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女孩的真正含义

“女孩一定要富养,要不长大以后,人家给个棒棒糖就把她哄走了。”

“我也知道女孩要富养,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啊。”

“有钱就富养,没钱就穷养,怎么养都是养。”

在如何富养女孩这个问题上,许多家长都有误解。比如认为穷养的女孩没有见识,长大后容易上当受骗;或者认为家里有钱,才有条件富养女孩,家里没有钱,就只能穷养。

我想说,是穷养女孩还是富养女孩,其实跟钱没有太大的关系。富养女孩不是指物质上的娇纵,养尊处优的生活反而可能毁掉女孩。

日本女作家森茉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父亲森鸥外是与夏目漱石齐名的文学泰斗,他对自己的小女儿森茉莉宠爱有加,家里布置得像城堡,把森茉莉当公主一样娇惯。上学有专车接送,佣人给她打水洗脸,洗头也需要佣人服侍。她小时候看的童话书、吃的糖果、用的颜料都是最好的,一切都无比奢华,森茉莉由此养成了一生都改不掉的生活奢侈的习惯。

森茉莉18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已经结婚生子的森茉莉在婚姻上出现了问题,她不会打扫卫生、不会洗衣做饭、不会裁剪缝纫、不会照顾孩子,但她仍然像从前一样,喜欢买奢华的东西、过奢侈的生活。最终她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成了一位穷困潦倒的老太太。

富养女孩,并不是要给她公主般的待遇、豪门的背景、华丽的服饰,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往往会随着世事的变迁而烟消云散。森茉莉离开了父亲的庇护,再也没有能力过上富贵的生活。真正的富养,是让女孩成为一个自尊自爱、独立坚强、有思想有内涵、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洛克菲勒说:“能带给一个人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富养女孩,对父母来说其实是一种考验。考验其遇到突发状况时的应变能力,任务繁重时的抗压能力,情绪不好时的控制能力,与人相处时的包容能力……父母的生活态度和掌控命运的能力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父母勤劳、善良、坚强、乐观,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即使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也可以培养出积极向上、自尊自爱的女孩。

富养女孩,不应该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富养女孩,养的是高尚的品格、独立的人格、自信乐观的性格、深厚的内涵、开阔的眼界、良好的气质……《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一书中说,富养女孩,并非惯养女孩,而是要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精神上丰富其思想。所以富养女孩的“富”,主要不是指物质上的富有,而是指精神上的富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家庭都能满足女孩基本的物质需求,容易忽视的是其精神上的需求。

富养女孩,爱和管教缺一不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在养育女孩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女孩过于宠爱、溺爱,缺乏管教。女孩无论做什么都是好的、对的,即使女孩做得不好,也能找到为其开脱的理由,比如女孩考试考砸了,是因为试题太难;老师批评了女孩,是因为老师太苛刻;女孩跟同学发生冲突,是因为同学不讲道理……在这种无原则的溺爱中长大的女孩,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飞扬跋扈等问题。另一个极端是过度管教,不管出现什么问题,父母都让女孩从自身找原因;不管大事小事,父母不问缘由,先劈头盖脸地对女孩进行一通批评教育。时间久了,女孩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抵触心理。有自卑心理的,会变得胆小、懦弱;有抵触心理的,会变得一身戾气。父母应该把爱和管教结合起来,让女孩既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同时也要懂规矩,知进退,明礼守法,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富养女孩不是娇惯女孩,该吃的苦还得让女孩去吃,该受的挫折还得让她去受。只有吃过苦、摔过跟头,女孩才知道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应对,而不是躲在父母的羽翼下,由父母全权代劳。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所以即使家财万贯,父母也应该从小培养女孩的吃苦精神和抗挫折能力,这样女孩在长大后才不会因为稍有变故就被打倒。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给女儿写过“17条建议”,非常值得想要富养女孩的父母们借鉴。

1.停止怀疑自己;

2.停止消极;

3.停止拖延;

4.不刻薄;

5.不在外面吃饭;

6.不偷懒;

7.停止抱怨;

8.不那么自私;

9.停止浪费时间;

10.别随便做出承诺;

11.不做老好人;

12.不听讨厌的人说话;

13.停止浪费;

14.不乱扔垃圾;

15.别把任何事太放在心上;

16.该闭嘴时闭嘴;

17.停下来,深呼吸。

让女孩了解财富的来源

兰兰的家离幼儿园有两站地的距离,每天早上,兰兰都得坐公交车去上幼儿园。她看到住在幼儿园附近的小伙伴都不用坐车,就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在幼儿园附近买一套房子呢?”

