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座城市,有别于全国任何一座城市。很难说清它究竟是一座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位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历史上号称温柔富贵之乡的成都,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很少下雪,气候宜人。

在这个夏天,蒋委员长下榻的黄埔楼,本来就因为树木蓊茂,很是凉爽,丝毫感受不到夏的暑热,加上连日霏霏细雨,非常舒适,尤其一早一晚。夫人宋美龄来了。她准备在成都陪丈夫小住几日,一起去峨眉。

这个早上。清亮的晨光中,在楼下的绿树翠竹中,有一些士兵正在轻轻吆喝、寻找、赶走早起啼叫的鸟儿,深怕惊忧了习惯晚起的夫人。这情景让人想起一首传诸久远,非常有名的古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声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描述刻划了一个初婚少妇的忧怨。她的丈夫已经被强征从军去了辽西打仗,从此后,她只有在梦中去与远在辽西的丈夫相会了。而这个早上,蒋夫人宋美龄或许正在睡梦中演译完全有别于那首古诗的意韵。

借着从挑有蜀绣图案的窗帘里透进来的缕缕晨光,可以隐约看见室内的情况,在那张几乎占了整间屋子三分之一,带有明显西洋味的有四根粗大床柱的镂花大铜**,夫人宋美龄还在面壁而睡,侧着身子,盖在她身上那床很薄的从美国进口的高级榻花被,水一般从她长长的颈下,从斜斜而又丰腴的肩上,婀娜有致地倾泻而下、铺开。整间屋子时充满了阔气、舒适的,只有上层人家才有的那种慵懒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带有某种私密意味的气息。

其实,这时夫人宋美龄已经醒了,她只是不想起床。长时期在美国的生活,养成了她晚睡晚起的习惯。这会儿,与其说她在假寐、韵味,不如说她正在凝神屏息倾听早已起床的丈夫蒋介石的每一个声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

向来早睡早起,严格保持着军人习惯的蒋介石早就起床了。起床后,他就到隔壁权宜作为礼拜的小会议室作了礼拜,这时刚回来,坐在外间办公桌上,沐浴着晨光读《曾文正公》(曾国藩)全集,这书是他一天三读的。在他看来,唯曾文正公是中国唯一完人。他听说,中共主席毛泽东也爱读《曾文正公》,说是:“吾唯服曾国藩一人”。在这一点上,国共两党领袖倒是不谋而合。

蒋介石之所以早起礼拜,一是他有早起的习惯,二是他严格履行一个基督徒的义务。蒋介石信基督,是因为夫人。其实,蒋介石结婚很早很小,他那桩婚姻完全是家庭包办的,他的原配妻子毛福梅比他要大两岁。之后,他还有两次婚姻,不过这两次婚姻都没有履行正式的婚姻手续和程序。因此,在蒋介石同夫人宋美龄正式登记结婚时,他只是同毛福梅办理了正式的离婚手续。毛福梅离婚不离家,一直同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住在一起。王采玉一直很喜欢这个长相一般,性格很好勤快又贤惠、被儿子抛弃了的儿媳。毛福梅从此不仅在家伺奉公婆,而且婆媳二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这就是信佛。他们一有空就在家或是到离家很近的妙高台礼佛。浙北奉化蒋氏丰槁房中婆媳二人的日子,就像家乡那条小溪,不声不响而又绵绵长长地流下去。

夫人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海南文昌人,后飘洋过海去美国经营中国的茶丝生意,因经营有方成了一个富人。宋嘉树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过后一直追随孙中山从事推翻清朝的革命运动,当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孙中山的秘书。那时,二姐宋庆龄不顾家庭的反对,同长她许多的孙中山结了婚。作为孙大元帅的下属,蒋介石就是那时在广州大元帅府认识宋美龄的。那是1920年,宋美龄23岁,刚从美国学成归来。她8岁到美国,在美国长期生活学习,在威斯里女子学院毕业,已经习惯了美国的生活,如果不是父母的召唤,她就不回来了。蒋介石慧眼识珠,一眼就看中了宋美龄,从此开始狂热的追求。狂热的追求的程度,真如鲁迅所说,“纠缠如毒蛇,疯狂如猛兽”。而对于这桩婚事,宋美龄的父母宋嘉树、母亲倪桂珍,表现得无可无不可的,关键是看三女儿宋美龄自己的选择、决定。

宋美龄对于孙大元帅靡下这个“带刀侍卫”蒋介石,早看出了是个不肯久居人下之人,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她对蒋介石的追求同意,但是有两个条件,除了与毛福梅正式解除婚姻关系而外,一是必须同她一样,笃信基督教,成为一个基督教徒。二是,结婚后,不能干涉她的自由。对于第一条,蒋介石很痛快地答应了。但第二条却如骨埂在喉,迟迟不能决断,为此很痛苦。宋美龄要的自由是什么?宋美龄在美国读书时是有未婚夫的,当宋美龄含含糊糊提出,她与他结婚,得给那个人一些好处以补偿,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除此而外,你还要自由,指什么?内含和外延都把握不准!他毕竟是个守成不变的中国人!就在他为此痛苦、犹豫不决时,想到了一个人:张静江。先总理孙中山和他往往在困难时都想到这个人。这个人不仅很有钱,长袖善,而且极有智慧,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肯帮助他们。

1905年8月,早期从事推翻清廷革命,在世界各地奔走,寻求帮助的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与张静江偶然相遇。张静江对孙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之举十分钦佩、向往,得知孙中山从事革命经费困难,当即表示:“余近数年在法经商,获资数万,甚欲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告,余当悉力以应。”他与孙中山约定了汇款的暗号:A、B、C、D、E,分别代表1、2、3、4、5万元。孙中山因与之萍水相逢,对张说并不很信。以后孙中山遇到经费困难时,去电,果真得到张静江全力资助。又有一次,张静江一时手头不宽裕,得到孙中山要求支援时,不惜以低价将将他在巴黎经营很好的的一个茶店卖掉以应急。以后他们成了终身挚友。张静江过后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贡献很大。

期间,张静江不但在经济上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而且还资助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筹建中华革命党,任命张静江为财政部长,孙中山曾言:“张原属富豪出身,党内财务,唯张所为”,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孙中山逝世后,张静江一直支持蒋介石,支持是全方位的。在交往中,蒋介石发现,张静江不仅是理财的一把好手,而且在政治上高瞻远瞩,非常智慧。他将张称为“导师”。于是,这次他将他的苦恼不决讲给了导师听。张静江一听就说,你与宋美龄这个婚,无论如何要结成,无论她给你提什么条件都要结!因为,你不仅是在同宋美龄结婚,也是同美国结婚。你不仅是在同财神爷结婚,也在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结婚。这对你以后的事业是必须的!宋家不仅有钱,而且同美国有很深的关系,走得通美国朝野。比如,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和大姐宋霭龄的丈夫孙祥熙都是美国名牌大学哈佛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的……导师的话让他茅塞洞开,幡然醒悟。之后,蒋介石对宋美龄提的条件一概同意,于是结婚。

