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经历了神功元年那个多事之秋,满载盛誉归来的狄仁杰被任命为鸾台侍郎,并于次年拜相。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与武皇算是半个同乡。
他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在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在任期间,他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纪录: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案者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喊冤。一时间,狄仁杰成为世人推崇的神探。
因为在百姓中呼声太高,所以无论在当朝还是后世,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他都举足轻重。在说他之前,先说说他的老师。
中国有个成语叫“唾面自干”,就是说,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自然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受了污辱却极度隐忍,不加以报复。这个成语和一个人有关,就是娄师德。
娄师德字宗仁,留在史书中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事事忍让。据《唐书》记载,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弟弟问哥哥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询问道:“我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你现在又要去当州官,我们兄弟可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了。但是,我们荣宠过盛,必定有人暗自忌恨,对此你有什么对策吗?”
弟弟当然对哥哥很了解,马上说:“我是这样打算的,假如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会自己擦干,决不和人计较。请哥哥指点,不知这样做行不行?”按说这已经够耸人听闻的了,没想到,听完兄弟的话,娄师德神色忧虑地说:“你的做法正是我所忧虑的!”
弟弟本想被哥哥表扬几句,没想到哥哥根本不以为然,弄得他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请教:“那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办?我的意思是不擦!你想啊,别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脸上,你却一擦了之,别人的快感还从何而来?别人既然没有了快感,那他一定还会继续记恨你的。我的建议是,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应该自己擦掉,而应该等待自然风干。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保持微笑!”弟弟顿时无语,暗忖道行尚浅。
娄师德到底做没做到“唾面自干”,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他贵为一朝宰相,敢往他脸上吐唾沫的人估计没有。但是娄师德的谦让的确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他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长寿二年时,娄师德已经六十四岁了,身材又比较胖,因此行动迟缓。与李昭德一起入朝,李昭德大步流星,而娄师德踽踽而行。李昭德几次停下来等他,终于等得不耐烦了,不禁骂骂咧咧:“你真是个乡巴佬!”娄师德一点儿不生气,反而笑着说:“我本来就是乡下人,如果我不是那谁是呢?”李昭德反而不好意思了。李昭德这个名字是不是看着眼熟呢?没错,他就是那个被来俊臣诬陷,和来俊臣同一天被处死的人,详情见酷吏一节。
娄师德与狄仁杰的关系,说来颇为感人,大有高山流水的君子之风。
娄师德和狄仁杰同为宰相,但两个人的能力却有差别。狄仁杰出类拔萃,娄师德却显得有些平庸。娄师德是个谦谦君子,从来不和任何人发生矛盾。盛气凌人的狄仁杰却看不惯娄师德,因此,平时挤兑起来不遗余力。
而娄师德是个“唾面自干”的人,任凭狄仁杰怎么欺负,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也没什么怨言。最后,连武则天也看不下去了,只好亲自出面做狄仁杰的工作。
有一天,散朝之后,武则天留下狄仁杰,闲聊一会儿之后,武则天单刀直入问狄仁杰:“我这么重用你,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狄仁杰答得很干脆:“我是一个从来不知道依靠别人的人,而皇上您重用我,一定是因为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武则天笑而不答,随即让侍从取来档案,对狄仁杰说:“那你就自己看一下里面的东西吧。”档案打开了,十几封写给皇上的推荐信呈现在狄仁杰面前,这些推荐信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推荐狄仁杰担任重要职务;而且作者也只有一人,就是娄师德。狄仁杰看后半晌无语,无地自容:原来自己能有今天,全是娄师德的大力推荐。自己不领情也就罢了,还瞧不起他的懦弱,挤兑娄师德。而更令他惭愧的是,娄师德从来不居功自傲,向他示好,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热讽而不做任何解释!