妈妈告诉她:“买一套房子,需要很多很多钱。”

兰兰觉得奇怪:“需要钱的话,到银行的ATM机去取不就行了吗?”

女孩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在她看来,银行里面的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花钱的时候,尽管去取就可以了。她不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挣来的,银行里的钱并不是自己想花多少就可以取多少,而是你存进去多少才可以取多少。

许多父母纠结该不该跟女孩谈钱,担心过早地让她接触金钱,会使女孩变成一个庸俗的“拜金女”。其实金钱并不是洪水猛兽,越是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越要正确地引导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会有其他人取代你。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个10岁的女孩喜欢唱歌跳舞,妈妈就把手机拿给孩子玩儿。妈妈要用钱的时候,才发觉孩子将手机里的6000元打赏给了网络女主播。当记者问孩子在妈妈的手机上玩什么游戏时,孩子说,没玩游戏,就是听女主播唱唱歌。问她有没有花钱,孩子摇摇头说,没有。原来孩子只知道买币充值送礼物,却不知道这些“币”其实是用钱买的。

一、父母要让女孩尽早了解等价交换的概念

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向她解释清楚金钱的概念、货币的起源。说到金钱和财富,就要提到物品的交换。在人类早期,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天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根本没有多余的物品储存下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有些物品偶尔出现了剩余,也就出现了个别的、偶然的物物交换。发展到后来,物品交换成了常态,比如人们可以用自己种出来的谷物、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去交换手杖、鱼钩、竹筐等手工艺品。再后来,交换越来越频繁,然而因为受到交换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时候一次交换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货币就产生了。

二、父母要让女孩明白,金钱并不是凭空得来的

父母必须告诉女孩,金钱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要想有钱,就得拿东西去交换。这个用于交换的东西,也许是劳动,也许是时间,也许是脑子里的创意和发明。这样女孩就会明白金钱的概念,而不是对金钱一无所知。同时女孩也会明白,如果自己想拥有财富,就不得不付出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

有的父母会跟女孩说:“如果我们不去上班,哪有钱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结果,等到某一天父母由于身体不适或者别的原因没有去上班时,女孩就会说:“快去上班吧,不去上班就没钱给我买好东西了。”听到这样的话,父母肯定觉得特别扎心,但是这种情况是谁造成的呢?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怨不得别人。当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强调“我们上班就是为了你,我们这么辛苦地挣钱都是为了你”时,女孩就会把向父母索取金钱和财物,当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她不知道,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有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无一例外。父母尽早地让女孩了解钱是从哪里来的,有助于引导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让她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懂得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有些父母会向女孩灌输这样的理念:“我们吃苦受罪还不都是为了你?我们挣的钱,以后都是你的。”父母这么对女孩说,也许是在向女孩表达拳拳爱子意、殷殷父母心,结果却很容易使女孩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对夫妇离婚了,留下一个15岁的女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离婚时,夫妻双方明确商定房子归孩子所有,并且给她留下40万元现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将若干存款转至女孩名下,这些全走了法律程序,女孩自己也非常清楚。平时女孩要什么,爷爷奶奶都会竭尽全力去满足,对她百般迁就。

有一天,女孩拿着巨额存单去外面抵押了一笔现金当零花钱。家人得知后十分震惊,女孩却振振有词:“你们不是说这些钱早晚都是我的吗?那我现在用有什么不可以啊?”