婚后的蒋介石成了一个循规蹈规的基督徒。与其说他对基督的教义领会就有多深,多有兴趣,不如说是他信守规矩。他多年如此,每天起得很早,无论何时何地,起床后便抱着一本厚厚的《圣经》去做礼拜。

蒋夫人宋美龄终于起床了。如果她不起床,是没有任何人敢喊她的。随手撩开窗帘看下去。这时绿荫匝地的黄埔楼,已经笼罩在金阳中。好像她将窗帘一撩就是一个信号。那些被在楼下兵们巡视赶吆的鸟儿飞回来了。红花绿树中,发出鸟儿们欢快的啁啾声。金阳像只彩笔,在黄埔楼四周勾勒出动人的油画般的美景。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这天下午二时,按约定的时间,不顾暑热的蒋介石,在李明灏和蒋孝先陪同下,准时出现在军校较场坝上那离地三尺,大屋顶上的图案有民清特色的检阅台上。

见委员长驾到,“立正,稍息!”已整队集合完毕、亲自担任总司仪的李明灏声音洪亮地喊出这两句口号,跑步上前迎接校长。与此同时,台下接受检阅的万余名师生,“嚓、嚓!”两声做了动作,全都抬起头来,向走上台来的校长行注目礼。

走上台来的蒋介石向台下师生举手回礼。

“请校长训话、鼓掌!”李明灏说时,率先鼓掌。掌声四起。

蒋介石走了上来,站在那张显得非常朴素的长条桌前,桌上拄有一只裹着红布的麦克风。他把手一挥,台下掌声戛然而止。

“嗯,好好!”蒋介石这天兴致很高,他开始训话。他训话的姿势很特别,左手叉在腰皮带上,右手不停地挥动,加强着说话的语气。他同台下上万的师生一样,不仅戎装笔挺,连领子中的风纪扣都扣得巴巴式式的。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戴军帽,亮着光头,这就显出特别。

军校的万余名师生,这是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校长,也是中国的最高长官蒋介石。从台上看下去,接受检阅的军校师生,全都军容严整,站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队。在太阳金刚刚的午后,蒋介石的头上有大屋顶遮挡强烈的阳光,台下的师生全都爆晒在阳光里。成都夏日的阳光虽然不像北方那样紫外线强烈,连钢板都像可以刺穿,但在这个时候,也是够热的。暴晒在午后阳光中的万余名军校师生,合副武装。他们身穿夏季军服,打绑腿,头戴军帽,持在手中的万余枝汉阳造步枪的都上有刺刀,上万枝枪刺,闪出一片亮闪闪的寒光。步兵之后是炮队,一门门大炮昂起的炮筒闪着烤漆蓝光。

“很好!”蒋介石眯缝着眼睛扫视了一番阵容后,满意地说:“我注意到了你们一开始做的两个动作:立正,稍息!做得不错。

“不要小看立正、稍息这两个基本动作。当初黄埔军校创办之初,我首先要求全校师生就要做好这两个基本动作动作。有一才有二、才有三,凡事遁序渐进。立正,稍息这样的基本动作,士兵要做好,军官,甚至是高级军官也要做好。做好这些基本动作,大有讲究,大有学问。因为,要做好这些基本动作,必先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泰山崩于前而不瞬,猛虎袭于后而心不惊;要做到定而后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然后就能以不应应万变!我之所以要在这样的炎热时间检阅你们,其目的首先是要检阅你们的意志、精神!

“你们今天一开始的表现令我满意。你们都是军官,都是党国未来的军事人才,栋梁。你们一个顶十个,百个甚至千个。你们务必要加紧训练,尽快成为合格的军事干才。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院校,都是军事人才的摇篮。比如美国的西典军校,日本的东京士官学校,我国的黄埔军校,今天的中国南京中央军校和成都分校。在这些著名的军校中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可谓星河灿烂,名将如云。”他在举了美国一些名将,例如巴顿、麦克阿瑟等人之后,正在举一些从黄埔军校中走出来的名将之时,突然想到了红军中让他头痛的徐向前、林彪、陈庚等名将,他们也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生,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

他转换了话题。

“不知台下的师生们知不知道!能不有回答我一个问题?”蒋介石对着桌上的麦克风突然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为何朱、毛红军往往面临灭顶之灾时能死里逃生?”这里,有一句他没有说:反败为胜。看台下师生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他这个问题,这就调过头去,看了看像哼哈二将站在他两边的李明灏、蒋孝先。时年35岁的蒋孝先是他的族侄,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组组长,陆军中将。蒋孝先与他的面容长相都有些酷似。这时的蒋孝先,出于职责,用他双有些微凹的眼睛,全伸贯注地注意、耽心着他的安全;注视着台上台下所有人的一举一动。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他自问自答:“关键是陈庚手中有支干部团。我想,提起陈庚这个人,在场的每一个人不会不知道。他也毕业于黄埔军校。可惜,他背叛了党国,滚到共军、共匪那边去了。

“陈庚手中那支干部团,装备非常好。清一色的头戴钢盔,都是双枪将――手上一支冲锋枪,另外还配有一支手枪。被国军打得东逃西窜的红军,往往在关键时刻,都是陈庚那支干部团挺身而上,解决问题。干部团的装备不亚于中央军中的精锐部队,而且都是由训练有素的军官组成。我是借此说明,你们!”说时,将戴着白手套的手,往下一举再往下一劈,“你们!”他指着台下的上万名师生,“你们就是党国国军中的干部团。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希望同学们努力,努力,再努力,我期待着你们!现在,党国的命运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停了停,他牙痛似地说:“剿共10年,五次围剿,在我们的围追堵截下,朱(德)毛(泽东)红军已濒于绝境。是我们消灭共党共军的最好时机,也在各位在下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他慷慨激昂地说到这里,阳光下,白光一闪,有个东西从他嘴里一飞而出,掉在地上。站在一旁的蒋孝先眼尖,知道是委员长口中那颗假牙掉下来了,赶 紧走上前去,假意去扶桌上的麦克风时,蹲下身去,用极快的手法,将掉在地上的假牙捡起,随即向站在另一边的李明灏示了个意。

李明灏请示了校长,宣布阅兵式开始。

一个个方阵鱼贯而来。方阵经过检阅台前,前面带队的军官“唰!”地一声拨出雪亮的长剑,在空中挽出一个花子,行了一个劈刀礼,迈起鹅步,喝声“敬礼!”“卡、卡、卡!”走在他后面的方队全都走起鹅步,昂首挺胸,挺起手中枪,头唰地一声向台上检阅他们的校长望去,致礼,动作整齐划一,像高明的木匠弹出的一墨线。蒋介石向经过的军校师生频频还礼。在他看来,这是人世间最动人最雄壮的乐章。他一时有些恍惚,在他面前经过的军校师生,是一队队钢铁方队、是钢铁洪流、也是不坚不催的战争机器。在这样的钢铁洪流冲击、辗压下,他所有的对手――朱毛红军,包括各地不听招呼、打着国家旗帜的地方军,比如四川王刘湘,广西的桂系等等全都被碾碎!

