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她白天在朝堂上如何刚毅明断,可一回到宫中,寂静长夜,武则天难免生出老年人特有的孤愁感,她的脾气也变得喜怒无常。还是同龄女子最了解她的心情,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八女千金公主向太后贡献出了自己的枕边人,给太后安慰孤寂的心灵。这个人便是一代名男冯小宝。
在登基的五年前,垂拱元年(685年),她六十一岁的时候,有了第一个男宠。
冯小宝原在洛阳街头卖药,是个美男子。为了让冯小宝出入宫廷方便,太后重修白马寺,令冯小宝出家为僧,当白马寺的主持。为了提高他的地位,改名薛怀义,让他与太平公主的丈夫——驸马薛绍联宗,薛绍称他为叔父。但是得宠的薛怀义并不忠心于武则天,根据书中的爆料,薛怀义在外面包养了很多情妇,还生育了十几个子女。他为人高调,一个人当无赖还不够,还公开招聘,将众多无赖招进白马寺当和尚,经常聚众闹事。
由于业务的特殊性,朝臣们对“薛师”嗤之以鼻,难免“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可叫武则天如何处置?
当时苏良嗣为尚书左仆射。某日,薛师与苏良嗣在宫门口狭路相逢,互相都不肯让路,他以为苏良嗣会像旁人一样对他谦让三分,但这个隐忍了多时的高级知识分子终于忍不住了,竟然违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儒学经典,意气风发,动手推了薛怀义,旁边刚下早朝的朝臣于是一哄而起!拳打脚踢把他轰出了宫门。
薛师心里这个气呀!像个受了委曲的孩子一样在武则天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武则天又好气又好笑,爱怜地望着薛怀义,忙叫御医来看,随即话锋一转:“你又何苦去招惹他呢?阿师当从北门出入,南门一向是宰相出入的地方,原本就不是你该去的啊。”
上官婉儿站在旁边掩袖窃笑。
薛师的职责,在朝臣中早已经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不过机缘巧合,这段红杏出墙的宫闱秘闻,竟然暴露在群众好奇的目光下。
垂拱四年(688年)四月,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的家奴告主人谋反。这个事情很不合乎常规,据说是因郝象贤反对给薛怀义拜大将、封国公,经常巴结薛怀义的武承嗣就一手策划了这个诬陷案。
武则天叫酷吏周兴审这个案。周兴查了一下——原来郝象贤的爷爷郝处俊在世时,曾坚决反对高宗让位给武后。
周兴就琢磨着,太后可能至今没忘记这笔老账,要我替她出气,于是就对郝象贤施以酷刑。最终,竟问成灭族之罪!如此冤案,简直天怒人怨。
果然,行刑的那一天,出了大问题!
临刑前,枷锁一去,郝象贤突然跳起来,当着围观的看客就骂开了:“洛阳宫里的皇太后不是你们的国母,是个春心**的大**妇!你们为什么看不见冯小宝在街上耍捧卖药了?他让皇太后召进后宫绣**去啦!”
在郝象贤声嘶力竭的喊声中,群众一片哗然,场面一度不可控制。
郝象贤索性夺过围观者正在挑卖的木柴,殴打在场的行刑官。法场顿时一片混乱!