家长不教女孩怎么挣钱、存钱、花钱,不让女孩明白金钱来之不易、用之有道,即使给女孩再多的钱,也会被她挥霍一空。因此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帮助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财富观念。

父母除了要让女孩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的之外,更应该教育女孩自立自强,用自己的能力去赚钱,而不是像寄生虫一样,依附于别人,妄想着不劳而获。

父母的金钱观对女孩的影响

教育家默尔克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所在,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所在一样。当一个孩子在各方面的教育都很好,却缺少了金钱教育,孩子未来可能会因为不懂理性花费而让自己的人生陷入困境。

金钱教育实际上是教导女孩正确地认识和了解金钱,理解金钱和人的关系。从本质上说,金钱教育是一种幸福教育,女孩的金钱观会影响其一生的幸福程度。

一、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有的父母花钱大手大脚,住店要住五星级酒店,吃饭要下好的馆子,穿衣服要穿名牌,背的包动辄成千上万,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不喜欢就扔掉……女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父母的影响下,渐渐养成了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习惯,不懂得勤俭节约,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还有一些父母,一辈子勤劳节俭,即使收入可观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这样的做法其实也不可取。

一个念中学的女孩,她的家境很好,父亲是一家工厂的老板,资产过亿,但对女孩要求极其严格,每次女孩上完舞蹈课,他只给女孩5块钱。女孩跳完舞以后,经常是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要是拿这5块钱去买水喝,就没有钱再买吃的了。所以每次下课后,当同学们相约着一起去吃东西时,女孩总是推脱不去。开始的时候,还有同学把吃的分给她,后来女孩觉得不好意思,一下课就独自躲得远远的,或者一个人先行离开。

女孩心里非常苦闷,不仅仅是这5块钱的事,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事情,让女孩觉得父亲在金钱方面非常小气,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后来她才知道,父亲小时候家境贫寒,吃了很多苦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在父亲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不满足、不安全的感觉,总是担心大手大脚就会把钱花光。

父母与女孩朝夕相处,父母的金钱观会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到女孩身上,让女孩在无意识中沿袭父母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所以要想帮助女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既不奢侈浪费,也不小气吝啬。

二、不要把金钱作为支配或安抚女孩的手段

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忙碌,长期不在家,便把女孩丢给长辈或者保姆照顾,为了弥补心中的亏欠,便给女孩很多零花钱;有的父母为了让女孩听话,每当女孩哭闹时,就给她买昂贵的零食、玩具、衣服,用物质上的有求必应,换取片刻的清静。

虽然金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是买不来爱。女孩需要金钱,但她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长期无条件地满足女孩的物质需求,就会让她产生一种错误的金钱观,觉得钱来得太容易了,哭一哭,闹一闹,钱就来了。一旦女孩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想要改掉就没那么容易了。

三、父母要教导女孩合理消费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一样,有的家庭富裕,有的家庭贫穷,家财万贯和一贫如洗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家庭。为了不使女孩耽于享乐、误入歧途,父母要从小教导女孩合理消费、量入为出。

如果家产千万以上,那么给女孩买一条昂贵的裙子无可厚非,因为家庭可以承担;如果家境普通的话,几十块钱的裙子也一样可以穿。父母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可以让女孩适当地参与决策,发表意见,让她学会精打细算、理性消费。

不懂得合理消费的人不仅会焦虑,还会引发家庭矛盾,有的女孩甚至深陷网贷陷阱,付出生命的代价。父母的金钱观会影响女孩的未来,不可掉以轻心。

教女孩学会存钱

在中国,每到逢年过节,孩子们往往会得到压岁钱,少的几百几千,多的几万。父母觉得女孩年纪太小,不放心把钱交给她保管,所以大部分家庭都由父母代管女孩的压岁钱。不过,女孩的钱跟父母的钱混在一起,时间一长,也就成为家庭共有财产了。其实要想将父母的钱和女孩的钱分开,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给女孩在银行开设一个储蓄账户。

