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诗赋人生
这首词最初作于1923年。自1978年这首词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后,国内毛泽东诗词研究界即认为它是毛泽东写给夫人杨开慧的。但近年彭明道先生调查考证,这首词可能是毛泽东写给好友陶毅的。首先,这首诗的题目是“别友”而非“别妻”,杨开慧甚至从未见到过这首词;其次,毛泽东的生活中确实有一位女友,这就是陶毅。陶毅,字斯咏,1896年生,湘潭人。她于1916年考人朱剑凡先生创办的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与著名的女革命家向警予同窗。陶斯咏是一位思想激进的女性,也是新民学会中的一员出色的女将,被称为“周南三杰”之一,与毛泽东过从甚密。毛氏创办文化书社时,她是三个拿出10块银元的资助者之一。她也支持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在1921年元旦一次集会时,陶毅和毛泽东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冒着漫天风雪,在周南的院子里摄影留念。在1918年和1919年毛泽东两次离开长沙的期间,毛曾给陶毅写过一些信,现在能查到的就有5件(只是片断)。陶毅留周南女校任教后,1921年去南京金陵女大进修过一次。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一大”后返长沙的途中,还曾经专程到南京停留探望她,情谊之深可见。此后,毛泽东走上了专职革命家的道路,而陶毅则仍回周南任教,两人从此便少有机会相见。陶毅在周南教书时,文化书社的另一重要成员彭磺曾追求过她,然而遭到她的拒绝。陶毅后来终身未婚,不幸于1931年早逝。
彭明道还说,自己曾经有幸在1980年代见过易礼容老先生。易老是当年在长沙和毛泽东一起创新民学会,办文化书社的重要人物,对昔年的掌故逸事,了如指掌。易老在说到毛主席诗才横溢时提起了这首词。除了由于年代久远因而有个别字句的差异外,确实就是这首《贺新郎》。易老说,这可能是赠给陶毅的。当然,易礼容等当年的旧友是怎么知道这首《贺新郎》的故实的,已无从查考了。并且,这首《贺新郎》词的创作,究竟是在这个时候,还是在稍前的“半淞园集会”抑或是稍后的“1923年12月底”,也无从考查。不过,在延安时,毛泽东曾将此词写下,送给了丁玲。而丁玲1920年代初期也是周南女中的学生,当年也是毛泽东的崇拜者。
国内毛学界的通行说法是,这首词是写给杨开慧的。1923年6月,毛泽东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局委员,后又被推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9月,毛泽东随中共中央机关迁上海,不久又奉命离开上海到湖南。他到湖南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指导中共湘区委员会筹组国民党湖南地方组织。其时,毛泽东的爱妻杨开慧仍住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杨开慧上奉老母,下养少儿,自己还有身孕,又因毛泽东曾遭赵恒惕通缉,常有敌特监视和兵警搜扰,日子过得极为艰难。此次毛泽东回湘,杨开慧孤苦之情一扫而光。11月13日,杨开慧产下二儿毛岸青。然而,11月底,毛泽东又要离开长沙赴广州,准备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离别
时,一弯冷月斜挂在西天,门外清水塘边,杨开慧凄切切道别,与毛泽东泪眼相对。毛泽东则感慨万端,在清凄的月光下挥手告别。
对于国内毛学界认为这首词是写给杨开慧的通行说法,彭明道不予认同。他说,这首词是一幅古典的“长亭送别图”。谁都想像得出,此中的男女主角,应是一对年轻的恋人,或情人,要不便是一对新婚夫妇。而毛杨两人,却已经结婚四年,生有两个孩子了。至于这四年中他们夫妇的聚合分离,由于毛泽东为革命奔波,居无定所,已是十分寻常之事。从1920年1月间杨昌济先生在北京病逝,毛杨相爱算起,到“1923年底”毛氏写此词时止,他们或长或短的分离,就有14次。可以断言,无论是献身革命的毛泽东,还是知书识礼同时也是共产党员的杨开慧,对于他们的革命生涯和家庭生活,都已经非常适应。何况“1923年底”毛的上海之行,正是他迈向政治生活的一个高峰。假如开慧真为毛泽东送行,她怎么会作出“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那种少女般的娇羞之态呢?
