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项羽出生时即天赋异相,父母双亲均在其出生前后离世,此事虽不能断定项羽将来是祸是福,但却有一点使项梁深信不疑,那就是项羽长大后定是非常之人。但如何才能将侄儿培育成人,已成为项梁心头的一件大事。
项羽七岁那年,项家即按楚国世家贵族规定,为项家选择世袭嗣子。由于项伯长年浪迹天涯,游离于外,项渠也战死沙场,项梁又无心充当嗣子,故项梁征得父亲项燕允诺,将项羽立为嗣子。随后,项梁便开始按照楚国贵族对嗣子之施教要求,对项羽进行嗣子式的启蒙教育。
起初,项羽对读书倒也颇感兴趣,但读了一阵之后,即厌烦起来。项梁以为项羽年岁尚小,又担心欲速则不达,故也不敢过严要求。后来,项梁又教项羽习武学剑,但项羽初学时尚且认真,但时间一长,即又不肯再深入下去。
虞家兄妹三人在项家住下以后,便拜项梁为义父,项梁也将虞家兄妹视若亲生,倍加宠爱,呵护有加。除抚养他们外,还要亲自教他们读书识字。项羽、子期两人则于读书之外,另外还多了一项习武的功课。所学武艺也由项梁亲授。特别是项羽,自小性情刚烈,颇为好胜,项梁还要教他忍术和兵法。虞家兄妹三人虽然从小失去父母,但却颇为懂事,故甚得项梁喜爱,倒是侄儿项羽,虽然聪明有余,一学便会,但却无有常性,故每有所学,总是浅尝辄止,不肯尽学,这使得项梁大伤脑筋。有一天,项梁以责备的口气对侄儿道:“你现在不用功,长大后将会不文不武,何以担当起国家大事?”
项羽则兴致勃勃地答道:“书足以记姓名而已,我并非为了要当儒生,故不足以学;学剑则只可敌一人,故也不足学。我要学便学万人敌。”项梁听后,深以为奇,便问:“那是为何?”
项羽竟似小大人般侃侃而答:“秦军素来以众击寡,而数败我楚军,以至于爷爷以身殉国,为楚捐躯。我不学‘万人敌’,何能为父、为祖,为楚亡秦?”
项梁听得此言,方记起,自己曾将父亲项燕为国捐躯的事迹,当作故事讲给侄儿听:就在楚军未加丝毫防备时,秦将王翦令秦军突然向楚国发起进攻,六十万大军犹如排山倒海般拥入楚国。
楚军将士猝不及防,晕头转向地胡乱抵抗一阵就各自逃命了。自此,楚国兵马越打越少,城池也愈失愈多。最后,王翦竟率军**,一举攻破楚国都城寿春,并将楚王负刍俘虏,楚国就此灭亡。项燕、虞侃二人得知楚都已被秦军攻破,楚王被俘,又料,敌不过秦国大军,遂率余部渡过长江,以便继续抵抗。哪知,王翦早已造好了不少战船,在得知项燕率部南下后,即遣水军截击。
是时,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只得仰天高呼三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后拔剑自杀,以身殉国,副将虞侃也以身殉国。
项梁已痛下决心,欲将祖传兵法教给项羽。项羽一见叔叔教自己兵法,即“万人敌”之大法,心中自然万分欢喜,从此,虚心领教,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但知其意,更尽学其深意,为以后率领千军万马,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虞姬从小不但长得异常秀美,而且聪慧过人,四岁时即开始读书识字,后来竟比项羽、子期要长进得多,十一岁时,便能将《论语》《孟子》等书倒背如流,闲暇之时,虞姬还常常诵读诗词歌赋,并兼学剑术,其剑舞深得项梁赞许。项梁出门在外时,则由项羽带着虞家兄妹三人一同读书,读书之后,又一同练习武艺,四人俱为同辈之人,朝夕相处,无拘无束,倒也亲密无间,其乐融融。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数年又过,项羽、子期是时已年十五,虞姬也年十岁。这日一早,项梁因事外出,临行前再三告诫管家项福,好生看顾四个孩子,另又吩咐项羽等四人,在家好好用功,勿使大人担忧。项梁将家事一一安排妥当,方才出门而去。
