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召平引兵攻打广陵未下,转而南渡,此时又是一月过去,他此时所谈基本都是事实,但他对近来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军事,因不在陈王军中,故也所知甚少。原来,陈胜自大泽乡起义后,先是攻占蕲县,接着又一举拿下军事要地陈县,一时声威大振。在陈地,陈胜听从当地“三老”的意见,建国号为“张楚”,登位称王。稍后,陈胜又先后派出五路大军,向秦军发起进攻。陈王属下大将武臣,自与张耳、陈余等率军北征后,所向披靡,连战皆捷,一举攻占了原赵国旧都邯郸。但此时,武臣也效仿陈胜,自称赵王,并任张耳为相,陈余为大将军,将陈胜要其配合西征攻秦的命令置于脑后,却派部将韩广分兵攻燕。而韩广攻占燕国旧都蓟城以后,也效法武臣之举,称燕王。周市引军征讨魏、齐旧地,一路向东北进军,沿途连续攻占魏地数十余城,并进至狄城。也就在此时,狄人田儋乘机杀死狄令,自立为齐王。

不但如此,他还派兵驱除周市义军,致使义军内部自相残杀。周市也算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率军退至魏地,拥立魏国贵族宁陵君魏咎为魏王,自任魏相。而假王吴广所率之西征大军,在三川郡与太守李由相遇,两军在荥阳、敖仓连日对垒,吴广因用兵不善,又不听从部将田臧主动出击秦军的建议,致使义军被李由、章邯联军乘隙击破,吴广也在兵败时被田臧等杀害。而颇能用兵之周文一军,虽出发较晚,但由于抓住战机,出兵仅百日,即引军攻入函谷关内。周文义军进至咸阳东南军事要地戏下以后,直接威胁到秦国朝廷,使得秦廷朝野慌作一团,万分震惊。周文大军虽进至戏下,但关内各路义军互不配合,自相残杀,故对孤军深入之周文大军,也皆视而不见,拥兵自重,坐观成败,致使周文大军在遭李由、章邯联军反攻时,陷于不利之境地。然而,对于这些重大军情,非但项梁、项羽叔侄不得而知,即使刚从江北来此的召平也蒙在鼓里。

是时,项梁、项羽叔侄闻得陈王义军进军的大好消息,甚是兴奋。而眼下他们叔侄俩最为关心之事也就是挥师渡江,横扫秦廷,报国仇、雪家恨。但眼下陈王使者到来,叔侄俩还是想听听召平的意见再做决定。

召平陈述完陈王义军之事后,项梁遂将话题转到正题上来。

在召平讲话间隙,项梁即不失时机地问道:“敢问足下远道而来,陈王对我们有什么意见?”召平见项梁直言相问,也就直言道:“不瞒项将军,在下此来,就是奉陈王之命,其一就是代表陈王,授项将军为张楚国的上柱国,专司张楚国的兵马及军事调动;这其二嘛……”

召平刚说完其一,正要再言时,便抬眼观看项梁的脸色,项梁见召平直视自己,顺势就跪了下来。项羽等众人见项梁跪下,也都齐跪于地,恭听宣诏。召平见项梁跪下,即知项梁愿意接受陈王封赏,也就等于甘愿听从陈王号令。当下,召平便提高嗓音,向众人宣道:“这其二嘛,在下今特奉陈王旨意,诏拜项将军为张楚国上柱国之职。望将军能及早率江南义军渡江北上,挥戈西征,早日灭秦,光复大楚。眼下,陈王虽委派数路大军出击,讨伐秦军,无奈各路义军首领皆是草莽出身,实望项将军能及早莅位到任,统领天下兵马,完成灭秦复国大业!”