后来还是负责维持秩序的金吾卫一拥而上,把郝象贤乱枪捅死。
武则天闻报后大怒,下令肢解郝象贤的尸体,还把他父母和爷爷郝处俊的坟墓都挖开,毁棺焚尸。从那以后,法司每将杀人,必先以木丸塞其口,然后加刑。
薛师依然极尽恩宠。不过,这项业务毕竟是吃青春饭的,他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自己不是没有意识到,却不敢往下想。渐渐地,他迷失在自己的狂躁不安中,从巅峰滚了下来。
垂拱四年(688年)正月,武太后命令薛怀义修明堂。
明堂是古代建筑的一颗明珠,它有多高呢?高达二百九十四尺,合九十八米。周围三百尺,高三层。下层做成春夏秋冬四季的形式,中间一层为十二时辰的形式,上层则是圆盖,由九条龙柱支持,圆顶上有一只铁凤,高一丈,外表用黄金作修饰。
修成之后,太后看到明堂的雄伟壮丽,十分满意,下令改名为万象神宫。虽然明堂是儒家的东西,但“万象神宫”却是道教的名称。
她在明堂举行大宴,赏赐群臣,然后大赦天下,正式在明堂处理政务。还让老百姓进万象神宫来玩。
武太后对薛怀义的工作极其满意,封他为左威卫大将军、正三品,梁国公。还让他在万象神宫旁建天堂,安置一座大佛像。这座天堂共五层,比明堂还高,据说爬到第三层时就可以俯看明堂了。
然而,就是这辉煌一时的建筑,竟然起火了。
传说是因为薛怀义吃醋。武则天有了新的男宠——御医沈南璆(qiú)之后,薛怀义妒火中烧,一时头脑发热,放火烧了天堂,火势蔓延到了明堂。这场火烧得那个旺啊,照得整个洛阳城如同白昼,空前绝后的建筑就这么消失了。面对这么大的变故,武则天的做法却让人费解,她竟然不去追究,只说是工人用火失误所致,属于过失行为,不需要追究。历史书上说武则天“耻而讳之”。
不过冷处理不等于不处理,她一向擅长在别人都认为没事的时候反戈一击。让谁去处理呢?她想到了自己的爱女太平公主。
这日春光明媚,太平公主派人请薛怀义到瑶光殿相见。薛怀义兴冲冲地去了,就在瑶光殿前的树下,薛怀义被一大群早已埋伏好的宫婢活捉,宫人们一顿狂殴,将这位不可一世的男妃活活打死,尸体送回白马寺。按照佛教的规矩火化,造了一座塔保存骨灰。他手下的酒肉和尚全部流放岭南。
薛怀义死后,太平公主便将自己的情夫推荐给武则天。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张昌宗。张昌宗又向武则天推荐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张易之。两兄弟默契配合,互相取长补短。
书中描写的二张兄弟可谓绝色美男,“年近弱冠,玉貌雪肤,眉目如画,身体是通体雪艳,毫无瑕疵,瘦不露骨,丰不垂腴”。既有薛怀义的伟岸,又有御医沈南璆的儒雅,同时更年轻,更有韵味。
这对兄弟双双承恩,分别掌管控鹤监和秘书监。另外,还赐宅一座,位于洛阳的黄金地段。其父张希臧追赠为襄州刺史;其母亲韦氏、臧氏亦封为太夫人。
“二张”得到女皇的宠爱后,大臣们纷纷献媚。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都争相讨好张易之。为了表示亲切和尊敬,不再称二张的名字,只称五郎六郎。
武则天和二张的关系,因为小情敌的介入出现了风波。
这个小情敌就是上官婉儿。当年,她的爷爷上官仪因为替高宗起草废后诏书,被武则天找了个理由处死。当时,婉儿还在襁褓之中,母亲郑氏抱着她被没入宫中为奴。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学识教养都很好,自然做了婉儿的启蒙老师。终于,婉儿的名声传到了武后耳朵里,命令她离开掖庭,在自己身边服侍。
一次,张昌宗与上官婉儿目光纠缠的时间长了一些,愤怒的女皇用一柄七宝镶金的小匕首掷向她的面部,进而决定免死改为黥刑。而上官婉儿却让作为惩罚的疤痕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妆饰——在上面画了一朵红梅。从此宫婢们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称红梅妆。