叔父离开家门后,项羽则又如同往日一样,与虞家兄妹一起,在家中研习文武之事。四人读书习武后,觉得无聊,项羽见叔父不在,玩性不禁大发。虞姬离开玉鸡沟已有数年,此时也想回老家看看。项羽知虞姬思乡心切,遂对管家项福软磨硬缠,硬是要他带着虞家兄妹同到玉鸡沟去。
项福早年是项燕的亲兵,对项家素来忠心耿耿,平时又对项羽和虞家兄妹备为呵护,极为宠爱,见四人皆有此意,遂备好干粮,套上马车,径往玉鸡沟方向而去。项福带着项羽他们到了玉鸡沟后,虞家护院虞会见虞家兄妹回来,既惊又喜,又见同来尚有项羽和项福主仆二人,遂热情地将他们迎入屋内。虞家兄妹在项梁家一待数年,与虞会相见不多,此时见了,自是分外亲切。
几人歇息了一会儿,虞家兄妹追念父母心切,虞会便带着虞家兄妹和项羽,前往虞侃夫妇坟上拜祭。
这一日,项梁突然来到玉鸡沟。原来,数日之前,项梁闻听哥哥项伯在外惹上命案,遂前往处理,经过多方斡旋,才将其暂时保出,并将哥哥安排在了下邳的一位朋友家中。后来,项伯也就是在此得与张良相识,又得到张良的帮助,方才逃过厄运。当然,此是后话。
熟料项梁办完事,从下邳回到下相,行至梧桐巷村口时,却见两名秦朝官军在调戏一位村姑,而其中一位官军,与项梁因嫌隙结仇。此刻狭路相逢,项梁不由恶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按捺不住,上前与之理论,两名秦朝官军欺他只有一人,且是赤手空拳,立刻拔刀相向,劈将过来,项梁无奈之下,不得不施展拳脚,将两名官军一一打倒坠地。哪知竟都是后脑着地,一命呜呼而亡。
项梁见闯下了大祸,于是就急忙转往玉鸡沟,想在此处暂时躲避。没想到,竟然与项羽他们不期而遇。当下,项福即按项梁安排,将虞家兄妹留在玉鸡沟,交于虞会照应,自己则带着项梁、项羽匆匆离开下相老家,先到彭城暂避。路上,项梁有意对侄子项羽说道:“贤侄,我知你素有灭秦报仇的大志,但仅有此志向是远远不够的。消灭秦国必须要会带兵打仗,带兵打仗又必须要知道地形地貌,各地山川地貌都要了如指掌,将来行军布阵方才有把握取胜。”
项羽并不知道项梁为灭秦报仇做准备的用意,疑惑地问:“叔叔给我那些介绍地理地貌的书,我早已看了不少,而且也背得滚瓜烂熟,难道还不够所用?”
项梁听后,严肃地对侄子说道:“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书上知识只是参考,也是大概,仅有这方面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项羽又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项梁答道:“只有亲身去实地考察,才能将各地山川关隘的特点了然于胸。”项羽听后,有所释然,会意地笑了起来。
项羽随着项梁离开了下相,先到彭城;再到商丘,以后又到了豫州(今郑州)、洛邑(今洛阳),再经南阳抵达武关,最后来到秦都咸阳。在咸阳住了两个月后,项梁与项羽一同又赶往栎阳县,却意外地被秦朝官军捉拿,关押于狱中。初关进牢狱,叔侄俩就挨了一顿“杀威棍”。项羽被打得疼痛难忍,挣脱两个擒住他左右胳膊的狱卒,要与之拼命,项梁及时将其抱住,并斥责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男子汉当能屈能伸!决不可作无谓牺牲!”
起初,项梁以为自己有命案在身,被官军通缉拘押,凶多吉少,难免一死,便千方百计贿赂狱卒,打听逢凶化吉的办法。谁知,狱卒告诉他,此处关押的人,皆是准备送往骊山秦皇陵修墓的苦役。项梁这才恍然大悟。
在狱中,刚刚十五岁的项羽,就经历了这非人的折磨。他目睹了秦王的残暴:囚徒中受笞刑的,无不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受羞辱刑、黥刑的被刺瞎了眼睛;受宫刑的,下身鲜血淋漓,生不如死;受株连刑的被打断了双腿,让项羽噩梦连连,项羽在梦中竟与自己从未谋面的亲身父亲得以相见。也许是思念,也许是蒙难之人寄希望于苍天。总之,梦中的他,只希望自己快快成年,能像父亲一样,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即使以命相搏,也死而无憾!