给女孩开设储蓄账户,目的是让她认识到存钱的重要性。积累财富有两大途径: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女孩年纪尚小,在开源方面能力不足,但是可以学习如何节流,并将节省下来的钱存到银行。存钱从短期来看,可以培养女孩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期来看,能提高女孩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为她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荷兰,孩子出生后,父母就会给他们办理银行卡,或是制订一些长期的理财计划;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就会教他们使用网络银行,和他们共同探讨理财计划。在英国,5~7岁的儿童要懂得金钱的不同来源,懂得钱有多种用途;7~11岁的孩子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金钱,要认识到储蓄对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大多数银行都会为16岁以下的青少年开设特别账户。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戈弗雷在谈到储蓄时说,孩子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三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用来在超市和商店购买生活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较昂贵的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父母们可以借鉴戈弗雷的储蓄建议,将女孩的零花钱分成三份,将其中的一部分存到银行。

叶子小的时候,一从父母那里得到硬币,就塞到自己的储蓄罐里,储蓄罐满了就换一个大的,后来家里积攒了好几个装满硬币的大储蓄罐。父母无比欣慰,觉得叶子从不乱花钱,对女儿很放心。

等她大一点之后,父母开始每个月给叶子一些零花钱。有一天,叶子问妈妈能不能预支下个月的零花钱,妈妈这才发现,叶子迷上了精美的文具。文具店只要来了款式好看的新货,不管自己的文具是不是太多了,叶子都会买、买、买。

存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女孩小的时候之所以会乖乖地将钱存到储蓄罐里,是因为她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还不太懂得消费的乐趣。等她长大一点,可能就会想要可爱的娃娃、精美的文具、可口的零食、漂亮的首饰,有的女孩甚至喜欢充值玩游戏。

当存钱和兴趣相冲突时,女孩受年龄的限制,缺乏足够的自律性和克制能力,往往会选择更符合短期利益的行为,那就是花钱。所以,从女孩能不能存下钱这件事,也能看出女孩的意志力和延迟满足能力究竟怎么样。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女孩制订存钱计划,比如设定一个小目标。

叶子想去外地旅行,父母便鼓励她写下愿望清单,将其贴到床头。当她想要花钱时,就会想起自己的愿望清单,于是根据制定的存钱小目标,对手头的钱进行合理的支配,比如哪些钱可以存起来,哪些钱用作零花钱。

父母给女孩开设了储蓄账户、办理了银行卡之后,一定要尽到监管的职责,绝对不能撒手不管。

杭州曾经出现过一个真实的事件,卢女士给9岁的女儿办了一张银行卡,定期往里面打钱。有一天,当卢女士给卡里存钱时,发现本该有3万多的余额,结果只剩下1万多了。卢女士到银行查了交易明细才发现,女儿这几个月一直在玩游戏,把卡里的钱用来买游戏装备了。

卢女士给女儿办银行卡,本意是想教导女儿怎么跟钱打交道,让她从小学习理财知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结果钱被挪用去玩游戏了,这就完全违背了卢女士的初衷,也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所以父母给女孩办了银行卡之后,不能从此放任不管,应该继续跟进,定期关注账户的动态。

在教导女孩学习存钱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父母不必因噎废食。并不是父母不给女孩零花钱,这个问题就可以避免。出现问题,父母不要着急,而是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好好与女孩进行沟通,了解她真正的想法,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同时要有一些惩罚措施,比如半年或一年不再给女孩零花钱,或者修改银行卡密码,让女孩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教女孩学会精打细算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不少家长抱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对女孩提出的要求无条件满足。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不让女孩过得舒服一点呢?所以从衣服到文具,只挑贵的买,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车,时间久了,很容易使女孩养成好吃懒做、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江苏某地曾经在开学伊始举办过一个主题为“我的文具我做主”的活动。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多媒体设备,将22种经常用到的文具集中在一个虚拟的文化用品超市中,要求孩子们在10分钟内购买8件文具,总价格不能超过50元。在这8件文具中,必须包括三种必备的学习用具:铅笔、橡皮、三角尺。