步兵方队过后,是炮兵方队。“轧、轧、轧!”由五门重炮一排组成的钢铁方队依次而上,这些大炮都是由从美国进口的十轮大卡车牵引。炮兵是战争之神!这话是拿破仑说的。他正心潮澎湃地看着炮阵过去,突然,只听“啪!”地一声巨响,一辆正从他面前经过的炮车猛地停了下来。就在他下意识地将头往下一缩时,台上台下大惊。与此同时,埋伏在四周的十来个侍卫官,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身手矫健地飞似蹿上台,将蒋介石保护其中;他们在蒋孝先的指挥带领下,全都拔出手枪,四顾频频,如临大敌。这时李明灏赶来报告,说是刚才一辆炮车经过时,不巧汽车炸了一只胎,引起一场虚惊。

“开这辆车的是何人?”蒋介石脸青面黑的。

“是炮科一队少校中队长马伯山。”李明灏站在校长面前报告。

“你敢保证他没有其它问题?”

“是,部下保证。”李明灏回答得很肯定。

“那好,继续!”

李明灏跳下台去,喝令将马伯山开的汽车推到一边,继续检阅。其时,吓得手脚无措的马伯山,已钻进车肚子里鼓捣,汗流满地。他对代主任一再解释原因。

之后,蒋介石失去了信致。检阅结束,前来领罪的李明灏又向校长解释爆胎事件事件纯属偶然,中校马伯山向来表现很好,政治上绝对可靠!

蒋介石铁青着脸,问他准备如何处理?李明灏说,一、将马伯山暂时拘押,确切弄清此事的前因后果!二、降马伯山的职;三,举一反三,让全校师生就此吸取沉痛教训;军校并就此事向校长作深刻检讨。

蒋介石对此没有表示异议,只是有用手摸了摸下巴,沉吟着在地上一边踱步一边责备:“嗯?你们要认真检讨!你们军校的战备是这个样子?连一次检阅都要出事故,那么,如果是实战呢?能保证作到我要求你们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嗯?”

“是是是!”李明灏赶紧挺胸,一迭连声认错。他表面上一副惊恐万状样,其实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蒋介石认定这不过是一场偶发事故,不会再追查下去了。

“部下该死!”李明灏连连检讨:“我下去马上召开全校大会,以此为戒,认真检讨,并在明天把我们的检讨呈送校长。”说时,煞有介事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笔记本,把校长的指示记了下来。

李明灏去后,蒋介石吩咐蒋孝先去查查马伯山这个人,查查今天这个事故,是否真如李明灏说的那样简单、单纯。

事后,据蒋孝先报告,马伯山历史清白;今天发生的事纯属偶然。蒋孝先的话他不会不信,也不能不信。但是,尽管他不再追咎了,但是,刚刚在他心中有了些亮色的军校代主任李明灏,倏然间又黯淡下来。

5

张群奉召到成都来了。每有要事,蒋介石都要将他的智多星张群叫到身边策划机宜,尤其是在这个时机,又是四川的事。这天午后,张群陪着蒋介石到华西协合大学牙科医院去镶牙。

“岳军!”(张群字岳军)蒋介石指着从车窗外快速掠过的成都市容,对坐在他身边的张群,兴致勃勃地说:“你们成都真是不错,一看就知历史文化底蘊深厚!”说时感叹:“晋朝左思概括得好,‘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四川是我多年来心仪之地,这里人杰地灵,沃野千里。汉昭烈帝刘备因之而成帝业,当时,他建立的蜀国与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之前之后,以成都为国都,在这里建立小朝廷的还有不少,比如王建、张献忠……”说着一声感叹:“但愿不要再有人步他们的后尘了。”张群自然明白委员长话中所指和忧虑。

“时代不同了。”张群宽他的心:“如果这时候还有人想步刘备这些人后尘,是断断走不通的。必当全国共讨之,全民全军共诛之。服膺于委员长的旗帜之下,是人心所向。”这几句话把蒋介石说得高兴起来。他笑着点了点头,表示首肯,随即将目光调向窗外。从窗外流过的是成都的市花――芙蓉花,开得很好看,如烟似霞的。

张群看委员长喜欢这一路开得如烟似霞的芙蓉花,就说,成都有一个别称叫“蓉城”,其实是芙蓉城的简称。它的由来是,当时,古代后蜀主孟昶和他极宠爱的贵妃花蕊夫人因为都极喜爱这种花,遂命人遍城种植,“花开时节,高下相照,全城四十里如锦绣!”而孟昶像刘备的儿子阿斗一样,是个只图享乐,不理朝政的昏君。他的宠妃花蕊夫人,是个著名的女诗人,是四川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宫词,头脑清醒,敢爱敢恨。其描写宫廷生活的诗写得极好,用语浓艳,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就很有趣。特别是她的一首《述国亡诗》,可谓字字泪,声声血,颇受后人称道,收入《全唐诗》中。

张群说着朗诵起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14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说她于不知不觉中,孟昶治下的后蜀国,已被宋朝灭亡。一腔怨愤,着实感人!”蒋介石听了显得动容,点头道:“蜀中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巾帼不让须眉!”

蒋介石注意到一路之上,鳞次栉比的茶楼酒肆旅舍都挂有店招,而且还很讲究,这是别的城市所没有的,问张群原因。

“小小商招趣有加/味腴菜馆涴秋茶/临时生活维持处/不醉无归小酒家。”张群说,“这是大名人黄炎培入川后写的《蜀游百绝句》中的一段。他诗中的‘味腴’、涴秋’指的是成都的菜馆、茶馆名。

“成都的菜馆、茶馆、旅舍等等所有店铺都讲究取名。菜馆不是取‘味腴’、就是‘聚丰园’;茶馆不是‘品香’,就是‘饮涛’;旅舍不是‘静安’就是‘驿站’类。这其中又有讲究,或雅或俗各不相同。比如卖文房四宝的‘诗婢家’就是取其典故。茶楼取‘枕江楼’、‘临江亭’表其位置;求生意兴隆的,取‘隆盛’、‘裕丰’;劝客上门的取‘试一试’、‘对又来’;自吹自擂的,取‘华美’、‘佳佳’;别出心裁者,有意调侃的,取‘烂招牌’、‘要不得’等等不一而足。

蒋介石注意看,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有店招,而且这些店招又分纱灯、牌匾、挂牌、幌子等等,类型很多。纱灯大都用红纸褙糊,灯的正反面相对宽阔,上面标上店名;窄的两端标明经营项目、特色。饭馆必标“酒菜便易,炒炖俱全”;卖绸缎的必标“洋广匹头,纱罗绸缎”。张群说,到了晚上,这些店招里面不是亮起电灯就是点起油灯,林林总总,又是一景,很是好看。这些店招中,上些等次的,不仅形状品质都有所不同,而且大都是请名人书写的。一路而去,在浓郁的地方风情中,这座西部名城的经济状况、消费心理可见一斑,透露出种浓浓的文化意味。见委员长有兴致,张群又兴致勃勃谈到了成都的夜市;谈到了成都这座名城的几个称谓的由来,就一路谈天说地。

