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259年开始,秦国步步为营,对六国的土地不断蚕食,逐渐形成了分割包围六国的局面。在这一时期,吕不韦成为秦国相国,秦王嬴政登上王位,李斯逐渐掌握秦国大权,韩非子被害,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政治局势可说是矛盾重重。
长平之战后,秦军围攻邯郸。在魏、楚、赵三国军队的夹击下秦军大败,秦将郑安平也投降了赵国。于是六国形成了合纵抗秦的局势。但各国的合纵同盟并不牢固,双方仍然互相猜忌,无法团结一致。秦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兼并各国土地。在公元前242年,秦已在东部设置了东郡,将国土延伸到了与齐境相接的地方。到公元前238年,秦国的东郡地区,东北连接燕国,东部与齐相交,北围赵国,南围韩、魏。秦国自此完成了对东方各国的分割包围之势。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进行扫平六国的最后统一战争。这一年,秦将内史腾灭韩,韩地并入秦国版图,设为颍川郡。公元前229年,秦大将王翦攻赵,赵国予以顽强抵抗,派大将李牧与司马尚出兵迎击,被秦军击败,李牧被秦用反间计杀死。随后秦军围赵都邯郸,赵人坚守一年。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赵王迁投降。
赵王迁投降后,秦军开始准备灭燕。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荆轲想寻找好友剑客盖聂一同前去,但未能找到。由于时间急迫,经太子丹推荐,荆轲只好同曾经杀过人的秦舞阳一起去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到了秦国,荆轲以进献秦王一直想得到的大将樊於期的人头与燕国山川地图为名,要求面见秦王。秦王嬴政于是召见荆轲与秦舞阳。在秦宫里,因秦舞阳胆怯,露出了破绽,让秦王嬴政有了防备。秦王嬴政令秦舞阳滞留宫外,只让荆轲一人上殿献图。荆轲捧地图到秦王嬴政面前进献。
地图中藏有匕首,图穷匕见,秦王嬴政大惊失色,荆轲则拿起匕首向秦王嬴政扑去,可惜一击未中。秦王嬴政立即要拔剑还击,慌忙中宝剑却未能拔出,只好绕着殿上的铜柱躲避荆轲。关键时刻,侍臣赵高提醒秦王,宝剑太长,应将它拉到脊梁上再拔。秦王嬴政一试,宝剑果然出鞘。宝剑在手,秦王嬴政立即有了气势,反身一剑,将荆轲砍倒在地,随后又连续数剑,荆轲当场气绝。荆轲行刺失败后,公元前227年,秦王派王翦攻陷了燕都蓟城,燕王喜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并被迫迁都到辽东郡。
燕王求和,秦军公元前225年集中兵力攻魏。秦将王贲引黄河水灌魏都大梁,魏王假坚守不住,只得出降,王贲屠城,魏国灭亡。秦军灭魏的同时,令大将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楚。李信在城父被楚将项燕击败,身首异处。这是秦灭六国进程中,唯一的一次重大失败。公元前224年,秦王派王翦再次攻楚,项燕在蕲被王翦击败,自杀殉国。王翦乘胜攻入楚国国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战国七雄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楚国灭亡。秦军灭亡了韩、魏、楚三国后,于公元前222年,再次派王贲进攻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军随后剿灭了逃到代郡割据的赵国王室后裔,俘虏了自立为王的代王嘉,赵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王贲在灭亡燕国后,顺势南下灭齐。齐王建听取齐相后胜的意见,不战而降,齐国灭亡。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攻韩,到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出降,灭六国,一统华夏,只用了十年时间。自此,天下唯有大秦,一个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诞生。
相关链接
冯妇重杀虎
春秋时,晋国有个叫冯妇的勇士能徒手杀死猛虎。所以,当人们一看到老虎,就叫冯妇去打,冯妇也就靠杀虎谋生。
一天,冯妇看到一只白毛大虎横卧在山坡上。他二话不说,上去就和老虎搏杀起来。冯妇的拳头重,几拳就把老虎给打晕了,最后他用两只胳膊抱住老虎的脑袋,自己的胸、腰、腿全都压在了老虎的背上,硬是把老虎的脊椎骨给压断了。老虎被打死了。冯妇一边用大手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喘着粗气,眼神中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
这时,他突然看到两只小虎崽从草丛中钻了出来,奔着虎尸跑了过去,然后在虎尸的胸前来回地蹭,时不时地还叫上两声,就像小孩儿在呼唤母亲一样。冯妇直直地盯着两只失去母亲的小老虎,一点儿兴奋劲儿也没有了。许久,冯妇转身向山下走去,他没有去剥虎皮,扛自己的战利品,他感到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于是决定以后再也不打老虎了。
从这以后一连几年,人们都没有看到冯妇上山打过老虎,却总是看到冯妇把自己种的粮食分给穷人。冯妇说:“我这是在还我过去杀虎欠下的债。”但每到黄昏,人们还能看到冯妇在园子里把木桩踢得劈啪直响。
人们都说:“冯妇的心还没有死啊,其实他还是想要打老虎的。”
果然,这一天冯妇驾车经过一条山涧,正看到前面十几个老百姓拿着棍棒把一只老虎逼到了悬崖边上。山崖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上去。老虎和人,你望着我,我盯着你,一时都不敢动弹,僵持在了那里。
恰巧人们看到冯妇驾车赶了过来,就都欢呼起来,硬拉着冯妇去帮忙打虎。开始,冯妇还推辞两下。这时老虎在山崖上叫了起来!虎啸震**山壁。人们都吓得缩着头,捂起了耳朵。唯独冯妇的眼睛瞪了起来,简直比老虎还凶。就在人们望着冯妇的表情感到诧异的时候,冯妇大吼一声,挽起袖子就冲上了山崖……他又开始打老虎啦!
战国·金镇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