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对《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仁”最基本的存在范围,是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判断标准进行的。“仁”是一种真正的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无论是处于贫富之际,还是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但是,“仁”,说起来很容易,而实施起来任重而道远。每个人都能做,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完全地做到。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①里:动词,居住。

②处:居住。

③知(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选择远离仁德的地方来居住,哪里算得上是聪明呢?”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广泛结交品德高尚的人,这样,耳濡目染,自己的品德也会得到提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①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③违仁,造次④必于是,颠沛⑤必于是。”

①恶(wú):通“乌”,怎么,何处。

②去:去掉。

③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

④造次:仓促。

⑤颠沛:狼狈困顿。

译文

孔子说:“发财和做官,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从正当途径去获得,君子是不会接受的。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君子是不会抛弃的。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德,如何去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也不会违背仁德,即使在仓促紧迫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人生之旅中,我们总会面对许多**,但在选择之前一定要想想,突然而来的好处是否逆于公理,是否违背良心?如果是,就要义无反顾地抛开,因为不义的选择会伤害我们生命的意义。一时糊涂,将终身后悔。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②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③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①尚:通“上”,超过的意思。

②加:影响。

③盖:大概。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无法超过的;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让不仁德的名声影响自己。有谁能在某一天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真正实行仁德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实行仁德)的人。或许这样的人是有的,但我没有见过。”

一个人,只要真心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有利于他人的人,那就不必担心力量是否足够。因为人的力量即使有大有小,也可以做出同样的贡献。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以真心来行动。这样日积月累,终会成为真正的仁者。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斯知仁矣。”

①党:类别。

译文

孔子说:“什么样的错误就是由什么样的人犯的。通过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推知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没有好的品德修养;有好品德的人往往会自我约束,避免错误,没有好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没有好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人活在世上不要计较做了多少善事,要计较的是你的心有没有转向光明这一面,如果你的心没有转向光明,还是自私自利,你再怎么样思考、学习,或者行善也没有用。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①恶②衣恶食者,未足③与议也。”

①耻:以……为耻。

②恶:坏,粗陋。

③足:值得。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的志向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③之与比④。”

①适:正好,恰好。

②莫:不肯。

③义:道义。

④比:靠拢。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怎样合乎正义和情理就怎样去做。”

一个真正的君子对于世间的人和事是不存亲厚、疏薄之念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跟同学、老师、家人、朋友,还是跟陌生人,我们都要与人为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子曰:“君子怀①德,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

①怀:思念关心,致力于。

②土:乡土。

③刑:法令制度。

译文

孔子说:“君子致力于道德修养,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利益。”

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之一。做君子还是小人,不言而喻。

子曰:“不患无位①,患所以立②。不患莫己知③,求为可知也。”

①位:职位。

②立:指能够任职的才能。

③己知:“知己”的倒装,即了解自己。

译文

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应该担心的是自己没有任职的才能。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使自己成为值得别人了解的人。”

我们要想长大后有所成就,就必须对自己的学习、品德、修养、才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具备足以成为人才的各方面的素质。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喻:明白。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仁人志士能够为了大义而义无反顾,蝇营狗苟的小人却因为利益而患得患失。

子曰:“见贤思齐①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也。”

①齐:与……一致,靠拢。

②自省:自我反省。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材。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

①游:指游学、做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②方:一定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而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远游则离父母久远,不能侍奉父母,而且会让父母挂念。为人子女的,要让父母省心,不要老让父母担心,要关心父母、侍奉父母,不要反过来让父母伺候。

子曰:“父母之年①,不可不知②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①年:年龄。

②知:记住。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记在心上,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父母为子女的付出是无法计量的,我们应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更加孝顺,体贴关怀,切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子曰:“君子欲讷①于言而敏②于行。”

①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②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说话沉稳、行动敏捷的“老实人”才是人们青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