成都夜市历史悠久,很是有名。成都自古经济繁荣,早在唐代就有“扬(州)一益(成都当时称益州)二”之称;唐宋时期是全国五大繁华都市之一。成都大慈寺,是名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去西天――印度取经之前,最后的讲经地。五代之后,大慈寺一度成为游乐盛地,宋人的《岁华纪丽谱》中记载:“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每岁七月七日,蜀人登大慈寺前雪景楼观夜市。”及至清末,成都夜市又有发展。从闹市区的盐市口到城守东大街一段,街市宽阔。黄昏之时,这些街段各大商店全都关门收市,而阶下檐上游贩则又摆起摊肆,点起马灯油壶照明。这些地段卖的大都是穿的用的,大都便宜,游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常。而城守东大街至走马街一段多为小吃摊点;走马街口至南新街口多售古玩、玉器、书画,称为书画一条街……

有首成都《竹枝词》概括了清末至民初的成都:“成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二十万家/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如麻。”成都的称谓很多: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芙蓉城、锦城等。成都之所以叫锦城,是因为成都平原自古以来适宜养蚕种桑,蚕丝业发达,加上一条水质清冽的锦江从城中穿过。这样一来,本来质量就高的蜀丝放在江中浣洗,质量更高,洁白晶莹透亮闻名天下,成都因而得此名。

除此而外,成都还有一个不太雅的称谓:龟城。《华阳国志.蜀志》载:古蜀亡,秦于取蜀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41年移秦民万家以实之;并先后筑成都、陴、临邛三城,互为犄角,但并没有形成规模。真正建起成都的是大名鼎鼎的张仪。张仪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贵族后裔。当时天下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间时开战事。

张仪是当时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之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他最终选择了具有改革意识的秦惠文王并为秦惠文王看中重用。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张仪在秦国拜相后,为秦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多方奔走,卓有成效。秦扫六合之后,张仪和大将军司马错奉命带兵灭蜀。之后,张仪负责建城。

一向足智多谋,所向披靡的张仪在建成都时,遇到了破天荒地难题,屡屡失败。成都因地势低洼潮湿,水渠纵横,土质松软始终建不起城。就在张仪一筹莫展之时,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310年)的一天,焦头烂额的他,站在一处好不容易堆砌起来的孤立的城碟上拈须发愁。他那睿智清澈的目光,带着些许无奈和思索朝锦江朝对面眺望。那时的锦江是一条通天河,水很大也很野,江宽浪急,气势相当壮阔惊人。对面是一望无边、二望无际的绿色原野,少有人烟。再远处就是浩浩茫茫的原始森林了,森林中时有野兽出没……那时的天府之国尚未开垦,一派蛮荒,相当的荒凉空旷寂寥。

绵绵的江风将张仪穿在身上的宽袍大袖吹得飘起来。高远湛蓝的天上,有一只雄鹰张开长长的双翼一动不动,像是一枚铁钉在天上的铁钉。雄鹰是天之骄子。张仪感觉天之骄子在嘲笑他,看他的笑话:身为秦国第一显贵、自以为天下第一的张仪,你也有过不去的坎吧?!你筑城遥遥无期,屡建屡败束手无策,长此以往,你在国君心中树起来的高大的形象怕是要毁于一旦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时的张仪,必然有处江湖之远,忧谗畏讥的愁闷。然而,这时,就在这时,猛地,一个奇怪的现像牵扯了他的注意。

波涛汹涌的江中,他看见一只硕大神奇的绿毛乌龟正朝他游来。

张仪是何等聪颖敏锐之人!电光石火般,张仪的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这只向他游来的大乌龟,他想,莫非天助我也,天助川人!乌龟是吉祥灵异的象征,何况向他游来的是只人间少有的硕大神奇的绿毛乌龟、神龟。细看这只神龟,伸着长长的颈子,眨着一双神秘莫测的绿豆似的小眼睛,明明在向他示意。张仪心中大喜会意,他确定这只神龟是上天派来帮他张仪筑城的,是来帮四川的!位极人臣,自视甚高极为敏锐的他,不由感激地得端起手来向神龟一揖。待神龟游上岸来,他立刻非常恭谨地,带着随从、薄记、录员等僚属虔诚地跟在神龟后面一步一趋;按照神龟爬行过的方向,张仪要僚属们将神龟所过之处一一详细记录。

过后,张仪依照神龟爬行、指示过的路径,避凶趋吉,最先建起了大城。然后,在大城西面建了一座小城(又称少城,当时,少小二字通用)。这样一来,东西二城成倚背之势,小城为大城之前卫,大城为小城之依靠。大城是蜀郡所在,是军事政治中心。小城的行政级别是县治,号成都县,也就是后来的华阳县;等同于当时秦国首都附近的咸阳。整座城市,形似一条蜈蚣。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张仪花三年的时间建成了成都这座城市。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凭借特殊的地缘优势,加上都江堰四时不竭甘泉的浇灌,到了唐宋时期,地处内陆的成都,已一跃而为全国五大繁华都市之一;成了一个“岁无饥谨”的“温柔富贵乡”。

戊戌(1898)年,法国著名游历家马尼爱游历成都后,有如下绘声绘色的记述描写:

“惟于晓色朦胧之际,遥望其间,尚有巍峨气象……其时城堙暗淡,景色清幽,若隐若见,如龙盘,如虎踞,扼峙于旷土平原;而河道纵横,亦复绮交脉注;诸河上流沲西八十法里,有瀑布自悬崖出,凡菜畦稻田及罂栗花地,俱藉以灌输畅茂;但觉连陌如云,鼓风成浪……宽衢华厦,绸轿锦舆,金碧辉煌,陆离光怪……”

成都富庶,文脉文风厚重,钟灵毓秀,代有才人。

东汉时期,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文翁成都兴学地即现在的石室中学),一时,蜀中文风大盛直追齐鲁,以后更盛。有言,齐鲁是一山(蒙山)一水(沂水)一圣人(孔子),蜀中是多山多水多才子。而且,历史上但凡名人,如果不是蜀人,也大都朝圣般到过蜀地。司马相如、扬雄、杨万里、张商英、张唐英等等都是蜀人;李白、还有在唐宋八大家中占了三席的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以及陈寿、陈子昂;近代的郭沫若、李劼人、巴金等等也都是蜀人,数不胜数,灿若繁星。而入过川,在成都或流寓或做官的也是数不胜数,如:杜甫、陆游、刘禹锡、黄庭坚等等等等。

少不入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府之国太好,入了川,就不想归去。其实,老也不能入川,尽管老了,入了川照样不想回去。

历史上,成都的美,成都的风情,从古代诗人的名句中可见一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有诗圣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翁杜甫,流寓成都期间写的一首诗,寥寥几笔,绘声绘色尽情勾勒出了当时成都的风景风情,至今让人欣赏暇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有诗仙之称的大诗人李白的《峨眉山月》;还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无不表示了从蜀中走出去的诗仙人对故土的挚爱和浓烈的家国情怀。

此外,陆游、李商隐、刘禹锡等人也留下了许多歌吟成都的诗篇。

蒋介石笑道,“我去华大安镶了牙齿出来,估计正是华灯初上时分,如果时间合适,我们就去看看成都的夜市!”

