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地对峙了三天,对于士气低落的汉军来说,这几天相当难熬。元璋决定先静观其变,果然,到了第三天夜里,陈友谅的左、右二金吾将军a皆率所部来降。

在此之前,陈友谅与属下商量对策时,其右金吾将军进言:“既然如今水战不胜,想要出湖又很不容易,不如我等焚舟登陆,直趋鄱阳湖南部地区,以再图发展。也可杀向吉安,在熊天瑞掩护下返回武昌!”

左金吾将军则道:“如今我部虽然数战不利,但我部兵力甚众,尚堪一战。若继续拼斗下去,我部未必就会失败,怎么可以自焚船只向敌人示弱呢?再说万一舍舟登陆,敌人派步骑兵追杀,我部进退失据,性命都难保,还谈什么将来?”

陈友谅犹豫了好一阵子,想到几次交手下来,都是败多胜少,再打下去,前景似乎很渺茫。他又悄悄询问张定边的意见,张定边只得老实说道:“如今我部水师已丧失优势,士气有所不振,欲图再战,多有不利!而今且不如先保存实力,回武昌后再说。若从湖口突围,那时势必有一番恶斗,家属们恐怕会遭殃!不如我们做出从湖口突围的架势,转而南向登陆,迅速向吉安挺进,那时敌人的步骑兵也来不及追赶!”

陈友谅最后采纳了右金吾将军和张定边的建议,要大家布置下去。

左金吾将军见状,觉得大势已去,于是率领部下偷偷来到元璋处请降;左金吾将军带走了约三万人马,还没容陈友谅做出举措防止同类事件发生,右金吾将军因对前途越发没有信心,也领着麾下的两万多人马来到元璋处请降。此时,连同十余万伤残士兵及二十万家属,陈部尚有不足四十万众。

a 陈友谅国号为“大汉”,所以恢复的也是汉代的官衔,此处“金吾将军”就是指他的亲军将领。

两员亲信大将带着皇帝的亲军先后投敌,这对陈部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众将已基本无心再战了,都在偷偷考虑自己的后路。而且由于两名金吾将军把汉军的转进路线也告知了敌方,汉军在兵力上又已大损,还带着那么多家属,所以原有的计划已经行不通了。

一时之间,汉军上下又陷入了焦虑和踌躇中,元璋见陈友谅久不出战,便口述了一封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的书信,想要激怒他,内容如下:

方今取天下之势,同讨夷狄,以安中国,是为上策;结怨中国,而后夷狄,是谓无策。

曩者,公犯池州,吾不以为嫌,生还俘虏,将欲与公为约从之举,各安一方,以俟天命,此吾之本心也。公失此计,乃先与我为仇,我是以破公江州,遂蹂蕲、黄、汉、沔之地,因举龙兴十一郡,奄为我有。

今又不悔,复启兵端,既困于洪都,两败于康山,杀其弟侄,残其兵将,损数万之命,无尺寸之功,此逆天理、悖人心之所致也!

公乘尾大不掉之舟,顿兵敝甲,与吾相持,以公平日之狂暴,正当亲决一战,何徐徐随后,若听吾指挥者,无乃非丈夫乎?公早决之。

看罢书信,陈友谅难掩狂怒之情,胸口一时间感觉有些梗塞,他当即撕毁书信,并扣留了使者。

好在陈友谅的头脑还保持着一丝清明,不断提醒自己万万不可意气用事。他转念一想,不如将计就计,故作姿态,先做出决战的架势。为表决心,陈友谅在大营中竖起了金字大旗,来回巡视水寨,还命令将俘虏的朱部士卒一律处死!

暗地里,陈友谅则伺机部署突围事宜,可是,如何突围呢?这又令他及张定边等人颇为踌躇,最后还是只能静观其变。

元璋得知了汉军方面的消息后,不仅没有进行报复,还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为被俘虏的汉军士兵疗伤,而且将他们一概释放,并下令:“今后再俘虏敌军,一律不要杀!”为了进一步收取人心、瓦解汉军的斗志,朱元璋还下令祭拜汉军战死的将士。

时间就在对峙中一天天过去,这天,深谙水战的俞通海突然向元璋建议道:“汉虏言战而不战,看来还是想突围,我部应该扼住长江上流,因为湖水太浅,船只容易搁浅,不利于阻止汉虏突围!”

刘基也建议道:“陈友谅恐怕还是会冒险突围,这样用船也快些,一旦得逞,他就无后顾之忧了。我部主力当移师湖口,到那里守株待兔,等着陈友谅送上门来!”