身陷囹圄的项梁通过贿赂狱卒,打听到栎阳狱掾司马欣的大名,素知司马欣乃关中名士,且又与蕲县狱掾曹咎有交情,当下便买通狱卒,给蕲县狱掾曹咎修书一封。原来,这蕲县狱掾曹咎,为项梁乳母之子,且与项梁同岁,两人情谊颇为深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曹咎为了谋生,即到与下相县相邻的蕲县任狱吏,后升为狱掾,项梁在故乡时,也曾多次与曹咎相会,两人把酒言欢,畅论天下大事。曹咎在蕲县闻知项梁身陷牢狱之后,当即修书一封,而后又派快马送于栎阳狱掾司马欣。司马欣身为三秦名士,声名显赫,故也早知项梁大名,只是未曾谋面而已,此次接好友曹咎书信方才得知,楚国名士项梁竟被关在栎阳狱中,危在旦夕,心中着实吃惊不小。司马欣当即用重金上下打点,将项梁、项羽叔侄救出狱。
司马欣为他们设宴压惊。席间,司马欣叮嘱他们,回到下相,务必早做打算,暂避一时为上策。他赠良马、金银盘缠,摆酒为他们二人饯行。并修书数封,为叔侄二人打通沿途关节。临行,司马欣告诉他们曰:“楚国被秦国灭掉后,不少楚国人赶往江南去了,听一些知情的人说,楚人只有跑到会稽才能松一口气,因为对于秦王朝来说,那里地处偏远,秦朝在那里的郡守都是得过且过、睁眼闭眼地混日子而已。”
项梁谢过司马欣后,拉过项羽给司马欣行了跪拜大礼。并告诫项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从今往后,司马大伯乃项氏世代恩人,有朝一日,你待司马大伯,当以待我之礼,并酬以重报!”
项梁、项羽叔侄俩洒泪告别了司马欣以后,便向东出了两谷关,途经三川郡,迤逦再向东南,径往下相方向而去。这年初夏时节,项氏叔侄平安回到了故乡下相。
这一日薄暮时分,虞家兄妹正在院中练剑,项梁、项羽急匆匆地从外推门进来。虞姬等见项梁、项羽脸上神色有些慌乱,衣服也有些零乱,与常时温文尔雅大相径庭,便急忙迎上前去。项梁与项羽来不及与众人说话,便急匆匆地将项福唤出,让他火速套上马车,将他们送走,然后又低声交代数语。虞姬等人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见项梁、项羽神色如此紧张,故都不敢再相问询,只得一切听从项梁的安排。直到最后临行之时,项梁才小声告诉虞姬他们,根据司马欣的建议,他们将暂时到江南会稽、吴中等地隐居避难,一旦安顿好,就尽快接虞府上下前去团聚。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 年),为躲避官府的缉捕,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昼伏夜行,择乡野小道,一路向南,直奔吴中。不一日,经过棠邑,大江已近在眼前,项梁不由悲喜交加:喜的是脱身在即;悲的是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到下相老家。
不承想,叔侄俩眼看临近江北岸了,却又遇上了关卡的盘查,秦兵挡住了去路。叔侄二人急忙窜入山道而行。前是山峦丘陵,后是官府追兵。夜色苍茫中,叔侄二人仓皇而逃,一头扎进了一处黑黝黝的山岭。
项梁见尚未成年的项羽踉跄随行,悲从中来。正叹天道不公,欲亡项家时,前方烟雾笼罩,突现一座黑森森的松林。但见:枝丫四合如鸾凤之巢,盘根错节若龙蛇之势。松涛阵阵似雷鸣,狼啸穿云**心魄。他们当时还不知,此山、此林在当地都颇为有名,人唤此山为“九连山”,因为九座山头都有“洼”相连,又称“九连洼”;人唤此林为“黑松林”。因为时有狼群出没,寻常人日落之后,根本不敢入林。叔侄二人此时哪里顾得其他,只是逃命要紧,扑棱棱地就撞将进去。
秦兵见此林险恶,自然不敢贸然进入,只在林外徘徊一阵,便打道回府了。项梁、项羽林中奔行数刻,闻追兵声渐逝,遂心头稍安。又行数步,见一大石横卧树下。叔侄二人又累又倦,便扑在大石上,再也不想动弹。
二人正迷糊打盹时,项梁忽觉腥味扑鼻,汗毛耸立,冷汗淋漓。急起身,只见左前方突起的山石上,一狼后腿微屈,前腿仆出,摆出一副跃跃欲动之势,两眼绿莹莹透着凶光,畜毛支棱着迎风摆动。项梁毕竟经验老到,不敢丝毫动弹,生怕惊了狼性,扑将过来。然项羽已经按捺不住,翻身而起。
狼之习性,群居觅食,一狼不可怖,群狼可撕虎。此时已翻身而起的项羽,毫无怯惧,紧握双拳,怒目相向。只见那狼四腿挺直,脖项高昂,一声凄厉的长嚎震松林。
项梁心头一紧,呼了一声:“不妙!”