很多孩子平时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很少留意商品的价格,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学会了怎么考虑商品的性价比以及如何做到量入为出。

这个活动颇值得父母们思考和借鉴。父母们在平时可以给女孩一些钱,让她去超市学着购物,或者和女孩一起列一张购物清单,让她知道,家庭生活用品的开销大致在什么范围。女孩从小就懂得精打细算,长大后肯定能成为过日子的好手。

一、教女孩学会精打细算,她才会更爱惜物品

为了让女孩知道如何支配金钱,做到爱惜物品,不乱花钱,父母应该引导女孩学会精打细算。

慧慧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经常给她零花钱,动不动就给她买零食、买玩具。家里堆满了亲戚送的各种玩具。有时候,慧慧自己也会花钱买玩具。

玩具多了之后,慧慧就不爱惜了。有个玩偶只是脏了一点儿,慧慧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还理直气壮地说:“再买一个新的吧。”然后花200块钱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新玩偶。

父母知道后非常惊讶,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养成了不爱惜物品、大手大脚的习惯。玩偶脏了,清洗一下可以接着再玩,随随便便扔掉实在是太浪费了。父母跟慧慧认真地谈了一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慧慧明白了,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不是风吹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随便扔掉东西,是不尊重、不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况且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精打细算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具备抗风险的能力。经过父母的教育,慧慧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二、父母可以教女孩记账

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助女孩确定一个目标,比如购买一双名贵的球鞋、完成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父母可以鼓励女孩每月将零花钱的一半或者1/3存起来。在记账的过程中,账本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女孩存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最初的时候,女孩可能会出现超支的情况,但是渐渐地她就会明白,如果大手大脚,几天就把零花钱花完了,不仅存不下钱,愿望实现不了,而且下半个月就没有钱花了。这种真切的生活体验,比什么说教都管用。以后她再花钱的时候,就会精打细算了。

三、父母可以教女孩做预算

俗话说:“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教女孩做预算,能使她学会有计划地消费。父母可以教导女孩运用50/20/30法则做个人预算管理。即将固定费用的总额控制在收入的50%以内,将20%的收入分配在一些对未来有保障的项目上,将30%的收入分配在一些比较自由的开销上。对于女孩来说,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给的零用钱、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等等,50%的钱可用于购买文具或者其他生活用品,20%的钱可以考虑把它存到储蓄账户之中,30%的钱可用于灵活开销。

记账和做预算,并不是光记录下来就没事了。女孩还应该做到回顾和分析,看看哪些钱其实是不值得花的。父母切记不要以账本为依据对女孩大肆批评,比如数落她:“谁像你这样大手大脚!”“你不知道爸妈挣钱多辛苦吗?你还这么花钱如流水!”父母如果经常拿着账本否定和打击女孩,只会让女孩下意识地对记账这一行为产生抵触心理,从此再也不肯记账,或者不让父母看账本,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消费去向。

需要说明的是,让女孩精打细算,不是不让女孩花钱。有的女孩矫枉过正,走入了理财的误区:早饭舍不得吃,文具舍不得买,千方百计想省下每一分钱存起来。还有的女孩为了买到最便宜的商品,不惜从城东走到城西。虽然省了几块钱,却浪费了时间,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精打细算是为了让女孩学会合理地驾驭金钱,是为了让她能够一辈子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让她变得抠门、小气。女孩花钱不能大手大脚,但也不能过分节俭。

教女孩学会理性消费

新学期刚开学,点点从学校回来后,就向妈妈哭闹着要一双新球鞋。妈妈经过询问才知道,点点的同桌穿了一双名牌球鞋,非常漂亮,点点羡慕不已,这才向父母索要一双新鞋。

女儿从什么时候开始崇尚名牌了?妈妈一边安抚女儿,一边自我反思。原来,妈妈每次去接女儿或去学校参加活动,都会有意无意地看看其他同学的穿着打扮。这个同学穿的衣服是哪个牌子的,那个同学穿的鞋子是哪个牌子的,妈妈都会品评一番。在这个过程中,点点也受到了影响,变得像妈妈一样,特别在意服装的品牌。