“那南面呢?”元璋问道。

刘基捋了捋长须,笑道:“除继续进行监视外,南面布置几支骚扰部队即可,若他真敢弃舟登岸,我部再行围追堵截不迟!他那边带着家属,跑不快的!”

“先生想得周到,那就这样办吧!”元璋欣然道,“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啊,如果陈友谅冲出湖去,那我部要断行追击,绝不给他以喘息之机!”

陈友谅一看这个架势,赶忙来向张定边讨主意,张定边只是决绝道:“现在想全身而退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强行突围,硬撞也要撞出一条血路来!”

陈友谅不无悔意地说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当初就不该带这么些家属来,如今倒成了累赘!”他更后悔把他的阿娇带来了,竟真的让她成了拖累楚霸王的“虞姬”。

“事已至此,悔也无益,一切皆是天命!”张定边以平静的语气说道,“此番我等若全然回到武昌,彼等必穷追拦截,我等须以巨舰载石后凿沉,以封堵长江水道,为部署守城争取时间为上!”

朱家军出湖口后,元璋即命常遇春、廖永忠等人率领水师横截于湖面,张开罗网,迎候汉军于归路之上,又令一军立栅栏于岸上,便于彼此呼应。

朱家军布防于湖口已经有五天了,但是陈友谅仍旧不敢出战。于是元璋又命人写了封信给陈友谅,这一次语气缓和了许多,意在占据一种道义制高点,内容是:

昨兵船对泊潴矶,尝遣使赍记事往,不睹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大丈夫谋天下,何有深仇?

夫辛卯以来,天下豪杰纷然并起,迩来中原英雄,兴问罪之师,挟天子令诸侯,于是**虐之徒,一扫而亡!公之湘阴刘亦惧而往,此公腹心人也,部下将自此往矣!

江淮英雄,唯存吾与公耳,何乃自相吞并,公今战亡弟侄、首将,又何怒焉!公之土地吾已得之,纵力驱残兵来死城下,不可再得也。设使公侥幸逃还,亦宜修德,勿作欺人之寇,却帝名而待真主,不然丧家灭姓,悔之晚矣!

陈友谅看了元璋来信,深恨天命不在己,自古成王败寇,将来青史上该怎么书写自己呢?他又怒又悔,也无心回复元璋。

对于陈友谅的残部,朱部已呈关门打狗之势,胜券在握。此刻的元璋心情舒畅,逸兴遄飞,于是他与博士夏煜等登临送目于观音阁。观音阁是白莲教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因为投靠了小明王,所以元璋等人也在表面上接受了白莲教的信仰和仪式,专程赶到这里祭祀了一番。

待到祭祀完毕,意兴正浓的元璋特意题写下了一首诗:

一色山河两国争,是谁有福是谁倾。

我来觅迹观音阁,唯有苍穹造化宏。

抒情过后,元璋意气弥壮,遣裨将率兵长驱湖广蕲州及江西兴国,不仅将两地攻克,还缴获了十余艘大小船只。

自从四月份以来,陈家军水师在鄱阳湖已经度过了上百天,携带的军粮所剩无几,为了缓解燃眉之急,陈友谅只得出动五百余艘战船,前往位于湖区北岸的都昌一带抢粮。

坐镇洪都的朱文正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到都昌一带潜伏,伺机放火焚烧陈家军的运粮船只。结果陈友谅不仅粮食没有弄到,船只还被烧了不少,形势愈加交困了。

坐吃山空的日子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八月二十五日夜间,陈友谅找到达氏,拉着她的手说道:“阿娇,刚才朕已经同定边兄他们商议了,明天就要突围!”

达氏心里一慌,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许久,她试着让自己镇静下来,可作为一个弱女子,她的心还是不免突突地跳,如揣了一只小兔子般。她下定了决心,扑入陈友谅怀里道:“那上位,就让我追随在你身边吧,生生死死我都跟你在一起!”

“不行,太危险,你还是随同家属在后面吧!”陈友谅搂紧了她说道,“此番突围必是一番死斗,朕把你带在身边不方便!”

达氏不禁流下泪来,她还是坚持道:“那我躲在船舱里就行,绝不会给上位添麻烦!”

陈友谅看到她可怜的模样,顿起怜惜之心,也越发憎恨自己的无能,遂微笑着安慰道:“躲在船舱里也不行啊,一旦船只受损严重,我们就得换船,那你说,我们如果带着你,还方便吗……阿娇听话,你就跟着罗复仁他们在后面就行,这一次我要亲自去杀出一条血路来!放心,只要我陈友谅有一口气,就绝不会丢弃大伙的,更不会丢弃你的!”

