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清晰返照现实的镜子”,最大原因在于托尔斯泰集毕生之功创作的一部部史诗般的批判现实主义长卷。而这些作品的诞生无一不与他一生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艺术理论相关。

《艺术论》是托尔斯泰关于艺术的专论,是他在研究前人文学遗产,总结个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其中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见解,也充满了批判精神。

托尔斯泰首先在书中提出了“艺术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由此对艺术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艺术是人类的生活条件之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手段之一。文学作品是一个人的内心思想通过语言的凝结,作者将自己的思想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即使是写别人故事的小说,其中也通过不同人物命运、不同人物的忧愁喜乐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情感。不同的读者读到这些作品,就会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与作者之间就产生了心灵的交流。其他形式的艺术也是这样。作者用线条、色彩、声音或者动作等,塑造某些形象,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与观赏者形成理解和交流,这便是艺术。

可见,不管在艺术创作过程还是艺术欣赏过程中,一直贯穿其中的、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情感。是情感使作者有了创作的热情,也是情感使欣赏者与作品产生共鸣。不仅如此,情感是艺术成败的关键,区分真正的艺术与虚伪的艺术的标准也在于作品的情感性与感染性。艺术家有了强烈而深刻的情感,才会产生倾诉的需要和创作的**。

在此基础上,托尔斯泰还认为,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会有不同,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下,不同的人对于生活事件的理解也会不同,但是人的本性是不变的,人们总是追求健康的、美的、崇高的东西,希望在艺术中得到快乐、启迪和力量。由此托尔斯泰提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作者应该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表现大部分人的情感和追求,以表现美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当时在上层阶级之间流行的充满消极情绪的矫揉造作的颓废艺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也推动了当时俄国文学的发展。

关于艺术感染力,托尔斯泰也进行了探讨。他指出,要想使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使作者与欣赏者之间通过作品产生共鸣,就要使欣赏者在看到作品时,觉得这部作品表达的内涵正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也就是说,这部作品正是自己想要创造的。这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作品的艺术感染程度直接取决于作者感情的真挚程度。真实的东西才会有魅力,没有人喜欢活在虚假当中。第二,艺术家所传达的情感是特殊的。老套的剧情谁也不会喜欢,追求新鲜与刺激是人们共同的倾向,艺术家的情感越独特,作品也就越独特,具有了自己的个性,这样,欣赏者从作品中感受到的新鲜和欣喜就会更强烈。第三,清晰的表达也是必须的。清晰的表达是指在作品中直接外露自己的思想情绪吗?不是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情感仍然要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委婉地表现出来。情感清晰的表达,强调的是情感的真实而自然的表达。托尔斯泰认为,作者在对生活具有广泛、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之上,写出真实而生动的情节,塑造出丰满的、有生命力的形象,通过他们能够表现出生活本身的丰富和变化,这便是做到了清晰的表达。

托尔斯泰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艺术理论方面,都给了人们很好的指导,这是他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