虽然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虚荣和攀比,但内心已经种下了虚荣、攀比的种子,这与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女孩一旦产生攀比心理,原本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扭曲。严重的还会产生嫉妒、仇恨等负面情绪。

一、父母要引导女孩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被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很多人崇尚名牌,追求高消费,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就会自卑、压抑、愤怒,导致心理失衡,或者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或者不择手段地想改变现状。女孩正处于学知识、学本领的阶段,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盲目攀比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名牌服饰并不能让一个人变得尊贵,用父母挣来的钱去买名牌行头不算什么本事,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本事。

二、父母要教女孩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父母要让女孩弄清楚“需要”和“想要”的区别,坚守以下几条消费原则。

1.去商场购物之前,列好购物清单;

2.不买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

3.不因为贪图便宜而买一堆没用的东西;

4.勤俭节约,不随意浪费。

女孩能不能做到理性消费,关键不在于花钱的那一刹那,而在于平时。如果能在平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那么女孩在消费的时候自然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不会因为贪图享乐或一时冲动而盲目消费。

三、父母要教导女孩勤俭节约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家经济条件好,根本没啥顾虑。孩子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没关系。”殊不知,理性消费是一种理念,跟有钱没钱无关。父母要让女孩认识到,没钱要节俭,有钱也不能浪费。不管家里有钱没钱,都应该理性消费。

英国有一个普通女孩凯莉,16岁时幸运地中了1700万彩票,她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买房子、买跑车、整容、文身、购物……由于她出手阔绰,所以身边聚集了一大批酒肉朋友。如此疯狂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使她遭遇了很多背叛和欺骗,最后丈夫也离开了她。年轻的凯莉成了一位单亲妈妈,逐渐厌倦了生活,感到非常绝望。她曾经两度试图自杀,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抢救过来。破产之后,32岁的凯莉反思自己的人生,认为自己中彩票时年龄太小了,缺乏基本的知识储备和眼界、见识,不仅不知道如何驾驭金钱,而且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合理的规划。

由此可见,女孩不懂得理性消费,即使手中有再多的金钱,也可能挥霍一空,最终穷困潦倒。

四、父母要对女孩耐心引导

父母在教导女孩理性消费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耐心引导。如果女孩暂时不能理解,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对她责备和打骂。

我的一位同事给她的女儿买了大量历史、地理、文学类书籍,可女孩就是不爱看。女孩喜欢看《游戏王》之类的漫画书,为此我的同事非常生气,她对女孩吼道:“那种书有什么好看的,看了能有什么收获?”

每次孩子想要买她喜欢的书,妈妈都不让买。女孩也挺倔强,偏要买,母女俩为此闹得很不开心。结果是妈妈坚决不给女儿买游戏类漫画书,女儿也不好好看妈妈给她买的书。

后来妈妈上了一次家教培训课,转变了育儿理念,带女儿去书店,专门买了一本《游戏王》。回家之后女儿特别高兴,抱着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个妈妈后来不无感慨地说:“孩子的想法跟大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大人做事情,非要觉得有意义才去做。在孩子看来,开心、快乐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事情。”从那以后,女孩也很喜欢看妈妈买的书,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

父母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不要一上来就责备或者打骂她,只要女孩不听话、不顺从自己,就认为她是无理取闹。父母这样做只会让女孩越来越叛逆。引导女孩理性消费,本来是为她好,打骂她却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女孩花钱越来越没有节制。

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都很难与金钱脱离关系。金钱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使人生锦上添花;用不好,会使人生雪上加霜。父母应该在女孩小的时候就引导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她学会理性消费。这样女孩在长大以后,就不会为金钱所困,也不会被它牵着鼻子走,在金钱中迷失自我。