说时,坐落于锦江之畔,占地广宏,中西合璧的华西协合大学已经遥遥在望了。他们注意朝前看出去。

华西协合大学是美国人办的。当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美国用清政府的赔款,转而在中国修建了七所学校,都很有名。其中,六所大学,一所中学。六所大学中,除了成都的华大,就是北京的燕京、辅仁、南京的金陵、山东的齐鲁、上海的圣约翰。一所中学是上海的汇文中学。华大是所现代化的综合大学,牙科相当有名。

他们乘坐的那辆漆黑锃亮,美国1935年最新产,安装有流线型防弹玻璃克拉克轿车,在蒋孝先押阵的一先一后,与他们乘坐的车外观上看不出有任何区别的两辆轿车的押阵中,鱼贯进入了华西大学。一进入这所大学牌坊式的朱红色大门,发现校园内很幽静,处处花香鸟语。纵横交错的花径旁矗立着幢幢中西合璧的洋房。这些洋房大都不太高,一般也就是三楼,青砖一砌到顶,红柱琉璃瓦――这是中式;然而却又是尖顶阔窗――这是西式;典型的中西合璧。墙上爬满瀑布般的青藤。间或有金发碧眼的老师和着身西服或长袍的学生腋下夹着书,从花径上走过,还不时能看到剪一头短发,上身着圆领灰色中式齐膝衣服,下身穿着一袭黑色短裙,腿上穿着长衫的女学生闪过的倩影。

车轮在花木扶苏,两边花木夹道的校园柏油路上轻轻滑过,发出好听的轻微的沙沙声。穿行在幢幢中西合璧、气象庄严、建筑精巧而气势宏大的校园间,在洋溢着书卷气的著名学府内,让蒋介石皱眉的是,到处都张贴着“莫谈国事”标语!这就一个方面反映了这座著名学府内,妄谈国事者多。

汽车停在了牙科主楼。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的华大医学院总院院长、加拿大人林则、分院院长周少吾诚惶诚恐快步走下高高的台阶迎接。只见中间那辆车门开处,委员长由蒋孝先陪侍着走下车来,蒋介石笑着点点头,两位院长赶紧鸡啄米似地恭恭敬敬将委员长迎到楼上的治疗室。主治医生是著名的牙科博士吉士道。他身穿白大褂,戴一副宽边黑色眼镜,黑黑胖胖。他请委员长坐到手术椅,上前一把捧起蒋介石的腮帮子,猛然一捏。委员长张开口露出粉红的牙床,牙床顶端是一排显然是安镶过的两颗牙齿。吉博士连连摇头,说一口四川话:“要不得,要不得!枉自是美国名医安的,手艺孬!”他一边踏屑洋人,一边动作麻利地比牙坯、和胶泥、做假牙。他手艺真好!看不起来,他的手短茁茁的,手指拇也一根根短粗短粗,小胡萝卜似的,可动作起来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半个小时后,吉博士就给蒋介石做出一副半时最少要半个月才能做得出的两颗假牙,安进口中,巴巴实实。

“委员长,请用劲咬咬,看有没有地方不合实的?” 吉博士说。

坐在手术椅上的蒋介石半信半疑、犹犹豫豫咬合咬合了自己的嘴。“唔,不错,天衣无缝。”试过后,蒋介石很高兴。吉博士招了招手,一位身穿白大褂的护士小姐袅袅婷婷而来,手上托着一个白瓷盘,盘子里装了一碟油酥花生。

“委员长请!”吉博士手一比,要他用假牙试试吃油酥花生,说时自己先拈起两颗丢进自己的嘴里。蒋介石也不犹豫,听说听教地拈起几颗油酥花生丢进自己的嘴里,“叭叭叭!”咬得嘎巴干脆,满口喷香;连连点头赞叹:“手艺好,手艺好!”陪同在侧的林则、周少吾、蒋孝先捧场道,真是神了。吉士道长了脸大喜,将手一比说:“请委员长这边来照照镜子。”蒋介石跟过去,站在一面足有人高的莹洁的意大利镜前照了照,时年49岁的他因安镶好了牙,脸面饱满了,显得很精神。

“呀!”分院长周少吾不无夸张地赞叹:“委员长显得更年轻了。”总院长林则也不落后,用一口纯正的成都话说:“委员长这一下显得更威风了!”蒋介石乐得合不拢嘴,对簇拥在他身边的三位牙科权威说:“你们华大的牙科真是名不虚传。嗯!四川油酥花生香,以往安的假牙,是吃不出一点味道的,而这回吃出来了,吉博士的牙科技术更是超群绝伦。以后天下太平后,我要把你们华大好好再修修,再添些世界上最先进的牙科设备!”这一说,手术室里皆大欢喜,爆发出阵阵欢笑声。谁知,就在这时,楼下窗前忽然爆发出一阵口号声:“我们要见蒋委员长!”

蒋介石退后一步,“这是怎么回事?学生怎么知道了?”他满面愠怒,鹰眼暴张,阴蛰地看着林则、周少吾、吉士道问:“我是秘密来的,是谁走漏了风声?”三人都是一脸惊惶,连连解释决不是他们泄漏的。

“我知道四川共产党活动厉害!” 蒋孝先打圆场,他对手脚无措的林则说:“林院长,你是有威信的。请你赶紧下楼去,就说委员长身体不舒服,这次就不同大家见面了,学生们有什么请求,尽可以对你说,由你负责传达。”

“好好好!”林则下楼去了。蒋孝先看了看在场的几个侍卫官,感到士单力薄,他向蒋介石请示,要不要打电话让刘湘派部队来?

蒋介石摇摇手,又走到窗前,一个侍卫官上前替他挑起窗帘一角。只见林则站在门前一只高凳上向愤怒的学生们解释着什么,听不清他的声音,只看得清他翘着屁股,挥着两只手,像只扑扇着翅膀的公鸡……忽然,随着一个身穿青皮长衫,个子高挑的青年学生手一挥,一阵激昂的歌声响起: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愿一切不民主的制席死亡

向着太阳

向着自由……

“反了,这还得了吗?”蒋介石捏着拳头对侍卫长蒋孝先脸青面黑的说:“刘甫澄总是在我面前标榜他治川有方,结果呢?!四川、成都都快成共产党的红窝子了!回去后,你给刘甫澄打个电话,要他把今天的事好好查一查!嗯,他这个四川王是咋当的?!”就在蒋孝先唯唯连声时,不知什么时候下楼去声援林则的周少吾气急败坏地跑回楼上,气喘吁吁地说:“快,委员长,我带你们从后门走!这批闹事的师生中肯定有共产党人,是共产党人在主使,林院长抵挡不住了,他们快冲上来了。”