不过,吴正裕主编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对此说法不赞成。该书说,《毛泽东诗词选》和《毛泽东诗词集》的注释,都将《贺新郎·别友》一词解释为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其根据是:一、作者曾说过或者他的行为表明是写给杨开慧的。如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中记述毛泽东有时背诵自己所作的诗词,有一首是怀念他第一个妻子的。尽管没有说明是哪首词,但可以判断是《贺新郎·别友》。因为史沫特莱在1937年春是由丁玲陪同从前线回到延安的,当时毛泽东曾将这首词书赠给丁玲。丁玲当然知道毛泽东与杨开慧、陶毅的关系,难道毛泽东会向丁玲表示这是对陶毅的怀念?1961年毛泽东将这首词与《虞美人·枕上》一起书赠张仙朋,要他保存,张仙朋当时就认为这两首词都是写给杨开慧的。二、最早说明这首词是写作者与夫人杨开慧离别的是《毛主席诗词》外文版。1979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补入这首词时作了一个题注,说这首词写的是毛泽东同志与夫人杨开慧离别时的情景。三、《毛泽东诗词选》注明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出于胡乔木的手笔,而胡乔木对毛泽东诗词多数作品写作过程比较了解。四、这首词的内容也表明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因此,否认作者这首词是写给杨开慧的,既不符合历史真实,又误导广大读者。
不管怎样,毛泽东对于这首词是十分珍爱的。目前见到的这首词的手迹就有六件。首件为作者1937年在延安书赠杨开慧在周南女校就读时的同学丁玲的手迹,它首次公开发表于《中国风》1992年12月创刊号上,题为《贺新凉》。其中异文有多处:“惨然无绪”,“曾不记:倚楼处”,“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建国后的一个重要手稿是作者1961年书赠卫士长张仙朋留下的,它标明了创作时间是一九二三年。该词又有一些修改,如词中的“惨然无绪”改为“满怀酸楚”,“书语”改为“诗句”,“曾不记:倚楼处”改为“重感慨,泪如雨”,“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改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坠,云横翥。”20世纪60年代的另一幅手迹则又有改动,如将“诗句”改为“书语”,将“重感慨,泪如雨”改为“人有雨,天知否”,将“山欲堕”改为“天欲堕”;划去“满怀酸楚”,改为“苦情重诉”,划去“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小儿女。天欲坠,云横翥”,改为“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这一副手迹是作者留下的抄正手迹,但其上有三处笔误,即“眠梢”、“前
翻”、“环宇”。
尽管这首《贺新郎·别友》词写成的精确时间无从考查,但从建国后毛泽东对它的多次修改和精心推敲看,足见毛对之确实珍惜非常。毛泽东的这些手稿表明,它差不多是一次再创作。
注释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中有句:“挥手自兹去”。又,南朝宋南平王铄《拟行行重行行》中有句:“挥手从此辞”。前句是送友人的,后句是写夫妻离别的。兹:此,现在。
恨?离愁别恨。秦观《鹊桥仙》中有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病?此指心病、苦衷。
东门?《诗经》中有《东门之墠》、《出其东门》、《东门之枌》、《东门之地》、《东门之杨》等五首诗,尽写男女爱情。古乐府相和瑟调曲中有《东门行》,首句为“出东门,不愿归;来入门,怅欲悲。”全诗叙一贫士因“盎中无斗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出门,被其妻阻之。古诗中借东门之行写夫妻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者甚多。南宋鲍照有拟乐府《东门行》诗,中藏“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的伤情。宋周邦彦《浪淘沙》的“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句,亦是写离别情景。
横塘?古堤塘名。三国时吴国建筑于都城建业城南秦淮河南岸,一称南塘。用于诗中,横塘多指代妇女居住的地方。如崔颢《长干曲》中有句:“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作者以“东门”、“横塘”入诗,与当时的居住地长沙东门外清水塘实合,虚中寓实,虚虚实实,用字讲究来历。
凭?请。唐代杜牧《赠猎骑》诗:“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要似昆仑崩绝壁?诗人用来比喻自己想要彻底摧毁旧世界的伟大政治抱负和坚强革命决心。
重比翼,和云翥?(在将来的革命胜利之中相逢),重又双双比翼,和云翔飞。比翼,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句:“在天愿作比翼鸟”,比喻爱情牢固。比翼鸟,传说中一目一翼、雌雄相比而飞的鸟。翥(注),《说文解字·羽部》:“翥,飞举也。”
意会
凄然、苦情、似恨、热泪、人病、霜重、残月、凄清、肠断、孤旅、愁丝、恨缕……一首怅恨绵绵的寄思词,一曲魂失天涯的难忘歌。“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何等恳切的肺腑语。毕竟是志士仁人,尽管离别是那么痛苦、残酷,但还是挥手从兹去了。为的是去掀起革命台风,使旧的社会制度似昆仑崩绝壁,从而带来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