女子爱财,取之有道

芳芳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晚上,妈妈在检查芳芳的书包时,发现她的铅笔盒里多了10块钱。平时家里给芳芳的零花钱,都不让她带到学校,妈妈便问芳芳这10块钱是从哪里来的。芳芳开始的时候吞吞吐吐,还不愿意说,最后在妈妈的询问下,终于说了实话。

芳芳在班里担任纪律委员,有时候会帮老师检查同学们的作业。芳芳的同桌是个男孩,平时调皮捣蛋,不爱写作业。有一次他的语文作业没有完成,被芳芳检查出来了。男孩对芳芳说:“如果你不告诉老师,我就给你10块钱。”芳芳后来没有告诉老师,同桌就给了她10块钱。妈妈听了感到十分震惊,但还是努力控制住情绪,没有在脸上表露出来,而是与芳芳做了一次耐心的长谈,让芳芳认识到了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危害很大。

女孩由于年纪小,许多时候分辨不清是非;即使能分辨是非,她们抵抗**的能力也非常弱,很容易犯错误。芳芳妈妈的做法就很好,通过教育让女孩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此远离不义之财。

金钱的确是个好东西,有了钱,你能买到吃的、穿的、用的;有了钱,你可以周游世界;有了钱,你可以去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金钱虽然大有用处,但是要用辛勤的劳动去换取,通过正当的方式去获得。如果采用歪门邪道,从小的方面来说,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德行有亏,被人诟病;从大的方面来说,很有可能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些道理,父母一定要对女孩讲清楚。

一、父母要教育女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女孩身边充斥着各种稀缺、珍奇的奢侈品,也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只要有钱,就能把这些高档商品买回家。有些居心不良的人就利用这一点,拿金钱来诱骗女孩出卖青春和尊严。女孩要是习惯了不劳而获、习惯了安逸享受、习惯了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得金钱,她就不愿意再过普通的生活,也根本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和辛苦,她就会被金钱蒙住眼睛,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女孩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去创造财富,获得报酬。

二、父母要教育女孩以正当的方式获得金钱

有一句话叫“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孩子以错误的方式获得金钱,父母不仅不批评教育,反而默许、包庇,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芒山盗临刑》讲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有个小孩,他到别人家去偷东西,回来后妈妈不仅没有责骂他,还问他怎么没有被人发现。孩子把经过讲了一遍,妈妈一个劲儿地夸孩子聪明。原本错误的偷盗行为,却得到了妈妈的夸奖,孩子分不清对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他做了小偷,以偷盗为生。在一次偷盗中,他被抓住了,这次他没有被饶恕,而是被判了死刑。

在临死之前,他提了个要求:要像儿时一样,再吃一口妈妈的奶。在妈妈给他喂奶的时候,他却一口将妈妈的**给咬掉了。顿时血流满地,妈妈失血而死。行刑的人问他为何如此狠毒,小偷说:“我小的时候,偷来一颗菜、一根柴,我妈看见了,不仅不责备,反而还很高兴,致使我分不清对错,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落得今天的下场。我恨她。”

女孩小的时候还没有偷盗的概念,甚至有时候分辨不清偷和拿的区别。父母应该承担起监护人应尽的责任,当发现孩子在行为上有不好的苗头时,一定要将其扼杀在萌芽时期。否则,一旦酿成大祸,后悔莫及。

三、父母要教育女孩不贪图小便宜

场景一:随着物价上涨,水果的价格也越来越高,有的妈妈既想让孩子吃水果,又不想花钱买,于是就带着孩子去超市的水果试吃处免费吃。

场景三:家长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见到稍微发黄的菜叶,家长都要剥掉,只买中间鲜嫩的菜心。

类似的情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家长看起来好像是占了便宜,殊不知,他们吃的是大亏,因为他们毁掉了孩子的未来。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什么就画什么。如果家长贪小便宜,孩子也会学着贪小便宜;孩子学会了贪小便宜,格局就会越来越小,做事只贪图蝇头小利,注定成不了大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每个人都喜欢钱,但是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哪些钱能要,哪些钱不能要。女孩也一样,要学会用正当的方式去赚钱,切莫贪图小便宜。用正当手段得来的钱,花得才踏实。