“嗷……嗷……”此起彼伏的狼嚎声瞬间响起。林间石后,十数点绿光,倏然闪现,令人胆战心惊。
项梁起身挡在项羽身前,伸手探摸腰间,方察觉未带兵刃。
为逃避官府的追捕,离开下相时,仓促中,只带了行囊和项家祖传兵法数卷。项梁冷汗涔涔,心中不禁悲叹:天欲亡项家矣,吾命休载!
一个黑影迅疾如风地冲向领头的那匹灰狼。
“贤侄,不可!”项梁话音未落,项羽已奔至石下,一拳挟风,由下而上,猛击灰狼的下颌。
项羽此一击,可谓出其不意。灰狼负痛,硕大的身躯如遭雷劈,猝然弹起,从石上窜下,血盆大口张开,尖牙利齿间寒光闪烁,直扑项羽双肩。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项羽一拧腰身,灰狼擦面而过,项羽轻舒猿臂,一把抓住蓬松如扫帚的狼尾,大喝一声:“孽障,受死!”抡圆神力,顺势将这灰狼砸在巨石之上。只听“嘭”的一声闷响,灰狼一声哀嚎之后,四脚乱蹬一气,口鼻汩汩冒血,眼见着少了进气,只余出气,须臾间,便一命呜呼了。
项羽见状,还不肯放弃,似乎余怒未消,对着狼头又是一顿饱揍,溅得一身腥臭血污。群狼见状,“呜呜”哀嚎一阵后,竟各自退去,隐遁于山林,只看得项梁目瞪口呆。
天边渐现鱼肚白,叔侄二人借着渐明的天光,循着东南方向,急步出林。所幸林子不大,半个时辰不到,二人终于跑出山林。
叔侄二人出得山林,极目远眺,只见山不雄伟,却钟灵毓秀,峰不峻峭,却绵延不绝。青山郁郁,翠柏森森,古木参天,时现龙蛇之影;芳草夹路,可闻更鼓之声。好一处世外桃源!
叔侄二人正看得发呆,前方山路转角处,闪现出一众人影,荷锄扛棒,呼啸而来。待至近前,一黑脸汉子惊问:“敢问二者何人,如何从‘黑松林’出来,是吃了熊心还是豹子胆?”
项梁听到黑脸汉子说的方言,与下相话虽有所不同,其大意倒也勉强能够听懂,于是模仿其方言说道:“你们又是何人,这大清早,大呼小叫,舞刀弄棒,难不成欲行剪径劫单!”
黑脸汉子道:“你们兀自不知哩,此林唤作黑松林,林中群狼,侵扰乡邻、牲畜不在话下,就连那落单的汉子、玩耍的孩童,也不幸被害,折了七八个。我等欲捕之除害,奈何兽群势大,难得靠近,打狼不利,擒它们的汉子倒伤了几个,只灭它们不得。
却才听见林中狼嚎震天,担心它们又要伤人,故召集村夫察看究竟。不承想,你二人大剌剌从林中走出……”
项梁正要答话,项羽一旁也学着项梁的话音,淡淡地说道:“你等说的那群狼中的头狼已被我一顿老拳打死了,畜生本也不经打,没见你们说得那么凶猛。”
众人听闻,笑道:“你这孩子,休得诳语,莫说这疯话,莫让风大闪了舌头。”
项羽笑道:“你等不信,且看我身上衣物,手中之拳,兀自血迹斑斑,怕就是你们所言之恶狼所留吧!”
众人一见果然,犹自将信将疑道:“如何打来?”