“那好,但是车呢?”蒋孝先带着三个侍卫官全都掣枪在手,他们的汽车在楼下。

“委屈一下。”周少吾抹着一头的汗:“只有挤着坐我们院里的两部破车了。”就这样,周少吾带着蒋介石一行下了楼,让蒋介石一行很狼狈地挤坐在两辆很破旧的轿车里,从后门一溜而去。

6

蒋介石在华大受到进步师生的冲击而引发的心中不快,当天晚上得到了补偿。

这晚,四川王刘湘恭请蒋委员长在成都最繁华最热闹的一条街――春熙路上最堂皇的春熙影剧看川戏折子戏。

当时,刘湘恭请他出面,接见川省有关方面大员并作训示时,蒋介石推辞了;而当刘湘提出,近两天在春熙路大戏院搞一个小规模的档次很高纯属军界欢迎会,届时要川中所有在蓉高级军官;特别是这次进峨山军官团一期学习的高级军官学员全部到齐,如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等等,一让他们瞻仰领袖丰彩,聆听委员长训示,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委员长。届时搞一台短小精干,精彩绝伦的川戏折子戏凑兴,让杨玉兰等川剧名角尽都上场为委员长演出。对刘湘的这个建议,向来看重枪杆子的蒋介石爽快地答应了。

“好的,好的。”蒋介石显得很高兴,他强调到,“这也是一个增进中央与川省之间,我蒋某人同各位同仁之间感情的一个好机会。我早就听说,春熙路大戏院很有名,春熙路也很有名。春熙路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北平的大栅栏。这条街是二十代年杨子惠(杨森字子惠)当四川军务督办时在成都推行新川政时的标志性建筑。杨子惠还是给成都做了些好事,听说他热心市政建设,比如他那时候就在成都建了许多公厕,还有图书馆、体育馆等,这就很了不起。好,我去!这事就这样定了!”蒋介石一锤定音。

这天,看蒋介石在华大安镶牙齿时受到冲击后心情不好,回到黄埔楼,最了解蒋介石的张群,为了排遣委座心中的不快,时间也合适,就提出这晚上去春春熙路大戏院看川戏折子戏,蒋介石说好,张群给刘湘打了电话。

去之前,因为蒋介石想看成都夜市,张群安排出来的时间比较早。夫人宋美龄一是嫌天热,二是觉得与会的都是军人男人,多有不便,没有去。张群陪同委员长坐在那辆防弹轿车上,蒋孝先带两辆表面上一模一样的车,与他们的车一前一后等距离拉开行驶,精心护卫。

一路而去。在这薄暮时分,提督东街、总府街这些繁华街市上的商痁正在陆续关门闭市,而小贩们已在阶上檐下陆续摆上摊肆。随着最初落下的夜幕,这些摊肆上陆续点燃油壶灯、电石灯,恍然看去,像是一条条闪灼的珠串。摊肆上,卖旧书的、卖花卉、卖各种舶来品、卖字画的,应有尽有;游人熙熙嚷嚷,摩肩接踵,热闹程度竟胜过白日……成都夜市果然名不虚传。

车过皇城,太阳下去了,月亮还没有起来。一朵由灰转黯的浮云低低地挂在红墙黄瓦高大宏伟的皇城城楼上。群鹤归巢了,朦胧中,只见那一群群洁白的精灵在后面一片云翳似的、气象森然的楠木林中跳着一天中最后的舞蹈。

张群指着皇城下的皇城坝中扯敞子(四川话,人多成团)的人群,说,皇城又被成都人称为“扯谎坝”。原因是这里百戏杂阵,无奇不有。卖打药的,耍猴戏的,看相算命的,卖唱的,招人看洋镜的……

“成都人诙谐、机趣,这是有名的。”蒋介石说时,注意到皇城坝两边,雁翼般展开的馆子鳞次栉比,问这又是咋回事?张群说,这些馆子大都是回民开的,这些地方是回民聚居区,大都是贫民。这些馆子,又分为红锅馆子,白面馆子。红锅馆子是卖炒菜的,白面馆子卖面食,其间还有若干卖牛杂的小铺子,有名的有夫妻肺片等等,不一而足。这时,这些铺子全都亮起灯。朦朦胧胧的光线中,么师站在馆子外的阶沿上挑声夭夭延客入内,热气腾腾,构成了一幅民国三十年代中期相对安宁富庶的成都畸形而色采斑谰的夜景图。

很快,车入少城。蒋介石当然知道成都少城的由来。清朝入关定都北京后,全国有九个城市是满人集中居住区、除了北京,有成都、南京、广州、西安、杭州、福州、荆州、伊犁。而这九个城市中,成都少城又是一个特例,类似上海的外国人租界;在大城之外又用城墙隔出一个少城。少城内居住的都是满人,少城是城中城。少城的整体形状像一条多足蜈蚣虫。在作主架的干道外,旁生若干条成都人称为巷子、北京人称为胡同的幽巷。幽巷里幢幢高墙深院的公馆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倚傍。公馆里浓荫匝地,花香乌语,实实洞天福地。其中又以少城的宽、窄巷子最有代表性。1911年(辛亥)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余年的腐杇没落的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于今,隔断大城与少城的城墙,已经撤去。但少城这个称谓及少城的格局依旧如是。只不过少城居住的大都不再是满人,而是民国新贵或长袖善舞的有钱人。

看蒋介石频频点头,张群指着夜幕中剑一般直指夜空的纪念碑说,纪念碑的四周分别镌刻于上的是“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分别由四川著名书法家赵熙、颜楷、吴之英、张夔阶,分别用楷、草、行、隶4种字体书写就,每个字约有1平方米。正说到这里,他们的车慢了下来,这才注意到,在他们的前面,出现了一支抗日游行队伍。两个身穿排扣短褂服装的年青工人,手中高举着一副“成都人民抗日游行”的横幅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工人队伍,学生队伍,郊区农民队伍,还有商人、市民……他们手中挥舞着小旗,高声呼喊“拥护蒋委员长抗日!”“各党各派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抗日必胜!”“抵制日货,不买日货,烧毁日货!”沿途散发传单。顷刻间,引得幽靜的少城人满为患,四周挤满了前来欢迎和鼓掌市民。蒋介石万不谙地处内陆的成都抗日运动如此高涨,随即想到这里中共恐怕也是相当活跃。这时他们进退维谷,如果出一点安全上的问题,是连老天爷也没有办法的。幸好没有人认得他的车;幸好不久游行队伍过去了。

接下来,蒋介石沉思着说,“历史上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之说,我是领教了!”车快到春熙路时,他问张群这个名字的由来。张群说,说来话长。有这样一说,向来文风很盛,人才辈出的山东是,一山(蒙山)一水(沂水)一圣人(孔子),而同样文风很盛,人才辈出的四川是多山多水多才子。尤其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四川有个很特殊的现象,这就是人才的出现很集中。

