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诗赋人生
这首词是诗人赠给恋人杨开慧的,词题《枕上》,是写思恋之情,夜长之苦。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曾常去伦理学教师杨昌济寓所请教,讨教学问上的种种问题。毛泽东的谦虚好学和敏捷才思,很得杨昌济的赏识。1918年,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文科教授后,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曾两次到北京并曾住在杨昌济家中。这期间,毛泽东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在相互接触中产生了倾慕之情。1920年1月,杨昌济在北京病逝,毛泽东全力帮助杨家料理丧事。后杨开慧及杨母扶柩南下,将杨昌济归葬于长沙板仓故里。杨开慧随母亲回到长沙后,在李淑一父亲李肖聃先生的帮助下,进入长沙私立福湘女中读书。李淑一当时也在这所学校就读,杨开慧与她关系很好,后来成了莫逆之交。
这期间,杨开慧和毛泽东二人相恋正深。毛泽东的英俊潇洒,远大的志向,兄长般的关爱,日益培育着他们之间的真挚爱情之花。尽管当时还有另一位女性陶毅也眷恋着毛泽东,但毛泽东最终还是选择了杨开慧。共同的情趣志向,亲密无间的生活,确立了杨开慧在毛泽东心中难以动摇的地位。毛泽东与杨开慧之间的恋情,杨开慧也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李淑一。有一天,她们在留芳岭下散步,杨开慧在向李淑一谈起毛泽东的为人和品质之后,后告诉李淑一说,她最近收到毛泽东赠给的一首词。李淑一问什么内容,杨开慧即原原本本地念给她听,并让她看了词稿。李淑一见了词稿,甚是喜爱,便把它背了下来。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李淑一见到后,回想起毛泽东早年的这首词,遂于2月7日向毛泽东致信,说自己只记得该词的前两句,请求毛泽东写出全词以作留念。5月11日,毛泽东回信李淑一,说“开慧所述那首不好,不要写了吧。”不过,他在信中另写了一首词《游仙》(参见本书《蝶恋花·
答李淑一》注释)赠给李淑一。李淑一虽然未得到《虞美人》这首词,但后来还是凭记忆把它写了出来。
《虞美人》这首词,最早由1983年5月22日《解放军报》王谨所写《从〈虞美人〉到〈蝶恋花〉》一文披露。1989年9月19日,《湖南广播电视报》亦刊登过它。多年来,毛泽东这首情词流传极广,曾被许多书刊转载和引用。由于未经毛泽东审定,这首非正式发表的词稿经辗转抄录,难免有误讹。从这首词的写作和修改过程看,它历时半个多世纪。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题为《虞美人·枕上》一词,是“根据作者审定的抄件刊印”的。然而,该报同时刊登的该词的手迹则“是未经修改的原搞,有几处与发表文字不同”。但从手迹看,它明显是毛泽东在1960年代留下的。故它同时记录了毛泽东在60年代对的进一步修改。1961年,毛泽东曾将这首词书赠卫士长张仙朋,并说“这个由你保存”。后来毛泽东又作了几处修改,于1973年冬交保健护士长吴旭君用毛笔抄清。
那么1920年的原稿又是怎样的呢?根据李淑一的记忆,从以往披露的非正式发表流行稿来看,原词是这样的:
虞美人
一九二○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在流传过程中,有的书刊在词牌后加上题目“赠杨开慧”,有的将“总”作“怎”,“凭”作“恁”,“钩”作“勾”。
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毛泽东原稿手迹是:
虞美人·枕上
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江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原稿手迹第二句“江海翻江浪”中的第二个“江”字应为“波”,似是毛泽东手书时的笔误。《人民日报》正式发表的毛泽东的审定稿对之作了改正。这整首词如本篇开头所登载。只是手迹中原句为“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抄清稿为“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通过对这三个版本的文字对照,可以看出半个多世纪来毛泽东对这首词所作的修改精之又精,全词八句,修改了三句,即第四、五、六句。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写作时间。以往流行稿说明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二○年”,故许多论者多以为是婚前热恋之情词。流行稿的最初来源,可能是出于李淑一的回忆记录稿。但毛泽东的手迹稿所标明的时间却是“一九二一年”。据此,国内研究者和注释者确定此词并非毛泽东热恋时的情词,而是新婚别离后的相思之作,因为毛泽东与杨开慧已于1920年冬结婚。但是,若以阳历计,则1921年初是阴历1920年的冬末。那么,这首词极有可能成之于婚前而不是婚后,并且极有可能成之于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前夕。李淑一的回忆应该是可信的。但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以及70年代离世前仍对这首词所作的修改是精之又精的。
注释
堆?愁卧在床状。
离人?指杨开慧。杨开慧(1901-1930年),号霞,字云绵,湖南长沙县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杨昌济之女。1920年底与毛泽东结婚,生有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子。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后随夫到上海、武汉等地短居。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杨开慧留居长沙板仓。1930年10月被国民党湖南反动当局下令逮捕,狱中数遭刑罚,但她坚贞不屈,拒不同意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婚姻关系。同年11月,壮烈牺牲于长沙浏阳门外。
残月?宋代柳永《雨霖铃》词中有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意会
莫约是爱神的无端戏扰?还怕是求婚时遭挫有难言苦衷?有着海一般心胸的伟人丈夫,还从来没有如此忧愁过。本来,在你记忆的字典中,极难找到诸如堆、愁、翻、夜长、难明、无奈、灰烬、倦极、残月、眼泪等字眼。一首寄愁词,定能够敲开霞姑那掩而半开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