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643年),虽然李世民只有44岁,但接连发生了众皇子争夺皇位、谋反之事让他心力俱瘁,现在的太子胆小软弱的性格也是他的一块心病。
唐太宗晚年做了许多事情,都是针对李治这种柔弱的性格,想帮他扫平障碍。比如,他东征西讨,打高句丽,打薛延陀,就是为了清除这些可能会给儿子找麻烦的强邻。他还杀了几个桀骜不驯的大臣,也是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比较安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做完这些,李世民还不放心,因为李治从小不是被当成帝国的接班人培养的,所以各方面的素质都不够。李世民决定下大力气培养他。
他安排岑文本、褚遂良、马周等重臣做李治的讲学老师;任命司徒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司空房玄龄为太子太傅,中书门下三品萧瑀为太子太保,李勣为太子詹事,褚遂良为太子宾客,对李治进行辅佐。
另一方面,亲自对李治进行言传身教。比如,上朝处理政务时,就让李治旁听,并鼓励他参政议政,只要他的意见正确,就大加肯定,增强他的信心和威信;吃饭时,就告诉他“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要体恤民情;骑马时,就告诉他,再好的马也有力气衰竭的时候,要爱惜民力;乘船时,就告诉他:“君,舟也;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时间转眼到了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征高句丽受伤,回朝疗养,李治身为太子当然要不离左右,侍奉汤药,以尽孝心。就在这期间,才人武媚娘那优雅的身姿将他秒杀了。史书上关于李治和武则天见面的记载,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时,上(李治)在东宫,因入侍,见才人武氏悦之。”
在唐朝,李治之所以有机会结识武才人,日久生情,表达爱意,互诉衷肠,立之为后,并最终让其成长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
由于文明和开放,唐朝妇女有了前所未有的宽松,从而显示不同于以往朝代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是:自主、进取和开放。不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概念,这种可以平起平坐的交流,让李治和武则天有了心灵呼应的可能。
唐代女性学习诗文蔚成风气,《全唐诗》中收录的女作家就有一百多人。许多著名文士的妻子都是丈夫的闺中诗文之友,诗人元稹的前妻韦氏、继室裴氏,著名才子吉中孚之妻张氏,进士孟昌期之妻孙氏,殷保晦之妻封询,都是唐代著名才女。就连青楼女子,也不乏大才女。薛涛、鱼玄和、刘采风、女道士李治等,都在文史典籍中留有才名和佳话。
唐朝普遍不歧视改嫁之人。有唐一代,公主再嫁的有二十多人,其中三次改嫁者有三位公主。甚至高阳、襄阳、太平、安乐、永嘉诸公主等,还在家里养着男宠。高门显宦之家也不忌讳娶再醮之女,宰相宋璟之子娶了寡妇薛氏。严挺之的妻子离婚后嫁给了刺吏王琰,后来王琰犯了罪,严挺之还救了他。一代大儒韩愈,女儿先嫁其门人李汉,离婚后又嫁樊仲懿。
“胡”文化的渗透,也让唐代女性大有“胡风”,表现为爽利、刚健。从如今珍藏的唐宫仕女的绘画、唐三彩等艺术作品中,就有许多仕女骑射、打马球、马上表演、马上吹奏、骑马随驾出行的珍贵记录。武则天不仅自幼在父亲的都督府学习骑射,身着男装,进宫做才人后仍然不辍学习。因此,骑术很高,男装更穿着习惯。
自由开放的人文环境让女子得以接触更广阔的空间。那时的女子有男子之风。而媚娘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恰好合了李治的恋母情节。
总之,武则天之所以有机会和李治两情相悦,首先是开放的时代打破了封建礼教的约束,打破了男权社会的桎梏,使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在这里断裂、出轨,出现了女人当皇帝,驾驭社会、统治男人的超常现象、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