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一步阅读之前,请你从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找出三位朋友,也许是一位老邻居、某位同事或是你的闺密。将这三位朋友记在心上,配合接下来读到的每一种友谊维度。这些分类将会帮助你了解友谊的差异,而沟通的模式也会因友谊类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短期与长期
朋友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我们的生活中进进出出。有些友谊可以持续好几年甚至一辈子,而有些则可能因为生活变化(如高中毕业、搬家或换工作)渐行渐远或结束。虽然现代科技的进步已经降低了友谊因远距离搬迁而结束的可能,但有些友谊在缺少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仍会面临着动摇和失败。短期友谊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某一方(或双方)价值观的改变。也许你曾经很享受和一群朋友参加派对和夜生活,但是当你成熟到过了某个阶段,你们互相之间的吸引力就会减弱。花些时间回想你之前确定的那三位朋友,他们在短期和长期的连续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接下来的每一个分类,你都可以进行相同的比较)。
任务导向与维护导向
有时我们会因为共同的活动而选择朋友:垒球联赛里的队友、同事或影迷协会的会员。这类友谊主要围绕某些特定的活动展开,因而被认为是以任务为导向的。相比之下,以维护为导向的友谊则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和社会支持的基础上,独立于共同参与的活动。当然,这样的分类可能发生重叠:有些友谊既建立在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上,也建立在情感支持上。
低度表露与高度表露
你会告诉朋友多少关于自己的事情?毫无疑问,你表露的程度会因不同的朋友而有所差异。某些朋友只知道你的一般信息,而有些朋友则知道你最私人的秘密。我们在第3章介绍的社会渗透的样本模型(第97页)可以帮助你探究自己在面对不同朋友时,进行表露的广度和深度。
低义务与高义务
有一些朋友,我们愿意为他们做任何事——没有什么要求是过分的。而对另一些朋友,我们的义务感就没有这么强烈,不论是就做事的范围还是做事的速度来说,都不能相提并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在请求我们帮助时,或急需我们回电话甚至是深夜的请求,通常都会得到快速的响应(第341页的“研究焦点”阐明了好友的义务)。
研究焦点 密友:聚在一起
虽然友谊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人际关系,但与此有关的研究为数不多,研究样本也极为有限而狭窄。布莱恩·吉莱斯皮(Brian Gillespie)带领研究团队与一家大型新闻网站合作,就密友这一主题询问了超过2.5万名性别、年龄、身份各异的受访者。
研究者希望其调查问卷能同时包含友谊的两大组成部分:表达(谈话)与实施(做事)。他们要求受访者给出:自己能和几位朋友讨论**;有几位朋友会为自己庆祝生日;如果深夜遇到麻烦,自己能向几位朋友发信息或打电话求助。测试的部分结果如下:
·几乎每位受访者都有至少一位同时满足以上所有要求的好友。平均每位受访者有4位能讨论**的朋友,以及5~6位会为自己庆祝生日或是深夜求助时能伸出援手的朋友。
·受访者的同性朋友数目多于异性朋友。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如何对待友谊的问题上,男性与女性受访者并无差异。
·相比已婚、已育、年长的受访者而言,未婚、未育的年轻人拥有更多好友。
·超过70%的受访者称,自己对好友颇为满意——受访者的友情越圆满,其对生活整体而言就越满意。
·此外还有一项发现:对朋友而言,质胜于量。研究者指出:“最重要的不是一个人有多少朋友,而是他在友谊中收获了多少幸福。”
不常接触与频繁接触
你可能和一些朋友保持密切联系,一起锻炼、旅游、参加社交活动,还要每天打网络电话。在另一些友谊关系里则不会这么频繁接触,可能只是偶尔才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和邮件。当然,接触不频繁并不意味着表露和义务感的程度也低。许多亲密的朋友可能一年只见一次面,但他们会在分享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上弥补回来。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沟通的性质会随着友谊的不同而改变。此外,两个朋友之间的沟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像是点头之交的友谊也可能会有突如其来的表露;频繁接触的友谊也可能沟通次数急剧减少;低义务感的友谊也能发展出更强的承诺,反之亦然。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你将会读到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良好友谊。但现在,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友谊的多样性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