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reflections on education

艺术与语言教学(获奖论文)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从原始先民开始,人类就萌发了艺术的种子。原始艺术是一种表达清晰的姿态符号。在共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原始人用越来越多的艺术形态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艺术日益走向繁盛,于是有了音乐、美术、戏剧、曲艺、电影等种种艺术形式。但无论何种艺术,一旦人们进入它的范畴也就进入了审美,便感受到艺术的触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艺术作为美的最高形式,它的任务是感动心灵。美的功能就是“感动心灵”。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由此可见艺术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门专门学科的教育,语言教育也不例外,其最终目的是深入人的心灵。正是由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深入,使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而艺术恰恰是深入人的心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作为既属于科学范畴、又属于艺术范畴的语言教学,自然与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艺术与人本主义学习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一个心理学重要派别,即以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潜能及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该学派充分重视人的意识、动机、人格的主观性和主动性,研究人的创造性,发挥人的潜力,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依据的学习观与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中心”,主张“有意义的学习”,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的作用。他们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包含了“价值”和“情绪的色彩”,它涉及到整个人,而不单单是“认知”成分的参与。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洞察学习者的情感及其变化,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发挥他们的潜能以实现其自我。在语言教学中渗入艺术的成分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开启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艺术的旋律随着语言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在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保加利亚著名的心理学家及语言教育家罗扎洛夫曾发明与推广过众所皆知的“暗示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在于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右半脑具有巨大的潜能,而音乐是开发右脑,激发其潜能的有效途径。而艺术、感情及直觉均属于右脑范畴。罗扎洛夫在语言教学中用音乐作为教学的衬托,这样,音乐无形地便将学习者的情绪“激**”起来。情感的调动能有效地使学习者进入学习“入定”状态。音乐既是一贴情绪的调动与按摩剂,又是使记忆发挥更佳作用的“发动机”。而且,恰当的音乐还能使学习者更好地进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背景与语义范畴,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人文意义。例如:笔者曾用柴可夫斯基的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背景音乐来配诵高中教材William Tell一课。音乐悲壮紧张的旋律与William Tell拉开弓弦,不得不将箭射向儿子头上的苹果时的紧张心情交相呼应;而几段拉长的旋律又让人联想到箭在空中嗖嗖飞向可爱的小儿子时的情景。笔者也曾用西贝柳斯明朗、抒情、优美的提琴曲来配The Last Lesson一课中的描写小弗朗兹逃课去森林玩耍,小鸟啁啾,丽日高照的情境,及在“愤怒的日子”用哈恰图良的第二交响曲中体现出的沉重、悲愤的音乐气氛来衬托德军入侵,法语将在学校取消,而这一天小弗朗兹迟到的一课恰恰是他的法语的最后一课时老师无比伤心、悲愤及全体学生为之动容的感人场面……音乐激活了学生的想象,课文、句子都与特定的音乐旋律紧紧地连结起来,而且在脑海里出现一张张画面。音乐帮助学生将语言嵌入大脑之中,其结果是,当我们放一段特定的背景音乐时,学生极容易叙述出与此相连结的一段课文。

语言教学应尽量调动所有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视觉的参与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美术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教学手段与设施的现代化,多媒体的使用很自然地引入美术的功能。但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条件下,教师用购买或自制的幻灯片甚至简笔画也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图画与音乐一样,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实现对语言的记忆。笔者曾采用图片、幻灯片、简笔画等诸多方式在幼儿、初、高中、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探索,均取得很好效果。音乐美术使外语教学色彩斑斓,它们与语言糅合在一块儿深入学生的内心之中,让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踏入这块引人入胜的境地,自觉自愿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因此,艺术渗入语言教学是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相一致的,而当前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也涉及到这种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和方法论。因此,艺术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2、艺术与功能教学法

语言心理学中有两大学派,它们各持不同的侧重点。语言心理学的认知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派十分重视语义形式化研究。它一方面有效地运用数理逻辑的理论工具,另一方面更紧密地依靠认知心理的实验手段,使人们在这两方面不断加深对思维本质的理解。而布拉格音位学派的直接继承者,以英国的哈利迪(Michael A.K.Holliday)和法国的马丁内特(Andre Martinet)为代表的功能学派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交际、交流思想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因此,研究语言不仅要重视它的结构意义,而且更需要重视情景意义。哈利迪有几个突出的观点,其中之一是重视语言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他指出,语言既有句词的上下文,又有情景的上下文。功能法强调注意词语和社会文化的情景意义,这种观点对外语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功能学派和社会语言学派提出的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观点已经被世界所接受。“功能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正日趋成熟。当前,以功能学派为理论依据而编著的各种教材纷呈涌现。而我们现行的高中及大学教材,由于语言全方位训练的需要,不可能在编著上做到教材的全部口语化、交际化和情景化。但是其内涵和精神是可以通过教学构思及师生的交互作用,用语言交际和情景体现的方式来进行外化的。而艺术则在这种外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笔者以《大学英语》中的课文为例来谈谈表演,有时甚至是小小的戏剧在其中的作用。

