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或直接死在武则天手里的李唐皇室不可谓不多,包括她的直系亲属。要说她的儿子们毫无怨言当然不可能,只是他们不敢表露出悲伤。而她的女儿,也同样不敢表露悲伤。太平公主不是她的爱女吗?况且母女关系远离政治,还能有什么事?

前文讲过,开耀元年(681年),十七岁的太平公主下嫁表哥薛绍。其人温文尔雅,蕴藉风流,与太平的婚后生活堪称美满,生下二子二女,也未听说太平此间有任何外遇。因此高宗时代的太平公主,生活应该是相当惬意的,万千宠爱在一身,无风无浪,温柔甜蜜。

悲剧发生在高宗驾崩,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期。

前文讲过,镇压了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父子的叛乱之后,武则天开始顺藤摸瓜,大肆株连,把很多宗室都牵扯进来。济州刺史薛顗、薛顗的另两个弟弟薛绪及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也在其中!

考虑到这场对李唐宗室的大清洗,是武则天借机兴起的政治阴谋,薛绍兄弟到底有没有谋反,就成了问号。

对于这件事,史书中本来就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记载。一种是《新唐书·公主传》,说:“琅邪王冲起兵,顗与弟绍以所部庸、调作兵募士,且应之。冲败,杀都吏以灭口。事泄,下狱俱死。”按照这种说法,薛顗听说李冲起兵,派济州府录事参军高纂制作兵器,暗中召集军队。

可惜李贞父子太窝囊,还没等他们响应就失败了。得到李冲败亡的消息后,怕牵连自己,竟然杀高纂灭口,可是事情还是被揭露出来。所以算罪有应得。

但是,对于同样一件事的记载,《旧唐书》却大相径庭。《外戚传》中说:“绍,垂拱中被诬告与诸王连谋伏诛。”也就是说,薛绍本来没有谋反。哪一种记载可靠呢?

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了谋反,但是他并没有联络薛绍,因此薛绍本人并不知情。

首先,李贞、李冲父子起兵之前确实曾经广泛发动宗室,几代公主都在联络之列,薛顗作为城阳公主的儿子被通知到的可能性很高。

但是薛顗想要起兵,是不是一定就要告诉他的弟弟薛绍呢?他应该没有告诉,而且还要尽可能避免让他知道。很简单,因为薛绍是驸马,太平公主又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如果通知薛绍,不等于自投罗网吗?

可能有人会说,哥俩儿住到一块儿,这边招兵买马,紧锣密鼓,那边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这还真有可能。

因为按照唐朝的惯例,公主出嫁之后都是由国家单独建造府邸,不跟夫家其他人住在一起。只有公主府而没有驸马府一说。换言之,薛绍、薛顗两个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他们的住宅却可能相隔甚远。总之,薛绍谋反很可能是一桩冤案。

眼看夫君身陷囹圄,甭管是不是冤枉,太平公主肯定要积极营救。她跑到武则天面前哭哭啼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苦哀求母亲饶过驸马。

最终,薛绍没有被判斩首,而是杖责一百。意外的是,大概他在狱中愤愤不平,说一些和酷吏不共戴天之类的傻话。酷吏们下令不给他饭吃,他竟然在监狱里饿死了!垂拱四年(688年),薛绍死在狱中之时,太平公主刚刚二十五岁。

事后,看着女儿憔悴的模样,武则天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打破公主封邑不得过三百的限制,将太平公主的食邑增至一千二百户,又积极为她张罗婚事。

在唐朝,社会观念比较开放,离婚的事情也并不少见。在敦煌出土的民间离婚文书里,甚至写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说希望娘子和我分手之后,开始新生活,风姿绰约地嫁一个有地位的好夫婿。在皇室之中,离婚再婚的情况同样比比皆是。

武攸暨是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子,是武则天父亲的兄长武士让之孙。为人沉静敦厚,温柔谦和,且是个翩翩美男子。更难得的是个性恬淡,为人谨慎,一向远离权力争斗。《新唐书?外戚传》称他“沉谨和厚,于时无忤,专自奉养而已”,在张牙舞爪骄横跋扈的诸武之中显得颇为另类。

不过,想让太平公主嫁给他并不容易。因为武攸暨是有妇之夫,他早就有了妻子李氏,而且二人感情甚好。但是这哪里难得住武则天?不费吹灰之力,李氏便从这世上消失了。

武攸暨不敢不接受。只是,以结发妻子的死亡换来的婚姻,有多少情爱可言?他们的婚姻不能说不和谐,毕竟武攸暨万万不敢得罪她。但从此开始,太平也开始有样学样养起男宠来。她的人生已经被强横的母亲弄得支离破碎。

当时情真,只因天真,往昔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母亲的强权和暴力,她始而憎恨,继而羡慕,终于成为她后半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她的切身经历告诉她,爱情脆弱,亲情虚妄,唯有权力才能带给她安全和力量。

太平公主第一次挥动权力之手,是参与扳倒来俊臣;第二次,则是参与神龙政变。

来俊臣是武则天亲手提拔起来的酷吏。武则天利用他打击反对派,从来没有失手过。

酷吏的职责就是纠察谋反案。随着武则天的统治日渐稳定,有谋反嫌疑的人越来越少了,这让来俊臣渐渐产生了即将失业的恐慌。情急之下,他居然打起了武则天亲人的主意,诬告她的儿子、女儿、侄子统统谋反。

事情传到武承嗣的耳朵里,为了自保,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反告来俊臣。他担心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就想到了太平公主。

想起驸马的惨死,太平公主慨然允诺,参与到“倒来”的运动中来,最终来俊臣被处死。

神龙政变发生在神龙元年(705年),由宰相张柬之等人筹划,联合太子李显兄妹发动兵变,杀死二张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复位。

政变成功后,唐中宗相当大方,在论功行赏时,把太平公主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生活待遇都照顾到了,让她更加风光。

在政治地位方面,太平公主被晋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和哥哥安国相王李旦的封号对应,另外,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也跟着沾光,由“安定王”封为“定王”。这意味着,他由郡王提升为亲王了。

第二年,唐中宗李显又颁下诏令,让太平公主开府,设置官署。

这项待遇可太不同寻常了。本来,唐朝制度规定,只有亲王,也就是皇子才能开府设置官署,比如相王,就有相王府,府中有长史、司马一类官员。在太平公主之前,唐朝只有一位公主曾经开府——唐高祖的女儿平阳公主。当年她帮高祖一起打天下,率领赫赫有名的娘子军在长安周围发展势力,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李唐建国之后她能开府设官,这是特例。太平公主开府不仅表明她特殊的政治地位,同时也等于认可了她对国家公务的参与权。

在经济待遇方面,唐中宗李显登基之后,将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实封都涨到五千户。所谓实封,就是国家赐给功臣贵戚的封户。享受多少户的实封,就等于能向多少户人家征收租税。

那么五千户实封是多少呢?当时唐朝一共有六百一十五万户,其中能够向国家提供赋税的不超过三百万户,太平公主一个人就占了国家整个收入的六百分之一。

更厉害的是,不仅太平公主本人有实封,她和薛绍生的两男两女,和武攸暨生的两男一女,一共七个孩子,也都享受实封。赏赐给她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她一家的经济实力真是富可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