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字已经被遗忘的大名的时代,一座古城里住着一对两情相悦的青年男女。他们的名字已经被忘却了,但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由于他们的父母比邻而居,所以他们在襁褓中就已订下婚约。童年时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渐长,彼此更是越来越喜欢对方。

男子在成年之前,双亲就过世了。所幸一位富有的高阶武士将他收至麾下,这位武士是男子家族的世交。看到男子彬彬有礼、聪明伶俐,且武艺高强,主人很快就对他青眼有加。因此,男子希望自己能尽快出人头地,如此便能迎娶未婚妻了。但战争在北部和东部爆发了,身为家臣,他受命跟随主人奔赴战场。出征前,他去看望了心爱的女孩,他们在女方父母面前交换了誓言,他发誓,从当天算起的一年内,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回来迎娶未婚妻。

男子出征后,过了很长时间都音信全无,那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通信系统,女子对战争的种种可能性充满忧虑,伤心之下,变得脸色苍白、身体虚弱。后来,她终于通过一个向大名报信的前线信使打听到了男子的消息;接着,另一个信使又给她带来了一封信。这以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对等待的人而言,一年是如此漫长。一年过去了,男子仍未归来。

寒来暑往、春尽夏残,男子依旧音信杳然。女子猜想他已经死了,哀伤得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入土安葬了。她那年迈的双亲再无其他子嗣,悲痛得无以复加,又不想再住在孤凄冷清的家里,于是一段时日后,他们变卖家产,开始了千寺朝圣——参拜一千座日莲宗佛寺的大朝圣之旅。这一壮举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所以他们卖掉了自己的小房子和房里所有的器物,只留下祖先牌位、不可变卖的圣物,以及亡女的灵位。按照将要离乡者的习俗,这些东西被寄放在宗寺中。因为他们信奉的是日莲宗,所以他们寄放的宗寺是妙高寺。

二老动身后第四天,与他们女儿订婚的男子就回到了城里。原来他先前已得到主人许可,起程回乡兑现诺言。然而,他虽然离开了战场,但途中所经过的地方依然狼烟未净,道路和关隘皆有军兵把守,他被耽搁了很久,历经千难万险才回到家乡。当他听到心上人去世的不幸消息时,悲痛欲绝,一连数日不省人事,一副奄奄待毙的模样。

但是,当男子逐渐恢复健康时,所有记忆中的痛苦再度袭来,他为自己没有殉情而感到遗憾。为此,他决心在未婚妻的坟墓前自尽。趁无人注意,他带着佩刀悄悄来到埋葬心上人的墓地——荒凉凄冷的妙高寺墓地。在那里,男子找到了女子的坟墓,跪在墓前流泪祭吊,低声表明决心。突然,他耳畔传来她的呼唤声:“夫君!”随即,他感到她的手正搭住自己的手。他急忙转过身,只见心上人就跪在自己身边,面带微笑,尽管脸色有点儿苍白,但依然如记忆中那么美丽。男子的心怦怦直跳,一时间竟因惊奇、疑惑、喜悦而无语凝噎。女子说道:“夫君勿疑,确实是我。我并未死去,这完全是误会。可是人们以为我已弃世,匆促将我埋葬。就连双亲也误认为我已经离世才去朝圣。然而你看,我活得好好的——不是鬼魂,是真实的我。请不要怀疑!你的真心我已看清,所有等待和痛苦都值得了……现在让我们马上离开,到别的城去,免得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那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毕竟大家都以为我已经死了。”

于是两人一起离开了。没有人注意他们,他们决定去甲斐国身延村,因为此地有一座著名的日莲宗寺院。女子说:“二老既然去朝圣,那么一定会到身延村来,只要我们住下,一定会跟他们相逢,一家人就能团圆了。”是以他们就来到了身延村,女子说:“我们开家小店吧。”两人就在通往寺院的开阔道路旁开了一家小食品店,售卖给孩子们的点心、玩具,还有给朝圣者们的食物。转眼过了两年,他们生活美满、生意兴隆,还生了一个儿子。

当孩子一岁零两个月时,妻子的父母在朝圣的途中来到了身延村。他们在小店前停下,打算买点儿食物,没想到却见到了女儿的未婚夫。二老痛哭流涕,问起原委。男子就带二老入屋,躬身行礼,随后说了一番令二老极为震惊的话:“我此刻所言,千真万确。令爱并没有死,她已是我的妻子,我们还育有一子。她现在在里屋陪孩子睡觉。请你们马上进去,给她个惊喜吧。她心里一直渴望再见到你们呢。”

于是当男子忙碌着准备款待二老时,二老轻手轻脚地走向里屋。母亲先进到屋内。

他们发现孩子睡得正香,但孩子的母亲却不见踪影。她似乎刚刚才离开,因为她的枕头尚有余温。二老等了很久,又到处寻找女儿,可就是找不着人。

最后,当他们在孩子和他母亲盖的被子下面,发现了一件他们记得是多年前寄存在妙高寺的东西时,他们才恍然大悟——那是被他们埋葬的女儿的灵位。

[1] 流传于日本的佛教密宗,以“即事而真”“三密加持”为主要法门。因重视念诵真言(咒语),故得此名。始祖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空海于延历二十三年(804)入唐,师事惠果学习密宗真谛;大同元年(806)携带佛典经书﹑法物等归国。弘仁七年(816),他在高野山创立真言宗。