《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Seven“The Sampler”讲述的是一位青年本想怜悯在圣诞节到店铺品尝布丁的老人,自己掏钱为他买了一块布丁,但却极大地损伤了老人的自尊心,好心没办好事的故事。这篇课文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内涵,笔者构思用小戏剧表演的方式来演绎这篇课文。这样不但能达到以上目的,而且还能使课文交际化与情景化。笔者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我”(即青年)、女店员和老人。这样可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进行台词化处理。通过提示和亲身表演,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老人的个性特征及悲凉处境,并且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西方国家老人贫穷、悲凉的晚境。对课文戏剧化处理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又能让学生在情景化与交际功能的演绎中得到愉悦的实际训练。笔者还时常让学生用小小的表演来体现一些词汇、短语、表达法及其中的差别:如cry、weep、sob,go downstairs、race downstairs等等。由于篇幅有限,仅能略举,以此说明艺术与功能教学法的密切关系及艺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3、艺术促进教学的个性化

大千世界,五彩纷呈。正是由于事物的多样性与个性化才促使了事物的整体提升。个性是大至一个国家,小至每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内核。有了这个内核,就会源源不断地发出能量。舍此,社会便会因生命力蓑退而濒于枯萎。在教育界,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一些教育界人士正在进一步探讨个性化教育。因为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均是个性发展的主体素质。它们既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也是个性发展的结果。我们的英语教学同样也面临“个性化”问题,“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为受教育的“个体对象”服务。同时也促进学习者在学习上的“个性化”,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途径。艺术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因为凡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教学必然是具有某种鲜明特点的教学。正如“泰坦尼克”轮船的沉没事件通过电影《泰坦尼克号》表现出来,其个性鲜明的表现手法与高超的表现艺术使这一事件打动了千万观众的心一样,而经过艺术处理的《迪士尼英语》等电视教学片则以它十分独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及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学习者受益匪浅。艺术开启教师的思维,使其能博采众家之长,融语言教育的科学规律与自身素质、修养、品味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熏陶于一体,尽力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创造”的产物,它又反过来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因此,艺术能极大地推动教和学的个性化,而个性化教育则是21世纪的前瞻性教育。

4、尝试与探索

本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努力将艺术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三十年来曾在这一领域做过如下尝试与探索:

(1)曾将初中一、二年级的全部课文自画自制成一百多幅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叙述课文,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种采用功能法教学的努力尝试。

(2)曾将高中一、二年级的大部分课文用自己精心挑选的古典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自配自读)。并在特定的音乐背景下让学生背诵或叙述特定的课文,取得良好的效果。

(3)曾将高中课本中的许多课文自行绘制成几十幅幻灯片,让学生看着幻灯片对课文进行叙述。这些幻灯片使课文的人文意义得到很好体现,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4)将音乐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结合。通过唱英语歌曲让小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学到不少初、高中、甚至大学生才能掌握的英语词句及表达法。

(5)在一项教育合作科研项目中,为主修英语教育的研究生及大学生开音乐、美术系列讲座,对他们进行艺术与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培训,开启学生教学法的思路。

(6)在大学生中进行用表演及戏剧方式体现课文,将课文进行台词化、口语化、交际化、情景化处理的尝试。

以上是笔者在艺术与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令人十分高兴的是,如今,这些初浅简陋的探索已经被五彩缤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替代。将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手段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已经是不言而喻的教学方式与发展方向。正如艺术之殿堂无比宏丽壮观,艺术与语言教学的途径也无比宽广宏大。教育应该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的形式是人们最能接受,最感人至深的形式。艺术加入了人的情感,而加入情感的教育是最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的教育。我们将艺术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及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同时我们还展示了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即语言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门宏大的艺术。

注:这是写于2002年的一篇获奖论文,它是我几十年来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所做的,艺术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之探索的一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