这件事对狄仁杰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让他反思自己走过的岁月。
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厚,智慧的不断累积,久经官场的狄仁杰慢慢变得老辣起来,连让人闻风丧胆、心狠手辣的来俊臣也不是他的对手。
狄仁杰官居宰相慢慢走红之时,也正是阴谋家武承嗣踌躇满志之日。
满朝之中,武承嗣谁也不放在眼内,唯一担心的就是狄仁杰。他认为狄仁杰将来一定会成为他被立为太子的最大障碍。因此,他指示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随即将狄仁杰逮捕下狱。
当时的法律中有一条是:“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即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有谋反罪可以减轻罪行。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马上予以承认:“谋反是事实!仁杰为唐室忠臣,情愿受死。”然而,连死都等闲视之的狄仁杰,面对要他牵连指控别人的威逼利诱,宁愿以头触柱也不屈从。
来俊臣知道这类人的德行,也就不再逼迫他咬别人,最关键的是他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满心欢喜,也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谁知,老练的狄仁杰只是用这招来麻痹来俊臣。随后,他偷偷写了上诉材料,放在自己的棉衣中。然后请狱吏送给自己的家人,并再三叮嘱一定要转告家人:现在天热了,将此棉衣改成单衣,再送来给我穿。由于他素有贤名,狱吏之中也有敬重他的,因此家人很快就收到了棉衣。
狄仁杰的儿子听了老爸托狱吏转告的话,觉得颇为蹊跷:现在虽然不是隆冬,但穿棉衣也不会热的,况且老人家更应该穿暖些;就算想穿单衣,直接让我们送去不就行了?何必把棉衣改成单衣呢?越想越不对,就按照老爸的话拆开棉衣来看,顿时恍然大悟。
他不敢耽搁,马上将上诉材料转到武则天手中。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等人当面询问他们:“你当初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平静地说道:“假如我不承认,估计早就死在来俊臣的皮鞭之下了,怎么能再见到皇上呢?”
狄仁杰凭借自己的机智逃过了一劫,从此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对头。
狄仁杰的招数和滑头,让敌人毫无办法。他既不像褚遂良那样哭天喊地,以死劝谏,也不会无耻无良做缩头乌龟;既能坚持原则,又能通达权变。当时,让武则天困扰不已的就是立储问题,江山要么姓武,要么姓李。狄仁杰依然没有“声嘶力竭”,而是“旁敲侧击”。
某日,武则天对狄公说:“昨天我梦到一只羽毛丰丽但两翅俱折的鹦鹉,这又说明什么啊?”
“武是陛下的姓,这只鹦鹉就是陛下啊。摧折的两翼就是陛下的两位爱子。如果陛下起用两位皇子,就会双翼复振了。”学富五车的狄公信口胡诌几句,简直不要太容易。
旁边不善言谈的老宰相王及善一听,正中下怀,顿时笑得见牙不见眼,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对呀对呀,一定是这个意思,天意啊天意!”
武皇眨眨眼睛,似乎无奈地点了点头。其实,她心里何尝不知道人心向背,思前想后,已经决定还位给李唐皇室了,只不过怕伤了武家子弟的心,编了个梦境,让朝臣们说出来罢了。
狄仁杰还利用自己掌政的机会,尽量提拔一些忠于李唐的才学之士上位。他先后引荐了姚崇、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史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成语“桃李满天下”就是这么来的。后来策划神龙政变逼武皇让位的五位主谋,有三位是之前狄公推荐的,即张柬之、桓彦范、敬晖。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和敬重,已经到了其他人望尘莫及的程度。
譬如,武则天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他对狄仁杰可谓优渥有加;允许狄公觐见时免于跪拜,称见到狄公下拜她也会感到疼痛,“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不过八卦爱好者们大可不必过于激动,唐朝皇帝说起这类话来一向不嫌肉麻。太宗皇帝就曾说过魏徵是他的镜子,李勣是他的长城;李靖好比他的兄长,无忌好比他的儿子;一日不见马周,就会想他想到骨头里……总之大家都很感性,甜言蜜语一箩筐,总要哄得人高高兴兴替自己卖命。武皇素来强横,这方面有所欠缺,大概狄仁杰确实比较有人格魅力。
然而年迈多病的狄公仍然不胜负荷,久视元年(700年)九月,一代名相狄仁杰溘然长逝,终年七十一岁。
女皇第一次难过得老泪纵横,她叹息一声:“朝堂空矣!”
她对狄仁杰的了解与信任是长期建立起来的,一时之间,哪有如此得心应手的臣子可以代替?此后朝中有大事,群臣不能决时,还是要来烦她。每当此时,武则天不由得长叹:“天何夺我国老如此之速!”
武则天为之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左相,谥号文惠。后来中宗即位,又追赠狄仁杰为司空,睿宗时追赠梁国公。
狄仁杰两度拜相,加起来不过三年多时间,名气却超过武周朝任何一位宰相,身前身后都广受赞誉,配享太庙,可谓人臣之极。或许他唯一的遗憾就是不曾亲眼看见李唐复国成功吧!但作为武皇的头号宠臣,也许他同样不忍目睹武周的终结。
他没有辜负武皇,因为他只是因势利导地帮助她选择了一条最明智的道路;他也没有辜负李家,为他们做到了一个臣子所能做到的一切。既未负情,也未负义,俯仰无愧,善始善终,堪为人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