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晚上,圭介舅舅再次造访千鹤家。警方根据密室收藏家的推理,审问了校长牧野善造与桥爪老师。案发时,校长没有不在场证明。在警方的追问下,校长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听闻校长认罪后,桥爪老师也坦白了自己的罪行。他很清楚,既然校长认了罪,他的行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校长供述,他收供应商回扣的事情被君塚老师知道了。君塚老师以此为把柄,三番五次勒索校长。校长忍无可忍,决意杀害君塚老师。校长年轻时曾参加过日俄战争,熟悉枪支。他买了一把最新式的勃朗宁手枪,枪声却是个很大的问题。他也考虑过把君塚老师叫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有人听见枪响,但那样做,君塚老师必会起疑。要在君塚老师不起戒心的情况下行凶,最合适的地点莫过于音乐室。可是,即便在四下无人的夜间行凶,校工室与值班室里的人也有可能听见枪响。于是校长利用职务之便,将音乐室重新装修一番,做好充分的隔音措施,防止枪声传到值班室与校工室。案发当天,校长与君塚老师闲聊,打听出老师当晚要在音乐室练琴。下班后,校长偷偷溜回学校,用玻璃刀割开音乐室门口走廊的窗户,把手伸进洞口开锁开窗。校长右脚不便,自然无法翻窗入室。伪装工作完成后,他用钥匙打开了正面玄关的大门,悄悄溜进校舍,前往音乐室。
校长敲门后,君塚老师开门让他进屋。随后校长关上了房门,以防枪声外漏。这时,君塚老师问:“这么晚了,您来学校干什么?”校长回答:“我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你。”说完,他便迅速掏出手枪,对准君塚老师开了两枪。
校长误以为君塚老师已死,便离开音乐室,拖着不方便的右腿,沿着走廊全速赶往正面玄关。谁知他在半路上撞见了从校工室往值班室走的桥爪老师。校长本想拔枪,却被年轻力壮的英语老师轻易制住,连枪也被夺走。校长只得作罢,老实交代他杀了君塚,惊得桥爪老师一脸愕然。就在这时,他们听见有人在猛敲值班室的窗户,顿时心惊胆战。敲窗户的人就是千鹤,但他们当时对此一无所知。桥爪老师对校长说:“我会帮您打掩护,您快逃!”说完便赶回了值班室。“大晚上的,谁在敲窗户啊!”校长一边听着桥爪老师的怒吼,一边从正面玄关逃出校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君塚老师胸前口袋里的怀表,正是校长用来讨好老师的礼物之一。就是这块怀表,打乱了校长的行凶计划。
校长与教师同时被捕,柳园高等女校自是闹翻了天。正如桥爪老师担心的那样,家长们争先恐后把自家女儿转走了。千鹤的母亲也觉得,让女儿在闹过凶案的学校上学有损清誉,想把千鹤转去别的女校。但千鹤坚持要继续去柳园高等女校上学。在父亲的支持下,千鹤如愿以偿。她为何如此坚持?因为她觉得,如果连她都退学了,那桥爪老师最担心的结果也许会变成现实。桥爪老师的行为的确天理难容,可他最怕的就是学校关门。千鹤的坚持,算是为她心仪的老师送上的践行之礼。
“您后来见到密室收藏家先生了吗?”千鹤问道。
圭介舅舅摇头回答道:“没有,自那以后他就杳无音讯了。我本想告诉他,他的推理完全没错,还想向他道个谢……”
昨晚,圭介舅舅听完密室收藏家的推理后,便赶往京都府警察部汇报情况。千鹤走出会客室,想为收藏家重新沏一壶热茶。谁知,当她端着沏好的茶走回会客室时,密室收藏家早已不见人影。母亲一直守在玄关门口,说没人从玄关出去。可收藏家若是从后门走的,在厨房烧水的千鹤岂会察觉不到?可他偏偏如同一缕青烟般消失无踪。千鹤绞尽脑汁,试图解开收藏家消失之谜,却久久未能灵光一闪。她的直觉告诉她,唯有密室收藏家的消失,无法像侦探小说中的谜题那样真相大白。
密室收藏家与千鹤只有一面之缘,但他的身影在千鹤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毕竟,他正是一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名侦探。真想再见他一面,再听他推理一番——千鹤心中埋下了一丝期许。也许要等上好几年,甚至是好几十年,但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
[1]皇室的居所,即皇宫。——译注(本书中注释,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译注)
[2]奎因兄弟发表以哲瑞·雷恩为主角的“悲剧系列”时使用的笔名。
[3]少女文学女作家,代表作有《安宅家的人们》等。
[4]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作为女性的日常服在日本流行过的和服的一种。
[5]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6]此处暗指鲁米诺反应,可以鉴别经过擦洗的血痕。日本警方在1949年7月发生的“下山事件”中第一次使用鲁米诺反应进行调查,而《柳园》发生于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