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认为,学习英语是那把打开我学习之门的钥匙。

初到英国,语言不通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障碍。由于语言是生存的第一要素,所以我没有办法像之前在国内时一样“任性”,只能硬着头皮学英语。

由于英语不流利,导致我很难在学校里交到朋友。所以我很注意观察在课间休息时可以和谁说话,没想到最后发现最适合“尬聊”的人竟然是我的值班老师。

在多次对话后我发现,英国人聊天时原来有一个经典的“三部曲”。

首先,用天气来打开话题。

其次,客气地问候对方最近怎么样。

最后,礼貌地询问对方本周末的安排。

固定的聊天模式,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有些客套和无聊,但对于当时语言不通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甘露。在反复训练后,这种“死板”的对话场景,让语言不通的我顺利结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

此外,我也发现,引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把对方变成对话的主角时,他们都会很愿意与你继续分享。

放学后,我会厚着脸皮挨个拜访好心的邻居。细心的父母为我准备了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这让我每周都可以找不同的邻居练习对话。

我的邻居很多都是退休的善良长辈,他们幽默、有耐心,对小孩子相当宽容,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跟他们的交流,让我慢慢了解了英国的社会文化,同时也可以使用英语跟同学们顺利交谈了。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大胆与人交友、与人发生连接的重要性,更让我意识到,主动争取并愿意为自己发声的人,往往会很快被注意到。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成为校长办公室的常客,每个月在固定时间主动与校长和年级主任聊天。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受到学校的关注,获得资源上的支持,这让我觉得很荣幸,也庆幸于当初自己的主动。

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一件事:学习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会得到正面的回报。

这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要知道,此前的我一直以为学习能力是“天注定”的,但通过学习英语,我打破了这样的认知壁垒,开始真正正视自己了。

就如同前文中所提到的,我从固定型思维转换成了成长型思维。

学习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只是因为有些人提前掌握了方法,才会进步神速。所以,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是学习这块料”的人,而是每个人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块“料子”。

虽然我真正地“战胜”英语口语,花费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但在迈出舒适圈的第一步时,我欣然地选择接受挑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愿意和敢于突破自己,并且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