项梁与陈胜虽未曾谋过一面,但对陈胜首揭反秦义旗甚为佩服,再加上陈胜举事以后,又打着其父项燕与扶苏的旗号,故对陈胜又添了几分敬重。此次,召平渡江来到会稽,陈王又加封自己为张楚国上柱国要职,统率张楚国诸路兵马,可算是信任有加。

所以,项梁引军渡江北上西征,也感到义不容辞。项梁接了陈王诰封之后,就对召平坦言道:“在下与陈王虽素昧平生,但陈王既然如此厚待我,故率军北上伐秦,也是在下职分,不敢不竭力效劳!”听了项梁此番表白,召平这才将一颗悬心款款放下。

三日过后,项梁、项羽便在召平的指点下,登台授将,将会稽郡属下近三万兵马召集起来,选八千名精明强干的将士,整装待发,出征北上。这八千名将士,便是项梁计划中项家军的基干队伍,此后一直跟随项梁、项羽,攻坚克锐,所向披靡,最终消灭秦军的主力,被大江南北的人称为项氏的心腹死士,号称“江东八千子弟”。

出发前,项梁与项羽一番谋划,并分头游说楚国的旧臣和贵族世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收集看家护院的铠甲兵器;粮草、被褥、骡马车辆和造船木料等,应收尽收,十几日内,收拾器械万余具,为渡江北伐做了充足的准备。

天已入冬,寒风凛冽。这天,会稽郡府门前旌旗猎猎,盔甲鲜明;点将台上,项梁、项羽、召平分列;台下八千子弟兵雄赳赳,气昂昂,整装待发,会稽郡留守官吏及父老乡亲都前来欢送义军北上。

项梁向出征将士传达了张楚陈胜王的命令及义军西征的旨意,并明确地讲述了此次西征是为了诛伐无道,早日诛灭暴秦恢复三楚社稷,为天下百姓报仇雪恨。

出征仪式上,项梁让陈王使节召平再次宣读陈王的诏令,而后即命项羽率两千江东子弟兵为前锋,虞子期、龙且、季布为副将;项庄、周殷、利几率一千江东子弟兵押运粮草辎重;项梁与召平为中军,引季心、丁固等一班众将率五千江东子弟兵,浩浩****地离开会稽,向西北方向进发。

一路兵马急进,不日便抵达长江南岸的江乘县,准备在上江乘渡江北上,西击秦军。

项梁出身于将门世家,自幼熟知兵法,素负韬略,行军路线早在出发之前即以拟好,之所以将渡江地点选于上江乘,是因为九年前,项梁与侄子项羽就是从此由北向南渡江南下吴中的,故他对此地熟识,自是了如指掌。上江乘原是春秋时期吴国属地,与下游之下江乘仅百里之遥,此地盛产铜、铁等物,故吴国世代都在此大规模地冶炼兵器,并特建冶城,专供炼剑之用。特别是吴国的青铜宝剑,因质量上乘而比北方之剑要锋利得多,且更为有名。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采用范蠡、文种之计灭了吴国,上、下江乘也归属越国。此后,范蠡在泛湖隐居之前,曾奉越王勾践之命,在下江乘县西南建起了一座越城。到了楚威王时,楚国遣兵向北向东扩张,兼并越国,这里此后便一直归楚国所有。

后来,楚威王闻得江乘一带常有“王气”出现,就在原越城旧基上改建城邑,并在城下埋置黄金,以压“王气”。故后来下江乘又称金城,也称金陵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巡游江南抵临江乘时,也曾在此渡江。他在渡江前夕,也曾看到这里有五色紫气出现,一位方士还说这便是传说中的“王气”。秦始皇怕这里出天子夺其天下,于是就命人在这里开掘秦淮河,以泄王气。所以,江乘县作为楚国的旧地有百来年,称得上楚国旧地。而项梁之所以将西征队伍定于上江乘渡江,自有他的道理。一来这里他本就熟悉,二来因下江乘对岸瓜步渡口,驻扎有较多的秦水军和战船,而上江乘对岸之棠邑地界,岸边多为山峦丘陵,秦军驻兵较少。