谨防女孩变成“拜金女”

拜金主义主张金钱就是一切,认为钱是万能的,时时想着钱,事事为了钱,为了得到钱可以不择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人为了钱,或夫妻反目,或骨肉相残,甚至践踏法律去偷去抢。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什么道德、法律、亲情、良知,全都可以置之脑后。一个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人,终其一生都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

拜金主义在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都可能发生。在富裕家庭,女孩更容易看到金钱带来的好处,那就是优裕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物质条件。由于很多父母错误地理解了富养女孩的含义,于是用金钱堆出一个“小公主”,吃要吃最好的,穿要穿最好的,过分注重物质生活。这类女孩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的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味地贪图享受,为了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会不择手段。穷苦家庭的孩子则容易自卑,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往往会用金钱和物质来填补内心缺失的部分。

很多父母喜欢用金钱对女孩进行激励:“期末考试考了100分,就带你去旅游。”“你把这件事做好了,零花钱翻倍。”这样做的后果是,当有金钱奖励时,女孩会动力十足;当没有金钱奖励时,女孩就会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致。当女孩眼里只有金钱,对其他美好的事物都视而不见,考虑任何事情都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时,一切就都变了味儿。

在贫困家庭,有的父母平日里会长吁短叹:“要是有钱就好了,有钱就什么都解决了。”时间长了,女孩就认为金钱是万能的,金钱能解决一切问题。要想改变目前的处境,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取金钱。于是,有些女孩为了利益,竟不惜出卖自己。

拜金其实还有另外一副面孔,就是吝啬。即使有钱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拼命地追逐金钱,疯狂地积累财富。

有一次母亲节,8岁的小木棉想给妈妈一份惊喜,就从自己的存钱罐里拿了20元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束康乃馨。当小木棉捧着康乃馨走向妈妈时,却受到了妈妈的呵斥:“为什么要乱花钱?你知道妈妈挣钱有多难吗?”听了妈妈的训斥,木棉觉得很委屈,一下子哭了起来。

木棉的妈妈也愣住了,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其实以现在的经济条件,每天买一束花也没有问题,但木棉的妈妈总是很焦虑,担心万一哪天没有钱了怎么办,活得没有一点安全感。

并不是所有的拜金主义者都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制,拜金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是将钱看得太重,过分节俭。

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里有一个经典的吝啬鬼形象—欧也妮?葛朗台。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无限的贪欲和极端的吝啬,他活在世上唯一的愿望就是追逐金钱、积累金钱,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玩弄金钱。贪得无厌的拜金主义,使得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人,而是一个只在乎钱的、冷冰冰的怪物。

对于年幼的女孩来说,她们的金钱大部分来源于父母,所以也就不存在不择手段获取金钱的问题。在谨防她们拜金方面,更应该注重的是盲目攀比。父母首先要不拜金,不虚荣,不去理会别人家的孩子穿什么品牌的衣服、用什么样的文具、在哪个培训机构上辅导班、假期去哪里旅游,等等。如果父母具有正确的金钱观,那么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女孩也不会跟人攀比,更不会趋炎附势。

父母在教育女孩之前,要先审视一下自己的金钱观念和财富观念,既不否认,也不夸大金钱在生活中的作用。父母的财富逻辑清晰、正确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女孩。否则连父母都左右摇摆,女孩就更无所适从了。

父母应该告诉女孩,幸福和金钱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研究者曾经在某高校做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的人认为幸福与金钱有直接关系,有钱就幸福,没钱就悲催。大部分人的金钱观是正确的,既不鄙视金钱,也不崇拜金钱。

幸福既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受。只有金钱没有爱,这样的生活不可能真正幸福;只有金钱没有道德,这样的生活不可能长久。在一个相亲节目中,有个女孩说,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这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她可能没想过,很多傍大款的女孩,最后都没有好下场。钱不是万能的,钱买不回青春,买不来健康,买不到真爱。虽然金钱与幸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千万不要把金钱和幸福画上等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