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

您好!

儿次铺开信纸拿起笔了,但不知道写什么。因为你要我回答的问题太深太难了。“怎样才能写得使人看了印象深刻,甚至使人感动得流下眼泪?”凭心而论,作品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就具有这种摄人心魄的魔力。如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祝福》、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而我,也和你一样,正在梦寐以求地向往着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甚至我想,以我毕生的精力,能够写出一部这样的作品,那么我死也眼目了。

我不会谈深奥的理论,我只是前前后后写了几十篇小说,多少总有些失败的或成功的经验和体会。我想,说几段给你听听,也许你能从中得到点启发。

我先谈谈我的第一篇小说。我小时候没想到自己要写小说,我的理想可以说并不想当作家,高中毕业、“文革”开始,我到了安徽的黄山茶林场,成了名采茶女工。有一年,出版社派了个编辑到我们农场来,她说,要出一本专门反映农场青年生活的书,要我写一篇小说。我很为难,因为我不知道小说是怎么写的。那个编辑就对我说:“你不要想小说是怎么写的,你就把你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写出来就是了杯,我说。“好。”晚上,我坐在用箱子搭成的书桌前,回想这几年在农场的生活,辛酸苦辣、欢乐与优愁,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感情涨满了脚脸,我觉得有很多很多事情可以写的。我选了一件了我一想起这件事就会热泪盈眶。1979年发山洪,我们队里牺牲了十一个队员,其中有一个是和我琪一张报名单到安徽来的好同学。她们死了,只有二十几岁的年龄,我清晰地记得她们的笑容和言语……我一个通宵把这件事写了下来,也不知道象不象小说,第二天交给那个编辑看。她看了说:“我看出来了,你的文章里面很有生活气息f你以后是可以写小说的。”听了她的话,我实在是高兴。这篇文章后来改了八稿才发表出来,现在淆看是非常稚嫩的,然而它却使我懂得了:写文章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

我再给你讲一件事,那是我创作过程中最窝囊的一次失败。1975年,我被借调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写中篇,那时,正是“四人帮”最疯狂的时候,搞创作非常吃力。你写东西,如果不上他们的套套,就不给你发表,你若要上他们的套套,就得违背自己的心愿。这段路走得特别痛苦。领导布冤了任务,要我写一个反映“走资派趁怎么样破坏上山下乡的中篇小说。我心里怪别扭的,我父母都被打成了“走资派”,但我们家有三个孩午到农村去了。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被他们臭耳了一顿:“我们怎么破坏你上山下乡啦?”我想想也真是,我在农村,爸爸每次写信来总是鼓励我不要灰心,要踏踏实实地干活,不要浪费时间,有空多看点书等等。父母那时都在千狡,只有生话费,但他们节衣缩食,省下几元钱,买些饼千糖果寄给我,还买纸砚笔墨,叫我不要荒废了时光。想到这些,我真想提出要求:我不写那个中篇了。可是那时我又非常想发表小说,于是我就纹尽脑汁编故事,总算编出一个:说有个“走资派”早年在农村参加革命,在那里被浦叛变了,有一个什么证据藏在那个农村,所以一听红卫兵要到那个农村去插队,怕把他的叛徒材料挖出来,所以就拚命反对他们到农村去了。这个故事现在听来简直要让人笑掉大牙了,可那时硬着头皮把它写出来,十五万字,交给那时的领导看。领导审查没通过,还说:“这个走资派不够阴险。”要我改,我实在是改不出来了。现在这十五万字的原稿还在,我没有丢掉它,我想,这是我的教训,放着,让它时时提醒我:搞创作来不得半点虚假。

这以后,我有好几年没有写东西,我到大学里读书去了,看了许多书,并且反复思索着生活的真谛。1980年下半年,我的心里又重新涌起了写小说的愿望,我不去追求什么似乎很重大的题材,我只是老老实实地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我发现,写得非常顺手,写得时候感情涌动,是一种祟高的享受。这样写文章,永远不用担心会不会写得出,这样写出的文章,一定会有读者喜爱的。

朋友,不知我的答复是否对你有所用处?

祝学习进步!

王小鹰

198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