尤其是项羽所率先头部队,从江乘(今南京)幕府山、燕子矶一带渡江,更有诸多优势,一是因为初渡江,船少人多,需分批偷渡,持续期间利于隐蔽;船小难经风浪,须取江面最窄处,方可顺利通过。而江乘之处,江中自有一洲(秦时称“青沙”,今称八卦洲),将江水一分为二,分为两条宽不过千米的“大河”。每到冬天枯水季节,洲上芦荻如雪,江面窄,利于泅渡。

马上就要渡江了,项羽、召平并肩站立在项梁两侧,三人一同望着眼前浩渺的江水,想着就要渡过江去消灭秦军,心中都激动万分,此时自是情不自禁地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召平暗思,前不久,自己带着残兵败将,南下吴中,并假借张楚陈胜之命,发矫诏封项梁为张楚国上柱国之职,并命项梁率义军火速北上渡江西征,以配合诸路反秦义军,早日灭秦,现已顺利地说服项梁,义军倾巢而出。上次虽未能攻下广陵,更未完成陈王交予的任务,但此时却为陈王带来了项梁这支义军,也算是个好消息。想到这里,召平隐于胸中的愧疚之情,此时已得到些许安慰。

在临江堤岸上,项梁表面上看似心平气和,但心里却是翻腾不息。项梁心想:楚国灭亡,父亲惨死,国破家亡,现已十多年过去了,以前一直隐居江南忍辱偷生,不是一直在等待这天早日到来吗?思量到此,项梁情不自禁地从箭筒中抽出一支袖箭,握于手中,暗自发力,却不经意间将其折断。他心里暗自发誓道:“灭秦兴楚,从今日断箭明誓始!”

此时,项羽也正望着滚滚江水,心情则更是激动不已。他心中在想:年少之时,即随叔父背井离乡,前往吴中避难,也是在此渡口对岸渡江南下。想当年,仅有叔父一人为伴,带着国亡家破落魄之心情渡过江来。当年过江情形仿佛犹在眼前,然今日仍在此处渡江,已是另一番景象:不再仅是叔侄二人,身后已是千军万马,即将踏上灭秦复楚之大业的征程,如此浩大的声势,我项羽焉能不激动万分!想到这里,项羽也暗自发誓道:“大江作证,苍天作证;我项羽定要紧随叔父,带着义军,**平秦,消灭秦朝,以报楚国之仇,以雪项家之恨!此愿不成,誓不回还!”

面对滔滔江水,项梁思忖良久,唤过项羽说:“侄儿,汝虽从小学艺习兵法,终是纸上谈兵,若想成为大将军,唯有战场厮杀磨砺。你率两千人马,先行过江。如遇小股秦军则歼灭之;如遇秦军劲旅则不可恋战,急速退兵!过江后,你可找那刘庄主,也好有个接济。吾率大军在此殿后等待。八千江东子弟兵能否顺利渡江,前锋部队能否顺利登上北岸,站稳脚跟,全系你一身!”

项梁话音还未落,项羽的夫人虞姬不知何时已经立于他们身后,道:“我虽一介女流,却也练得一身武艺。愿随君前往!”

项梁立刻摇头说道:“行军打仗决非儿戏,岂可容女流之辈参与,不行!不行!”

虞姬愤然解开领口,于胸前掏出一个玉鸡佩饰,举到项梁眼前,道:“此乃父母临终前留给我的遗物,并嘱咐孩儿,牢记家仇国恨,等待时机一雪前耻。孩儿一直铭记在心,今日理当随夫君同行,助他一臂之力,报仇雪恨,方可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况且,过了江,两千将士的吃喝诸事,都需人照料。操办此事,从来都是巾帼不让须眉!”一席话竟然说得项梁、项羽哑口无言。

虞姬见他们一时语塞,便转怒为喜道:“无话说,便是认可。

孩儿领命去也!”于是拉上自己的随从和女兵,准备去了。

项梁看见虞姬,倒让他想起下相老家的亲人,最后关照项羽说:“我们在会稽举事的消息一旦传到朝廷,尚在下相老家的你的小叔项伯和其儿子项猷,还有虞姬的妹妹虞梅等人,就命在旦夕,贤侄若顺利到达江北,务必尽快分派兵马,火速赶往下相,将项、虞两家亲属,接来相聚,不得有误!”