“那我不管,我就跟在上位身边!生死都在一处!”达氏心里更多的其实还是恐惧,她最信服陈友谅一个人的力量。

陈友谅一生最喜欢自比楚霸王,也每每自以为可以超越项羽,可是没有想到,自己还是没能冲破宿命,将来的青史上,难说不把自己视为“项羽第二”!无疑,阿娇就是她的虞姬,垓下之围时,虞姬为免拖累霸王而情愿自戕,若是此时的阿娇也上演那么一出,自己是该高兴还是悲伤呢?虞姬自戕了,所以霸王成功突围了,可是如果虞姬没有自戕呢?

陈友谅不敢想下去了,无论如何他还是不愿服输,他既不能失去江山,也不能失去美人,只是竭力说服着他的阿娇。两个人相拥着、絮语着,直到半夜才睡去,这一晚真是既漫长,又短暂。

次日,陈友谅醒来后,达氏也随同起身伺候他穿衣。陈友谅发现达氏的眼睛红肿着,看她疲倦的神情,陈友谅晓得她定然是一夜未眠,忙关切地问道:“你这样怎么行呢?今天可是非常的日子,快别胡思乱想了,赶紧再去睡一会儿吧!”

待陈友谅穿好了衣服要出去时,达氏突然哀戚着说道:“上位放心,万一被俘,我绝不会受辱的!”

“好!”陈友谅举了举手上的宝剑道,“朕也告诉你,除非朕死,否则谁也别想俘虏朕的女人!”

两人最后诀别时,陈友谅给了她一把可以袖藏的精致匕首,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一阵阵让人悲感的秋风……

二十六日这天,穷蹙已极的汉军开始全力突围,陈友谅亲率前军,张定边统领后军,家属们大致处于中间位置。

陈友谅首先选择的突围地点在湖口西面的南湖觜,但这里是朱家军重点设防的区域,汉军前锋在这里遭到了朱家军将士的有力阻击,激战了整个上午,汉军一直未能突破。无奈之下,陈友谅又改去湖口方向突围。

元璋见状,于是亲自指挥诸将进行全力阻击,双方舰队没一会儿就紧紧地纠缠在了一起,拼命厮打着顺水进入了长江。从中午又战至黄昏,双方仍然难解难分,船队一直被冲到了泾江口,驻扎在那里的朱家军立刻发炮,予敌以迎头痛击。

汉军仍在做困兽之斗,但面对朱家军的强力封锁与四面围攻,情形不容乐观。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汉军利用夜色突围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然而,一件谁也没有料到的偶发性大事却临头了——夜幕时分,突然有一批降卒要求见元璋,他们声称“陈伪主已死”!

元璋赶紧召见了他们,一名了解内情的陈友谅亲兵禀告道:“……只因我们的大船受损严重,陈伪主便带着我们十几个人换乘小船,准备转移到另一艘大船上。可就在这时,贵部突然朝我们万箭齐发,流矢正巧射中了陈伪主的一只眼睛,他当场被利箭贯穿头颅而死!”

元璋还有些疑问,道:“陈友谅英雄一世,为何这么不小心呢?”

那亲兵答道:“近来陈伪主意气甚是消沉,大约是太分神了,何况天色又很晚了,哪里看得清!当然,也是贵部弓箭手神勇,我们一行十几人大概就活了我一个!”

“那尸体和首级呢?为什么没有带来?”元璋高声问道。

那亲兵忙跪下去说道:“只因当时小的心里太慌,只顾着逃命了,小的不敢撒谎,陈伪主千真万确已死,不信明公接下来看!”

起初,元璋还有些将信将疑,但看汉军的气势越发不振,元璋于是命人向全军通传了这条天大的喜讯,朱部将士闻之雀跃,于是杀敌益奋!就这样,在彻夜的混战中,朱家军一举生擒了大汉太子陈善、平章姚天祥等人,以及罗复仁和达氏等部分家属。

第二天,见大势已去的陈汉平章陈荣、参政鲁某、枢密使李才等大小官员,带领全军五万余人来降。只有太尉张定边及杨丞相等人,乘夜以小舟装着陈友谅的尸首及其子陈理,经过一番苦战,在岳州张必先派出的援军接应下,总算顺利冲出了包围圈,逃回了武昌。

当初从武昌出发时,连将士带百官和家属约计六十万之众,可最终能够回到武昌的却只有区区五六万人,一场史上空前未有的大水战,就这样以朱部的完胜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