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孔子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并提出了“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孰不可忍也?”

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②八佾(yì):古时舞蹈队列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佾,行列的意思。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③忍:忍心、狠心。一说容忍。

译文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维护社会规则,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规则的受益者。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

①如礼何:意思是说,礼仪制度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之心,礼仪对他又有什么用处呢?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之心,乐对他又有什么用处呢?”

如果一个人内心不够温和、强大,就算他的艺术天赋和文化修养都很高,也很难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我们一定要葆有一颗仁厚之心!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①林放:姓林,名放,字子丘,鲁国人。

②易:治理,置办,这里指把事情办大办好。

③戚:心中悲哀忧伤的意思。

译文

鲁国人林放询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一般的礼仪与其求形式的奢华,宁可节俭;就办丧事来说,与其大操大办,不如内心真正悲痛。”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规范和礼仪,若没有真实情感在其中,规范也就难以规范,礼仪也就难为礼仪了。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③,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①射:射箭。

②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③升:登堂。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相争的事情。如果一定有所争,那就是射箭比赛吧!但是当射箭的时候,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比赛完了再相互作揖,退出场外,一起喝酒。这样的争,可算是君子之争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离不开竞争。孔子所推崇的君子之争,其实质即是当代奥林匹克精神:每个竞争者都要尊重对手,谦虚谨慎,胜不骄,败不馁。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征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征也。文献④不足故⑤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①杞:国名,是夏禹的后代。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②征:即“证”,证明。

③宋:国名,宋君是商汤的后代,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

④文献:文,典籍;献,贤人,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当时的贤者。

⑤故:原因。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为考据的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为考据的证明。这是他们的文献资料和懂得礼仪的贤人都不够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典籍和贤人,那么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任何民族,如果不重视自己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无异于自取灭亡,使后代无法继承和发扬。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①祭,如不祭。”

①与:参与。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或参加了却心不在焉,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心不在焉地做事,往往事倍功半,花费了力气,却得不到好的效果。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用心做事。

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③乎文④哉!吾从周。”

①监(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②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③郁郁:文采华丽、浓郁的意思。

④文:指礼乐制度。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两个朝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赞同周朝的制度。”

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②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①太庙:帝王的祖庙。

②鄹(z4u)人:鄹,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在这里做过大夫。古代原把某地的大夫叫作某人。

译文

孔子进入周公庙,每件事情都发问。

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呢?他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

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才是礼啊。”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就应该养成虚心向别人请教的好品格,不懂的就要多问。不管是做事还是学习知识,诚恳地向别人请教,这就是礼节的精神,也是做人的道理。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②力不同科③,古之道也。”

①皮:用兽皮做成的箭靶子。

②为:因为。

③科:等级。

译文

孔子说:“比箭时,主要不在于射穿箭靶子,因为个人的力气大小不一样,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

射箭以射中为目的,而不以射穿为目的。做事情也是一样,以合不合道理为目的,而不是去看成就的大小。人与人的能力是有区别的,所以,只要我们努力付出过,不论成就大小,结果都是成功的。

子曰:“事君尽①礼,人以为谄②也。”

①尽:完完全全。

②谄:谄媚。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呢。”

不守规矩的人往往将守规矩的行为当作怪事,如果整个社会都把守规矩当作怪事,那就是个社会问题了。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②,哀而不伤。”

①《关雎》:《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②**:过分,过度。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有些哀婉而不哀伤。”

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要适度,这样有益于健康,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

子语鲁大师①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②也;从③之,纯④如也,皦⑤如也,绎⑥如也,以成。”

①大(tài)师:乐官名。

②翕(xī)如:翕,意为合、聚、协调。

③从:同“纵”,意为放纵、展开。

④纯:美好、和谐。

⑤皦(jiǎo):音节分明。

⑥绎:连续不断。

译文

孔子对鲁国的乐官说:“音乐的演奏规律是可以掌握的:开始时音律和谐;继而展开,美好流畅,连绵不绝。这就是一部好的乐章。”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抒**感,一支美好的乐曲能帮助我们提高自身修养,愉悦人的身心,改变人的心情。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①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②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③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

④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译文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古时候的人不仅重视音乐的美,更重视音乐中的善,这也体现了音乐的心理教育功能。所以我们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形式美,更要重视音乐的内涵。最动听的音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所谓“听其音便知其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子曰:“居上不宽①,为礼不敬,临丧②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①宽:宽宏大度。

②临丧:参加丧礼。

译文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痛哀伤,这种情况我怎能看得下去呢?”

居于上位的人的确拥有许多权力,但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另一种素质,那就是包容属下的雅量。一旦我们处于上位,就应该常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