项羽头一偏,却不再答话。
项梁于是将那搏斗之事细说了一遍,只略去秦兵追击的隐情,言称二人是外乡生意人,夜黑误入了此山林。
众村夫听了,且惊且喜。惊的是,此外乡人,一个未成年的少年,竟能徒手格杀恶狼,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喜的是,头狼一除,余狼不足惧也,乡里由此可得安宁。
黑脸汉子上前一步,郑重说道:“见二位不是本地人,不知所因何事,来到此地?刘庄主曾悬赏捉杀恶狼,二位壮士,既为我们除了心头大患,不妨随我们回庄,面见刘庄主,其必有重谢。”
项梁思忖:“此处人地生疏,即使要过江,也没个好的向导,今瞧这乡民倒是忠厚憨实,不如随他们回庄,面见刘庄主,不求重谢,但寻过江之策。”于是颔首应允。
那汉子大喜,招呼众人进那林中,寻得那头狼的尸首,四蹄捆扎,抬将出来。
项梁、项羽叔侄二人随众村夫,行出四五里路,见前方有一座石桥横跨于溪水之上。过得桥来便是一条蜿蜒的青石板路,小路尽头,绿荫丛中,有一座古朴小巧的庄园,园前一方水塘,塘边垂柳匝地,一遭粉墙若隐若现。但见门迎石道开,山接青瓦黛。
数株桃树轻摇风,百枝梨花巧围苑。
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尚未登堂入室,早有家丁禀报进去。刘庄主亲自出迎,并以礼相待,将二人请入中堂,分宾主坐下。
一番寒暄过后,刘庄主特地让项羽行至近前,他要亲视打狼英雄的风采;亲耳聆听恶狼被项羽拳击而毙的传奇。谁知,项羽却是轻描淡写,不以为然,三言两语便已话完。刘庄主细细端详此二人,更见气宇轩昂,威风凛然。尤其那毙狼后生,小小年纪,竟是天生神力;目显重瞳,龙行虎步,隐现王者之气,遂心生结交之意,便说:“敢问二位英雄尊姓大名?”
项梁见刘庄主鹤发童颜、慈眉善目,便直言相告说:“吾侄名项羽,不过是情急之中,‘初生牛犊不惧虎’而已,让老伯见笑了!”
项羽听言,随即插话说:“恶狼伤人实乃本性,何惧之有?
无非勇敢面对,置之死地而后生矣!”
刘庄主听得项羽之名,已然吃惊;再闻“置之死地而后生”
言,更是感佩万分,便说:“我听你们口音似乎是下相一带的人,再看你们举止,便知你们叔侄二人定非商贾之人,若非楚国将军世家,项氏一族?!实不相瞒,吾之父辈当年均为楚国大将项志麾下之将,随项家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嬴政老贼灭六国,诛我叔伯,吾父侥幸逃脱,率吾之一脉,隐居此地,权且避难,平日读读书,教几个后生练练武。国仇家恨须臾不敢忘记。只是,吾已老迈,有心无力。所教几个后生,粗通武艺,但有勇无谋,难成大事。今观贤侄神勇无比,刘家小塘焉能留得鲲住,终归大海与波涛做伴。如今天下动乱,起义反秦者众,明日我便用船送你二人过江,日后你叔侄二人若能成大事,也不枉老夫一番苦心。”
项梁闻言大喜道:“这才叫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遂将身世和盘托出,并解下身上所背之包裹,捧上兵法数卷,交给刘庄主:“嬴政无道,尽焚天下之书。此为项家祖传兵法,拜托刘老伯代为保管。此去江南隐避一时,路途遥远,险象环生,恐有毁坏遗失。此书甚为重要,吾辈他日若要聚义成事,勘用此书无疑。”
刘庄主双手接过包裹,正色道:“项将军为复楚所谋,我定不负所托,在此等候项家大军前来取书。”
项梁闻言,拱手而谢。当晚,刘庄主大摆酒席,为项梁、项羽叔侄二人饯行,并赠盘缠若干。
项梁、项羽心中感激,谢道:“庄主大义,晚辈铭记;他日无恙,定当厚报!”
刘庄主拱手相揖道:“将军为诛暴秦,谋之深远,吾已老迈,但庄中之家丁多受暴秦奴役的苦,日后若有差使,当追随将军征战,死而无憾。”
宾主相谈投机,开怀畅饮。那山野村酿,开樽香十里,隔壁醉三家,人称“十里香”(后人唤作“霸王酿”),直喝得项羽大呼:“痛快,痛快!”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那刘庄主领叔侄二人行至江边,见一叶扁舟,在此等候。二人上得船来,只见前方水天一色,身后青山如黛,丘陵起伏,如一条巨龙蜿蜒江边,美不胜收。
船行里余,至一江洲,船夫云:此地名为“青沙”,洲中白鹭翩翩,洲边鱼翔浅底,好一处静谧之境。项羽首见这大江美景,直看得连连喝彩。
船于洲中浅行数里,便来到临南岸的叉江。稍事休息之后,船夫再次起桨,将项梁、项羽叔侄二人送至大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