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曾警秋肃临天下,竟遣春温上舌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高官。
喜攀飞翼通身暖,苦坠空云半截寒。
悚听自吹皆圣绩,起看敌焰正阑干。
诗赋人生
这是毛泽东用鲁迅诗原韵及原句加以改写而成的作品,是一首感时舒怀诗,成之于1959年12月,当时作者在杭州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935年12月5日,鲁迅曾赋诗一首赠老友许寿裳,题为《亥年残秋偶作》。当时,正值日本侵略者在侵占中国东北领土后,开始南侵华北。当时,日本侵略军无理提出将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的华北官员一概罢免。在华北危急之秋,国民党官员纷纷南逃。面对强敌入侵,国势危弱,军政腐败,鲁迅悲愤难忍,遂赋写出这么一首悲壮沉痛之诗。其诗云: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诗友许寿裳云:“此诗哀民生之憔悴,状心事之浩茫,感慨百端,俯视一切,栖身无地,苦斗益坚,于悲凉孤寂之中,寓熹微之希望焉。”(《〈鲁迅旧诗集〉跋》)
毛泽东爱读鲁迅的诗作,有些诗能随口背诵。他在杭州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期间,针对国际局势,不仅写了一些读报诗,也巧妙借用鲁迅诗加以改作,使之成为寓有新意的政治讽刺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在1959年12月4日至6日会议期间,毛泽东曾指示将这首诗印发给与会者征求意见。
这首诗原题为《改鲁迅》,后在定稿时改为《改鲁迅诗》。1963年,作者拟将此诗收入《毛主席诗词》,并曾印出清样,但在付梓前决定“缓发”,从集中删去了。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李林达著的《情满西湖》。2003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吴正裕研究员主编《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时,将这首词根据毛泽东审定的清样首次正式发表。
注释
鲁迅?(1831-1936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童年时家道破落,曾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文,归国后事教育和文学活动。1918年5月用“鲁迅”笔名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社会是人吃人的制度。从1918年至1926年间,他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并创作了《呐喊》、《热风》、《徨》、《阿Q正传》等许多名作,表现出了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秋肃?《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
竟遣春温上舌端?当时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曾说他在1959年9月访问美国期间,同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会晤“在国际关系的气氛中引起了转暖的某种开端”,使“冷战”的冰块开始融化。他赞扬艾森豪威尔总统是“明智派”,“真诚希望和平”。春温,春天的温和气候。
金风?秋风,西风。旧有五行之说,秋季、西方属金。
飞翼?喻指飞机。
阑干?纵横之意,引申为嚣张。
意会
在西方国家的“冷战”气氛有如秋风肃杀之时,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却说什么苏美首脑会晤在国际气氛中引起了转暖的某种开端,使“冷战”的冰块开始融化。世局动**多变,赫鲁晓夫作为共产主义世界的“高官”却在瑟瑟秋风中访问美国。他飞往美国时“通身暖”,而在巴黎四国首脑会谈之后飞回时却是“半截寒”。赫鲁晓夫在访美期间曾吹嘘“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完成以后,不折不扣地将使苏联达到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苏联的原子破冰船“不仅划破海洋中的冰层,并且要划破‘冷战’冰层”。这些自我吹嘘的“圣绩”听起来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然而帝国主义者扩充军备、鼓吹冷战的气焰正嚣张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