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生于明嘉靖五年(1526),死于万历十八年(1590)[255]。他的祖父王倬曾经做过南京兵部右侍郎,父亲王忬做过右都御史。王世贞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官绅地主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他从小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明史》说他“书过目终身不忘”。嘉靖二十六年(1547),他22岁考中进士,次年被任用为刑部主事,以后又升任刑部员外郎和郎中。由于爱好诗和古文,王世贞加入了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人组织的诗社,又经常同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人往来唱和,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王世贞从踏上仕途起,属于明朝廷内部比较正派的官员之列,同严嵩、陆炳等邪派势力存在着矛盾。在他任职刑部的时候,有一个姓阎的人犯了法,躲在锦衣卫都督陆炳的家里,王世贞不顾陆炳煊赫的声势,派人把犯人搜了出来。陆炳通过严嵩说情,也置之不理。他的好友杨继盛先后任过兵部员外郎和武选司郎中,坚持反对鞑靼俺答汗的进犯,在朝廷内部反对仇鸾、严嵩等人的误国专政,不失为当时一位正直的官僚。由于上疏揭发严嵩的十大罪,被下狱论死。王世贞立即挺身而出,给在狱中的杨继盛送汤药,替杨的妻子张氏起草讼冤奏疏;杨被杀以后,又亲自买棺收葬。王世贞这种见义勇为、不避权贵的举动,引起严嵩等人的不满。严嵩不仅两次驳回吏部提请任命王世贞为提学的建议,还设法加以谋害,只是由于次辅徐阶劝阻,才把王世贞调到山东青州去做兵备副使。
嘉靖三十八年(1559)五月,严嵩借口世贞的父亲王忬在蓟辽总督任内同蒙古部族作战于滦河失利,怂恿明世宗将王忬逮回,论死系狱。王世贞得到消息马上丢官不做,从青州赶到北京,和弟弟王世懋每天到严嵩家里跪着哭泣,恳求设法解救。老奸巨猾的严嵩口头上答应帮助想办法,“为谩语以宽之”,实际上立意置王忬于死地。世贞兄弟见面求严嵩没有效果,又天天穿着囚犯的衣服跪在路旁,拦住达官显贵的车轿叩头求救。这些人因为害怕开罪严嵩,谁也不敢出头讲一句话。次年十月,王忬终于被杀。世贞兄弟扶榇回家,依制居丧三年。
穆宗隆庆元年(1567)八月,世贞兄弟伏阙上书讼父冤,得到大学士徐阶的帮助,恢复了王忬的官位。王世贞也因言官的推荐,先后出任大名副使、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等职。万历四年(1576)迁南京大理寺卿,不久被给事中杨节劾罢。万历六年起用为应天府尹,又被劾罢。万历十二年(1584)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他称病不赴官。万历十五年(1587),和他关系较好的王锡爵秉政,起用他为南京兵部右侍郎,通理前俸得考满,升任南京刑部尚书。不久,御史黄世荣说他曾经劾罢,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见仕途艰险,被迫在万历十八年辞职回乡。这年冬天即去世,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