此时此刻,在江水的波涛声中;在江面上凌厉的风声之中;以及天空中飞鸟凄厉的鸣叫声中,项羽率领打先锋的两千义军,向江边疾速走去……

秦军为防江南义军渡江北上,尽搜民间船只,由官府控管,短时间内难以筹措到两千人过江的船只。时间紧急,项羽便命将士寻找长竹制作竹筏。好在江南之地,参天之木难寻,竹篁随处可见,将士们分工合作,寻来粗竹,用刀削光竹竿,粗大的一端就用火烤软折弯,弧形上拱,以做筏头。细端不作处理,以做筏尾平铺水面。立架排竹,一人在上,一人在下,以藤条绑扎牢固即成。

船筏不日即成,此刻整齐地排列在江边,就等项羽率领的两千人马,在月隐星稀之夜偷渡。

“上船!先锋部队过江!”随着项梁一声号令,筏船竞发,直指江心的“青沙”。渡江开始了,每艘木船牵引数个竹筏,在将士桨篙的奋力划拨之下,踏着江中惊人的波浪,箭也似的驶向对岸。

行在最前面的是一艘大一点的木船,船首有两人迎风携手而立,着黑色楚服的是项羽,头顶霸盔,威风凛凛,胸前金色的团形龙纹图案,熠熠生辉;着鱼鳞绣甲彩色披风的是虞姬,她头戴如意冠,飒爽英姿,腰间一把“轩辕剑”,闪闪发光。秋风阵阵,木船劈波斩浪;月光朗照,浪花打湿衣衫。两人一次次擦去打在脸上的浪花,警惕地注视着江面。用木船拖曳竹筏渡江,是项羽的发明。他深知南方人多会水,即使掉落江中,只要扶着竹筏,一样可以渡过江去。这样更显隐蔽。一个时辰以后,义军便已经渡至“青沙”洲中。芦荻如雪,芦花飞扬,洲中并无秦军把守。

乘着夜色将士们将一艘艘舟筏搬运过“洲”,放入面向大江北岸的叉江。

黎明的晨晖照亮地平线,项羽率领的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江北岸,那片一直留在他记忆中的,被当地人称为“九连山”的丘陵山峦。项羽高兴地对虞姬说:“当年从下相老家,因避难逃往会稽吴中时,便从这“九连山”上路过,还曾打狼遇险。没承想,转眼竟过去了九年。期间,隐居、结婚,恍如昨夜。如今我们又回来了,渡过大江,就离家乡下相不远了。”

项羽率领的先头部队登上江北岸那片被当地人称作“九连山”

的丘陵山峦,刚要卸甲休整,就有去山下侦查的军士前来报告:“发现了戍守巡逻的秦军。”项羽急问:“大约有多少人?”

军士坦言:“百十号人!”项羽命令先头部队全体做好战斗准备,并根据叔父项梁临行的关照,说:“此役须速战速决,而且要全歼这里戍守巡逻的秦兵,绝不可放走一个。”

因为项梁深知,由于“鞭长莫及”秦军只会在江边布置不多的军士戍守。如果大部队齐发,势必打草惊蛇,招来秦的清剿大军。而用先头部队扫清“障碍”,保证大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江,便可赢得较长的休整和厉兵秣马的时间。

在项羽的指挥下,先头部队从“九连山”的山洼间突然冲出,打了秦军小部队一个措手不及。项羽身先士卒带头冲进敌阵,左砍右杀,所向披靡;众将士看主将尚且奋勇争先,岂有不上前拼杀的道理。于是,一阵猛砍,便将秦军杀得一个不留。