这街名就是取得好。蒋介石说时,车已进春熙路,停在春熙路大戏院的车场上。

蒋介石和张群,这晚都是一身便装示人。当着一身玄色绸缎便服的委员长,在张群和蒋孝先的陪同下,步入春熙路大戏院时,刘湘及属下共有一百来人,站起来鼓掌欢迎。

足以容纳三、四百人很是华丽的春熙路大戏院里的坐位,本是一排排的火车坐。这晚,火车坐尽都撤除,代之以摆得相当松散的三、四十张小圆桌。每张圆桌上摆有盖碗茶,新津南河大瓜子、耀华点心、天府花生、龙泉驿大水蜜桃等,都是成都名优特产

因为事先说好了,委座就是来看戏的,蒋介石面前大家,清癯的脸上满是笑容。他向大家招了招手,连声说好、好!然后落坐。他一坐下,其他军官也都纷纷落坐。这样松散的摆设,其实暗中也是有考究的。中间一张桌子是首桌。蒋介石坐了首桌坐,张群、刘湘和省府秘书长邓汉祥陪坐在侧。蒋介石注意到,与会的军官,最低级别也是独立旅旅长一级。而每个与会者都知道自己的位置,没有哪个是僭越乱坐的。不过,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师长以下的军官们能坐到一起的,都是朋友,熟人,最少也是能谈得起的。这时,戏还没有开始,戏台上,两领厚重的紫金戏帘呈人字形朝两边拉开。稍显晕黄的灯光下,当中贴一副剪纸:热烈欢迎蒋委员长!大个的金字张贴在满带喜气的红纸上,显得很是热烈。除此,没有多余的装饰。也许,布置的人是深谙委员长的性格的。一阵阵悠扬的胡琴声,伴着欢快清脆的笛声,鼓声从台后传出,传达出一种高山流水蜀韵悠长的意味。

刘湘、刘文辉叔侄是大邑县安仁镇人。刘文辉名为刘湘的幺伯,又称六叔(刘文辉六兄弟,他是老六,最小,老幺),其实刘湘要长幺伯刘文辉四岁。当刘文辉与田颂尧、邓锡侯同在保定军校毕业,前途茫茫时,刘湘早已大红大紫――他是四川最早的两个师中的师长之一,后来这两个师成为军,刘湘成为军长。刘湘是个很顾念亲情的人。他适时拉了幺伯一把。而幺伯刘文辉也不是个简单的人。他的外表完全没有不像个军人,个子瘦小,面黄无须,像个老太婆。但,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刘文辉其实是个极有心机的人,擅长纵横捭阖之术;居下级,他善于揣摸上级心理;居上级,他善于调节下面种种关系,调动所有的积极性。当他有一定力量后,最擅长挖别人“墙脚”来充实自己的部队;最能权衡利蔽,以四两拨千斤。当时,作为刘湘的部下,半是因为侄儿的提携,半是自己的努力,他很快成为刘湘属下独立师师长,率部驻叙府(现宜宾市)。叙府有长江上游第一城之称,是重要的水陆码头,是川内难得的富庶之地。

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要靠父子兵!深谙其中奥妙的刘文辉,为了最快壮大自己,他让在家做小酒生意的五哥刘文彩前来给他打理财政。

1921年秋日的一个黄昏,位于长江上游重镇叙述码头徐徐驶来一只张蓬大船。当大船在码头靠好,随着船上下来的人中,有一个时届中年的汉子,相貌与当地最高驻军首领刘文辉酷似,不过个子高一些。他身穿青皮长衫,外套一件黑布坎肩,背上斜背一个蓝布包袱,手下拿把红油雨伞――他就是刘文辉的五哥,以后在六十年代阶级斗争时期,比他的六弟还要出名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刘文彩。

刘文彩被刘文辉先后委任为四川省烟酒公司宜宾分局局长、叙南船捐局长、川南护商处长、川南禁烟查缉总处长、川南捐税总局总办、叙南清乡司令等要职。刘文彩有了财权和军权,即在川南横征暴敛。史载:他仅在叙府一地开征的项目就有四十四种之多,什么花捐、厕所捐、锄头捐等等,无奇不有。从乐山到叙府一百余公里就有强收护商税的关卡三十余处。他强迫农民种罂粟,继而收烟苗税、烟土税、经纪税、红灯捐,对不种罂粟的农民,收懒税,川南人民饱受其害。1927年,刘文彩派兵捕杀了屏山县领导六千农民抗烟厘捐的农会负责人、共产党员徐经邦;1928年3月,刘文彩派军警特务杀害了中共叙府城区区委书记李筱文和叙府县委候补书记李家勋,镇压了他们领导的抗捐暴动,屠杀共产党员和农会会员六七十人;1929年冬,又镇压川南工农革命军,杀害革命军领导和战士五六十人;1931年3月,他制造了震惊全川的“五人堆”事件,中共四川省委特派员梁戈、宜宾中心县委书记孔方新等五名党的领导干部惨遭枪杀。

1931年夏,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为争霸四川,矛盾日趋恶化,刘文彩派刺客去重庆暗杀刘湘未遂,激起刘湘对刘文辉、刘文彩的愤恨。11月24日,刘湘派飞机轰炸宜宾,刘文彩仓皇逃命。出逃前,他用勒索军费的命令,仅两天就在宜宾城内搜刮20万银元,连同他过去掠夺的金银财宝,共装了四千五百余个大木箱,用20只大船运回大邑安仁家中。1933年夏,“二刘”大战中刘文辉战败,刘文彩失去依靠,将他多年的搜刮全数运回安仁老家。大发而特发了的他,在老宅的基础上,巧取豪夺田地,建造了一座至今尚在的极具川西民居风格迷宫似的庄园。不仅如此,为感谢他的六弟,他特别修建了两片占地广宏的法式建筑物、建筑群,以送刘文辉两个儿子的名义送他的六弟。他不仅在老家安仁、大邑,还在川西坝上最富庶的县份,如华阳、新繁、温江、崇庆、大双流、邛崃等多县广置田产。粗略统计,他有良田12000余亩,银行字号22处、当铺5个、街房684间、碾子10座、公馆29个,家藏大量金银珠宝,富可敌国。他在老家安仁镇上办有一所初高中建制齐全的文彩中学。

因为有极擅理财的五哥刘文彩往刘文辉的战争机器不断输油打气,刘文辉很快脱离了刘湘,不几年间同刘湘平起平坐。这时,整个四川,处于他叔侄事实上的瓜分状态。当时,刘文辉是四川省政府主席兼24军军长,占天府之国最富庶的川西七十多州县。而身为四川军务督办兼21军军长的刘湘,据川东半壁。刘湘的钱财收入虽然不及幺伯,但是他踞以重庆为中心的、从夔门经长江三峡进入四川的黄金水道,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都很高。刘湘的部队人数上虽然不及幺伯多,但练得远比他精,而且还有几架从德国进口的双翅膀容克飞机;有一支当时意义上的空军。

