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营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诗赋人生
1954年1月,毛泽东曾在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的陪同下到海宁钱塘江口视察。钱塘江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江,经杭州之南入海。它身狭口阔,形如喇叭,入海处的杭州湾宽达100公里,在海宁处则只有3公里。奇特的地形,使每年秋季返潮时海潮汹涌而至,溯江而上。江面越来越窄处,潮水愈亦怒吼。其潮过海宁、七堡、江干、六和塔,全程达80多公里,到闻家堰才平息。钱塘江大潮涌起时,来势极猛,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潮头高可达丈余,潮差则达三丈,实为天下奇观。钱江观潮,自古蔚然成风。南宋时,尤其是阴历八月十八这一天,从庙子头到六和塔,家家楼屋坐满了看潮人。历代文人骚客来此观潮,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唐代宋之问有“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代柳永有“云柳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清代黄景仁有“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鹅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等。
1957年金秋,毛泽东又一次来到美丽的杭州,并特地到钱塘江观潮。毛泽东到达杭州的时间是9月9日,而9月11日即阴历八月十八日是海宁潮水最为壮观的时刻。毛泽东带着随从轻装便服,分乘三辆轿车来到百里之外的海宁盐官镇。由于9月11日是传统的观潮节,盐官镇区人山人海,负责接待的两名乡干部便引毛泽东一行来到镇郊三星乡七里庙海塘。此处不仅人少,而且可以看到钱塘江**全貌。这天天气晴热,身穿中山装的毛泽东就在警卫人员搭起的小帐蓬内小憩。不多时,钱塘潮似一条细线从水天相连处出现。毛泽东步出帐蓬,到塘边眺望。少顷,涌潮汹涌而至,与海塘相撞,激起层层巨浪,极为壮观。毛泽东这时双目凝视咆哮的潮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潮水飞驰而去,可毛泽东似乎没有尽兴,仍站在江边注视着波涛汹涌的大江,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观看这钱江大潮,足有两个钟头之久。
眼看汹涌澎湃的海潮滚滚而来,飞腾直上,顷刻间又销声匿迹。潮涨潮落间,毛泽东感叹不已,不由得想起上半年的另一场大潮,一场“右派”向党进攻的政治浪潮也被一举击溃,顿时无影无踪。于是,一种“铁马从容杀敌回”的豪情油然而生,便挥笔写下《七绝·观潮》一诗。
这首诗,留存作者修改过的两个抄件。在林克所抄的抄件中,作者将“雪花冲向钓鱼台”改为“雪花飞向钓鱼台”,将“人山争看阵云阔”改为“人山纷说阵容阔”。在吴旭君用毛笔抄写的抄件中,诗的第三句是“人山纷赞阵容阔”。此诗发表是根据作者审定的抄件。
注释
雪花?浪花。宋代苏轼《念奴骄·赤壁怀古》中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铁马?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意会
向是弄潮儿,当喜波涛滚滚来。既有人山般的阵容,更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慨。任凭浪潮万丈,涨落来去都在挥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