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一个9岁的孩子,竟然独自漂洋过海去留学。

我在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常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你怎么敢呢?

是啊,现在回想起来,我也觉得所有的事情就像是一个关于冒险的梦。可能是因为孩子什么都不怕,所以孩子往往都是最“敢”的。

未知却可想象的奇遇,是青涩又甜美的果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一旦拥有最无边无际的想象力,也就拥有了“重生”的机会。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父母的离异让我潜意识里想要逃避,也可能是因为我的心底里从来都不相信自己会止步于一个“差生”,9岁的我,对在新的国家、新的环境下的新人生,是无比期待的。

但事实总是残酷的。小学英语成绩曾经拿过45分的我,刚到英国,就被分到了最后一个班。新手村并不那么好闯,更何况我是新手中的新手。

与此同时,我也渐渐地形成了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并非当时就能清楚地认知到的,而是回看当初的做法时我总结归纳出来的。甚至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资源、提升自我了。

这个观念就是:将自己视作一个社会化节点,再去具体地实践和学习。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人文地理学中曾提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资本和社会位置都是动态且多变的。如果说社会是一张无形的网,那俯瞰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会移动的小点,当我们与他人建立了联系,就会形成一条线。随着社会经历越来越丰富,我们连接的点就会更密集,形成的网也会更大、更结实。

这张庞大的网,我们通常称其为“社会资本网络”。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在为搭建这张网而付出努力。

它并非很多人理解的功利性的网。“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对。社会资本网络错综复杂,“认识”和“认识”之间也会有天壤之别。

比如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理想职位通常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较为优渥的家庭环境让我的起步很幸运,不仅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从小我就可以看到母亲和她优秀的女性朋友,有人辍学后成功创业,有人成为优秀教师,也有人安于家庭主妇的生活。她们身上充沛、多元的力量,让我了解到了女性丰富多彩的可能性。

而且,在看到周围的很多同学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市级重点学校后,我也会深刻地自我反省,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想要独自去到英国重新开始,证明自己也有从0到1的能力。

利用好自己的社会资源,使用好自己的社会资本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突破当下知的局限性。

就像那个井底之蛙的故事——

当我们不觉得自己是一只青蛙的时候,世界就是头顶的那一小片天空。

而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就是那只青蛙时,世界就是井外的广阔天地。

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从井里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