心急火燎的刘文辉,赶紧搬来他的大哥,当地的刘氏族长去重庆要。大哥对刘湘有恩。当初,刘湘去省上读军校时,没有钱,大哥资助过他,刘湘没齿不忘,以后大哥说啥刘湘都办。而这次不同了,刘湘给大哥东说南山西说海的,就是不给。没有办法,他只好赶到重庆厚起脸皮,绷起一副幺伯的架子问刘湘要。刘湘与王陵基演双簧,把责任往王陵基身上推。说是:天地君亲师!王方舟(王陵基字方舟)当过我的老师,平时他总在我面前怄老师的架子,这事他是办的,我把他没有办法。你问他要吧,如果他给,我哽都不打一个。说时主动给他打通了电话,把电话递到他手中。

电话中,王陵基装疯迷窍,一会儿说是,这些船上混有共产党人;一会儿说这批货中混有当局严禁的烟士,气得刘文辉差点血。明知这批货是被刘湘打来吃起了,要不回来了,而总是不打空手而归的刘文辉在临回成都前夕,施惯伎,挖刘湘的墙脚(四川话,意策反)。

那个晚上,重庆观音桥一带几乎已经没有了人。这时,一辆呈偷屎爬(四川话,屎克螂)状的小汽车,从昏黄的路灯下驶出,停在门楣高大的范庄门前。就在门前一个卫兵下来问时,车上下来一个副官状军人,小声给卫兵说了几句什么,不无鬼祟。卫兵不敢怠慢,赶紧给里面打电话。很快,大门洞开,小车驶进。这是刘文辉趁夜来刘湘的师长“范傻儿”范绍增家策反。不久,范绍增亲自把刘文辉送出门。看得出,两人都很高兴。当天晚上,刘文辉又去挖了刘湘的另一处墙脚,同样用重金收买了刘湘一个师长蓝文彬战场倒戈。收了钱的蓝文彬同“范傻儿”一样,满口答应。不意表面看来很傻,其实精得不能再精的范绍增第二天一早就去向刘湘自首,不仅得到了刘湘的原谅,而且刘湘得知幺伯是以40万元之巨让部下动了心,竟大度地说,这样,我再给你40万,让你到大上海去操一盘,免得在战场上你与我幺伯不好见面。

范傻儿暂离军职,拿了这笔大钱去了大上海挥金如士,广交朋友,笼络青红帮头目,特别是,同势力看涨的青帮头目杜月笙交上了朋友。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年底,范傻儿要回四川了,在为范绍增举办的送别宴上,平素很少喝酒的杜月笙竟执杯在手,一连敬了他三杯――

“二祝范大哥与月笙友情日日加深!” “三祝范大哥事事如意,步步高升!”

“咣、咣!”前两杯,范绍增都痛快地同杜月笙碰了杯,一饮而尽,并亮了杯底。但第三杯,范绍增却是光举杯不饮。看杜月笙和他的门人们迷惑不解的样子,范傻儿这就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嘴说:我这次到上海,承蒙月笙兄关照和诸位帮衬,百事顺遂。可范某在要离沪回川前,却有一事在心中梗起。

范大哥有啥事尽管吩咐。杜月笙很豪气地拍了一下自己的瘦胸脯,用袍哥语言嗨了一句:只要是上海滩上的事,大哥你只要言语一声,我杜某没有捡不平的。

“不瞒杜兄台,我一直想同黄白英亲个嘴,却一直没有亲到,就为这个事,我心中一直梗起。”杜月笙和他的门人们听了这话,先是一怔,继而哈哈大笑。范傻儿也不恼,看大家笑,他也咧开大嘴笑。

黄白英是上海滩上有名的舞女、交际花,人年轻,舞跳得好,长得也漂亮。月前,杜月笙开家庭舞会,请了范绍增也请了黄白英。那天,到场的人很多。杜月笙专门把黄白英介绍给范哈儿。本来,范傻儿不会跳舞也不敢下场子,只是爱看。行伍出身的范傻儿什么时候跳过舞?到了十里洋场,第一次看到男女抱在一起跳舞时,眼睛都大了。他觉得很新鲜。男的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抱着漂亮女人的细腰,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在蓬嚓嚓、蓬嚓嚓的音乐声中走来走去。而且,抱了这个又可以抱那个,让他心跳不止,也艳羡不已。杜月笙家的舞场,又大又阔气,红红绿绿的小电灯在头上闪闪烁烁,像是暗夜中升起的满天星星,让他不由得想入非非。当明眸皓齿,打扮新潮,简直像是仙女下凡的黄白英走来邀他下场跳舞时,范傻儿一身都酥了。他很勇敢,立马就站起来,走上去,伸手不顾一切地紧搂着黄白英的细腰,下了舞池。在《何日君再来》类绵长、优雅的音乐声中,他抱着黄白英推磨似地转来转去。转了两圈,只听黄白英“哎哟!”一声,弯下腰去揉脚,这才发现,他穿在脚上的大皮鞋,踩在了人家黄白英的高跟鞋上……此后,他天天想着黄白英,念着黄白英;白天想,晚上更想,云里雾里的。

“算事!”杜月笙很豪爽地答应了下来。

“咣!” 于是,范傻儿同杜月笙干了第三杯。

范傻儿借酒盖脸,提出了同黄白英亲个嘴的要求,过后一想,他以为杜月笙之所以答应下来,是在大庭广众下不好扫他的面子而虚应一句。谁知,就在他回到重庆的第三天,黄白英竟亲自为他送上了门……从此,他同杜月笙的关系又深了一层。就在外表傻傻而实则精明过人的范绍增人财两得时,稳起不理的蓝文彬则倒了大霉。收的钱远不如“范傻儿”多,却因为拒不自首的蓝文彬,被刘湘枪毙。

王陵基喜欢老牛吃嫩草。他本是有妻室的,却不久前在万县讨了个川戏名角,年轻貌美,艺名红芙蓉的女子为妾。本来,红军已经处于劣势,被川军全面包围。年关将近,第五路军总指挥王陵基什么人都没有告诉,悄悄抛开队伍,梭回万县吃他的“嫩草”去了。红四方面军军事总指挥徐向前是何等样人!他瞅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发起突袭,很快撕开口子、拉开;局势急转直下,兵败如山倒!让有常胜将军之称的刘湘丢尽面子,前功尽弃。刘湘马上向蒋委员长请辞军职!蒋介石安慰了他,要他再接再励。蒋介石虽然没有治刘湘的罪,却借故将一个方面军总指挥的田颂尧的29军军长职撤了,遣职由他信得过的副军长孙震继任。同田颂尧一起治罪的川军将领还有好些。而这些都是刘湘不愿看到的。盛怒之下的刘湘让王陵基暂时离任,回重庆他的家中坐一段时间的冷板凳自省。如果不是看他曾经是自己的老师,在“二刘”决战中立过大功,决不止此。

蒋介石早就听说,作为刘湘左膀右臂的唐式遵、潘文华虽同为仁寿老乡,年龄差不多,职务一样,却是长期以来面和心不和。这是他私心窃喜的。他在与刘湘敷衍时,不时注意这两个人。而这时,川戏折子戏开演了,第一出是名震中外的《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