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青年和一个犹太青年一起去找工作,路上他们都看到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像没看见似的,径直从硬币上迈了过去,而犹太青年却激动地跑过去,将硬币捡了起来。

英国青年回头看见犹太青年的举动,心里不无鄙夷地想:“一枚硬币也捡,真是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英国青年高傲的背影,默默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是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不大,薪水不高,工作还很繁忙。英国青年一听是这种情况,不屑一顾地走了,犹太青年却兴奋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又在大街上相遇,犹太青年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仍在盲目地找工作。英国青年不解地问:“你这个连一枚硬币都看得上眼的家伙,怎么这么快就发财了?”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像你那样不屑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珍惜,怎么能发大财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件衣裳;古人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箴言谆谆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雷锋“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节俭的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成由节俭败由奢,只有勤俭节约,我们才能像故事中那个犹太青年一样,成为人生赢家。

父母从小培养男孩勤俭节约的意识,不仅有利于男孩生活习惯的自我养成,也有助于他将来的自我成长。一个有节俭精神的人,必定也会节约时间,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能脚踏实地地向着目标进发,井井有条而非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有些人认为,节俭就是小气,“斤斤计较”的人能有什么作为?“不在意小钱”才是有钱人的作风。这当然是一种偏见。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关穷富。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后,仍然坚守着节俭的原则。他说:“我有钱,但不意味着可以乱花。”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人格。

苏轼从21岁开始做官,在为官的40年间,他总是特别节俭,常常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在他被贬到黄州任职时,薪俸少到无法维持生计,他在朋友马正卿的帮助下弄到一块荒地,躬耕田间。为了节省开支,他把收入所得进行了周密的规划:把所有收入按月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然后把每份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苏轼把钱分好后分别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开支。对于每天的这一小份钱,他也要仔细权衡,能不花的坚决不花,只准剩余,不准超支。剩余的钱被苏轼积攒在一个竹筒里,以备不时之需。

苏轼细水长流、精打细算的花钱方式,确保了他在困顿的日子里,也不至于潦倒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田地,而且还有结余应对意外情况。这种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方式颇值得现代人借鉴。

节俭的人拥有强大的自制力和规划性,更容易成功。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从小培养男孩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男孩赢在成长的起跑线上呢?

一、父母要引导男孩树立节俭的意识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父母的天生具有一种奉献精神,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宁愿自己捉襟见肘,也不会亏待孩子半分毫。这种精神是伟大的,这种天性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可取。父母不管富有还是贫穷,都应教导男孩勤俭节约,不能让男孩养成“有多少花多少”的花钱习惯,更不能允许男孩用父母的血汗钱去纵情享乐。要让男孩从小懂得钱来之不易,教男孩学会有计划地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勤俭节约的典范

在家庭教育中,身教胜于言传,父母要用勤俭节约的行为影响男孩,用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男孩。父母在生活中首先要做到不攀比、不虚荣、不乱花钱、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废物利用、反对铺张浪费、提倡低碳出行等,男孩耳濡目染,自然会效仿父母的做法,选择节俭的生活方式。

三、让男孩参与到财富的创造中,体会挣钱的辛苦

要想教男孩学会节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男孩参与劳动,感受挣钱的辛苦。唯有如此,男孩才会珍惜每一分钱。比如通过让男孩勤工俭学,理解财富来之不易,感恩创造财富的人,把节俭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四、引导男孩把勤俭节约的精神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男孩在生活上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之后,父母可以引导男孩把这种惜物的精神贯彻到惜人、惜时、惜福上,科学、理性地利用好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父母更应该从小培养男孩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他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比如花和蜜,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