虞姬带领一班“娘子军”也不甘落后,去寻找水源,埋锅造饭,为将士们准备好了饭食,并晾晒被江水打湿的铠甲,收拾垫铺,保障大军吃好、睡好。

待一切收拾停当,项羽便命令麾下二十个“百将”到他帐中听令:

虞子期将军率领“百将”一人,携百人骑百马,赶往下相老家,接回项、虞两家的亲人,不得有误!季布将军率领“百将”

八名,携四百兵士去山林中砍伐树木;四百兵士沿山麓修建栅栏、围建大营。龙且将军率领“百将”四名,领四百兵士负责警戒巡逻,两百兵士前往沿江一处战略要地布防,开沟引塘中之水,筑垒成烽火之台。设此大营,主要是防备戍守广陵的秦军的偷袭。

当时,此营被大家称为“柳营”,后来项羽携虞姬姐妹到此检视,突遇秦军来袭,慌乱中虞梅不慎将其佩戴的金钏失落于此处一塘里,因而人们便称其为“金塘营”;两百军士在东北方向,距大营十多里处的山下设防,建左右两个大营,各驻守一百人,形成互为掎角之势,并立即修筑防御工事,设立蒺藜网、绊马索、陷坑等。其余“百将”与数百个军士则随他守卫中军帐大营。

安排妥当后,项羽急欲携虞姬去拜访刘庄主。于是在中军帐中对虞姬言道:“九年前,我十五岁,与叔父为逃避秦吏抓捕,从下相路过此地,饥寒交迫,时逢凶险,误入黑松林,恶斗野狼。

幸遇山下刘庄主刘颜,冒着性命危险救助,并以酒食相待,还帮助收藏了项家祖传的兵书,且赠盘缠,调渡船,送我们叔侄渡江至吴中,可谓有救命之恩。现重返故地,兵营初定,自当登门拜谢。”

虞姬本是感恩之人,嗔怪道:“那还不备上厚礼,前往谢恩。”

寒风凛冽,刘家庄紧闭的大门被风吹得“吱,吱!”作响。

虞姬与项羽一道上前叩门。半晌,一位白发长者拄着拐杖,打开大门,低首抱拳,鞠躬作揖,声音戚戚道:“家丁都被征走了,一个没留,还请军爷放过我们吧!”

项羽一眼认出是刘庄主,赶忙上前扶住:“刘庄主,是我项羽,几年前受您恩惠,从此处渡江的项羽!”

刘庄主定睛一看,正是当年勇猛杀狼的项家少年,不由揶揄道:“果真回来了,甚好,甚好。赶紧屋里坐。”

项羽点头,扶刘庄主进入正堂,坐定后向刘庄主介绍夫人虞姬及举兵起义之事。

虞姬奉上厚礼,无非江南绫罗绸缎等,唬得庄主手足无措,连说:“担当不起,担当不起!这几年在官府盘剥之下,几近一贫如洗。真不知道何以回赠?”

项羽、虞姬二人听闻,也是气愤不已。

刘庄主指了指屋子正中的房梁:“先前留下的兵书,一直藏在柱梁上凿的洞里。老夫认定项氏叔侄定会东山再起,故誓死守护。”

一晃便是九年时间,刘庄主已然须发皆白,步履蹒跚;而项羽竟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长为彪形壮汉。

项羽拿到兵书,再次叩拜行礼,说:“刘老伯,忆当年,项籍刚届志学之年,承蒙老伯收留,方有今日之花好月圆。故地重游,只为感恩拜谢!”

刘老伯终于开颜,呵呵一笑道:“老生哪里担得起如此重谢!

想当年,你随叔父来此,遇险擒狼,出手不凡。老夫一见,便知是英雄少年,今日果见将军英俊威武,夫人貌美如花,更胜当年!”

于是,刘庄主取出自家的部分存粮,算作回礼,一起交给项羽,说:“兵书今日完璧归赵,正当大用,实令老夫欣慰。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夫奉上的这点存粮,不过杯水车薪。时下,正值冬春粮荒之际,大军还要做长远打算。如遇难事,一定莫瞒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