后来,武则天觉得这么偷偷摸摸的不过瘾,将控鹤监改名为奉宸府,广选美貌少年以充后宫。他们一个比一个英姿飒爽,一个比一个年轻俊美,一个比一个搔首弄姿。女皇要看的就是这些。他们敷粉施朱,一副妖娆姿态。在常人看来不可救药,在女皇心目中却是别有洞天。
奉宸府还豢养了一帮清客,随时随地吟诗作赋给女皇佐兴凑趣。他们的全部工作就是拍马屁。一干清客里最为出名的才子是宋之问,他的文采和人品一样声名远扬,才名多高,对他为人的评价就有多低。据说他曾经报名竞选武皇的男宠未果(武皇嫌他口臭),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做了二张的枪手,替两位美男写诗应酬。宋之问照样敬业乐业。
花中王子自然是莲花六郎张昌宗。人们纷纷传说他是仙人王子乔(又称王子晋)的化身,那个十七岁骑鹤飞升的周灵王太子。武皇命人打造一只木鹤,张昌宗身披羽衣,乘坐其上,悠然吹笙。开动机关,木鹤满场游走,忽上忽下,而昌宗羽衣飘飘,越发像个仙童。时不时掉下一根半根羽毛,牵惹出无数相思情债。
对于这两个武则天捧在掌心的尤物,朝臣们倒像恶婆婆,一个个横挑鼻子竖挑眼,尤其是嫉恶如仇、个性张扬的魏元忠。
“二张”对魏元忠别提有多愤恨。在这层愤恨之下还有一层恐惧,因为当时武则天病了,一旦去世,他们怎么是魏元忠的对手?于是向武则天诬陷魏元忠与高戬,说他们私下议论:皇帝已经老了,不如拥戴太子,为将来作准备。这是二张的一箭双雕之计。武则天最忌讳的就是这个。
武则天听后大怒,马上把魏元忠、高戬下狱,但是想想又觉得不妥,就安排张氏兄弟与魏元忠在早朝上当堂辩论。
张昌宗自知不是满腹经纶的魏元忠的对手,决定找个污点证人,为自己帮腔。于是他去找凤阁舍人张说。张说不像宋之问那样对二张阿谀奉承,但也不像魏元忠那样横眉怒目。
张说一听很害怕:如果上了二张的贼船,将来武皇驾崩,二张倒台,自己也得被淹死;如果跟着魏元忠跑,万一招来二张的报复,他还不成了齑粉?但又没勇气当场拒绝。这可怎么办?
第二天,武则天召集太子显、相王旦及诸位宰相,让他们都来听魏元忠与张昌宗对质。
魏元忠白发皓首,理直气壮,侃侃而谈;张昌宗面如冠玉,口若悬河,不依不饶。辩论了半天,争不出个结果来。张昌宗决定使出杀手锏,对武则天说:“当时张说听到了魏元忠让武皇归政的话,请把张说召来作证。”
张说怀着上坟的心情,走一步挪一步。
刚走到殿门口,凤阁舍人宋璟拉住了他,说:“还请张公慎重,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万不可助邪臣诬陷忠良。就算因此获罪流放,也是一种荣耀。若有不幸,我愿与子同死!获万代瞻仰之圣名,在此一举!”殿中侍御史张廷珪也对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右史刘知几也围上来说:“不可在青史上留下污名,有累子孙!”群臣都纷纷给他打气,他那颗彷徨的心终于拿定了主意,说了句“诸公放心”,便昂首阔步走进了大殿。
刚入大殿,张昌宗就在旁边催促他快说。张说理直气壮地回答:“陛下亲眼看见了,在陛下面前,张昌宗都这样逼迫我,何况在私下呢!臣确实不曾听到魏元忠说过那样的话,都是张昌宗逼臣诬陷他的。”
“二张”恼羞成怒,连忙说:“张说与魏元忠联合造反!”武则天便问他,张说到底说过什么谋反的言论。张氏兄弟才疏学浅,慌乱中竟然说:“张说曾经说过魏元忠是伊尹、周公。伊尹流放商王太甲,周公暂摄周成王的王位,难道不是反贼吗?”此言一出,把群臣都逗乐了!连武则天自己也差点没忍住,紧张的气氛为之一解。
伊尹是商汤的顾命大臣,商汤死后,其孙太甲即位,太甲为政无道,伊尹便将他放逐于桐宫。三年之后,太甲悔过,伊尹重新迎回他。周公就是周武王的三弟姬旦,武王灭商不久即病逝,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待成王长大成人,周公返政于成王。张氏兄弟不知伊尹、周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相,反而把这句高度赞扬的话作为谋反罪证,怎能不闹得百官哄堂大笑?
此后,大臣们纷纷上疏,给魏元忠、张说辩冤。武则天最后将魏元忠贬为高要尉,高戬和张说流放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