侄,所以她常来宫中走动。这天,常乐公主来访,高宗和她谈起好儿子太子弘。高宗说:“弘儿比朕强,比朕有魄力,办事不像朕瞻前顾后拖泥带水的,这次给舅父长孙无忌平反的事,他办得很漂亮,我原以为皇后会阻挠哩。”
“她只是皇后,统领后宫便罢了,朝改大事,本该你做主的。”常乐公主说。
高宗摇摇头,不置可否,继续谈他的弘儿:“弘儿现在在朝廷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了。此儿仁孝英果,敬礼大臣鸿儒之士,前次请嫁义阳、宣城,今次又亲自操办长孙家族平反,深得人心……”
武则天听说后,当然不能容忍高宗和自己儿子身边有如此鲜明的异己力量,马上就采取了反制措施。她处理这事的手段非常狠毒。
在周王婚后三天,周王妃按例去向婆婆请安。当时武后还没起床,周王妃并不知道,就直接进了内寝。武后借故怒斥周王妃“失仪”。周王妃吓蒙了,下意识地辩解了两句。武后大怒,以忤逆为名将她软禁在内侍省,不准出屋,不准与外界接触,只给她生的米菜和柴盐,让她自己做饭。可是这位高贵无比的小姑娘,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会做饭?几天后,卫士发现周王妃住的地方烟囱不冒烟了,开门一看,她已经被活活饿死。之后,武后下令把周王妃匆匆埋了,埋到了什么地方也不见记载。
周王妃的父亲赵瑰受女儿之累,被贬为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常乐长公主也被勒令随行。这股危险的势力,就这样被武则天果断地击垮了。
周王妃被人发现死亡,是在四月七日。十八天后,太子李弘死于合璧宫。两件事隔得实在太近,无怪乎要引起诸多关于太子被害的流言。
武则天的这种狠,一方面是缘于她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她在皇权专制下出于自我保护的反应。你不狠,人家就要狠,史上的教训已经有成千上万。这事之后不久太子李弘就死了,想必当时已经重病缠身,武则天肯定心情极度糟糕,而这对倒霉的母女正好撞到了枪眼上。
一场惨烈的风波过去,“三瓜”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实在令人悬心。
李显本人对此事倒不在乎,很快喜欢上韦氏(她就是日后引起大乱的韦后)。韦氏出身京兆韦氏,名门望族,据说小名叫香儿,自幼聪明美貌,性格刚强,她被选入李显宫中,凭着美貌和聪明很快获得了李显的宠爱。成为太子后,李显正式纳韦氏为太子妃。
十一月,改元开耀。这个年号只用了几个月,次年二月,太子李显的长子诞生于东宫,生母就是太子妃韦氏,他是太子的嫡长子。这个孩子名重照,就是后来的懿德太子重润。二月十八日,册立为皇太孙,并改元永淳元年。
这个新太子李显,也是一位性情中人,比二哥李贤还要喜好玩乐。他和李贤原本都没受过当太子的教育,养成放逸享乐的性格是必然的。而且据说他在做亲王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十分“勇烈”的一面。
如何把这个公子哥儿扶起来,高宗、武后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们之所以没有因李贤案惩罚原来的宰相兼东宫班子,而是让他们继续留任,就是想用一班老成之臣来辅佐新太子。高宗夫妇到东都去,留李显监国,就专门指令薛元超辅佐。高宗还殷切叮嘱道:“吾子未娴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不讲!”
所幸,李显因为有了哥哥的教训,也有前妻的教训,对母后还比较恭顺,在当太子期间,与武则天的关系也还算融洽。
一年后,当年激烈反对天后摄政的中书令兼左庶子郝处俊被罢相,中书侍郎兼右庶子李义琰也因故受到高宗谴责,托病辞位。当初郝处俊对高宗说:高祖太宗之天下,只该“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中书侍郎兼右庶子李义琰也曾大力附和,一时形成强大舆论,致使武后摄政之议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