[2] 我的挚友真锅晃,亦是此宗信徒。——作者注

[3] “伊吕波歌”,又称“色叶歌”,是空海根据佛教经学的教义,用47个平假名编成的歌谣,起到字音表的作用,类似于英文的字母歌。平假名,传说是空海取汉字草书体创制出来的日语表音符号。

[4] 空海是“和式书道”,即日本书法的创始人,其书法最高杰作是《风信帖》。相传唐朝皇宫墙上的王羲之墨迹因年久而残缺不全,唐德宗(一说唐宪宗)命空海填补缺字。空海挥毫而就,竟与书圣的真迹一般无二,唐皇遂赞誉他为“五笔和尚”。“和尚”这一称谓,在佛教系统中极为尊贵。而“五笔”指的是空海“篆、隶、真、草、行”五种书体皆工,而不是什么“以五管毛笔同时书写”。

[5] 空海于816年在高野山修建的真言宗总寺。

[6] 小野道风(894—966),日本平安中期书法家,擅长模仿王羲之字体,被誉为“羲之再生”。

[7] 大纳言,正三位高官。负责将政务上奏天皇,同时向下宣诏天皇敕令。大纳言位列上卿,还负有参议政事、大节礼仪等职责。

[8] 指平安中期的权大纳言藤原行成(972—1028),也是一位著名书法家。

[9] “宽弘”是日本一条天皇与三条天皇的年号。日本宽弘四年,时为1007年。

[10] 晃,即本文开头提及的真锅晃。他是小泉八云游历日本各地时的导游。

[11]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系《陌生日本的一瞥》第四章《江之岛朝圣》中的一节。

[12] 日本文明十二年,时为1480年。

[13] 根据佛教的说法,世人所在的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音音译,原意是“堪忍”或“有缺憾”。

[14] “阎浮提”是洲名,在须弥山南方,故称“南阎浮提”。南阎浮提是娑婆世界四大洲中的一个洲,是人类现在的住处。中国称其为“南赡部洲”。

[15]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系《陌生日本的一瞥》第四章《江之岛朝圣》中的一节。

[16] 建长寺是日本临济宗的总寺,居“镰仓五山”之首,由来自大宋的高僧兰溪道隆创建。

[17] 日本治承五年,时为1181年。

[18] 镬汤地狱,佛教故事中十八层地狱中的第七层,置有十八铜镬,有五百罗刹以大石炭烧铜镬、煮沸汤,掷罪人于其中,以惩其生前之罪行。

[19]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是《陌生日本的一瞥》第四章《江之岛朝圣》中的一节。

[20] 元正天皇,日本第四十四代天皇,日本史上第五位女帝,715年10月至724年3月在位。

[21] 德道上人,此处英文原文为“Tokudo Shonin”,日文版《小泉八云全集·第三卷》中错译为“得度上人”。727年,因圣武天皇的发愿,德道上人在奈良长谷寺东之冈建造了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立像,成为日本观音信仰的发祥地。德道上人有着非常虔诚的观音信仰,以开设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的大德而名闻东瀛。

[22] 春日明神,又称“春日神”“春日司所明神”,是神道教中的藤原氏氏神。

[23] 在真实历史中,德道上人在奈良长谷附近发现巨大的樟树后,委托造佛师稽文会和稽首勋,把樟树雕刻成两尊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

[24] 这个古老的传说具有特殊的趣味性,它是佛教努力吸收神道教神明的例子之一,正如它已经吸收了印度和中国的神明一样。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直到佛教失势,神道教被恢复为国教。不过在出云和日本西部的其他地区,神道教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甚至侵占融合了许多原属于佛教的东西。——作者注

[25] 行基(668—749)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高僧,曾巡游诸国,架桥筑堤、建设道路、教化民众,还协助营造东大寺大佛,同时大力输入唐朝文化,对奈良文化的发展和佛法普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745年朝廷颁赠给行基日本最初的“大僧正”称号,之后又赐封他为“大菩萨”。“大菩萨”是对伟大僧人的敬称。

[26]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是《陌生日本的一瞥》第七章《神国之都》中的一节。

[27]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是《陌生日本的一瞥》第七章《神国之都》中的一节。

[28] 旧时日币一钱的十分之一。

[29]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是《陌生日本的一瞥》第十五章《狐》中的一节。

[30]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是《陌生日本的一瞥》第十六章《日本的庭园》中的一节。

[31] “三十三间堂”是日本国宝级建筑,正式名称为“莲华王院”,位于今京都市东山区,为天台宗寺院,以供奉一千尊观音雕像而闻名。因其大殿以柱相隔为三十三间,故通称“三十三间堂”。

[32] “钱”是旧时日本货币单位之一,一日元等于一百钱。

[33]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是《陌生日本的一瞥》第二十一章《日本海边》中的一节。

[34]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是《陌生日本的一瞥》第二十五章《妖怪与幽灵》中的一节。

[35] 该则故事非独立成篇,是《陌生日本的一瞥》第二十五章《妖怪与幽灵》中的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