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及民间逸闻中,对雍正皇帝有“谋父”“逼母”“杀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色”“好谀”“任佞”等不同的评价与传说,总之,在后世学者与人民的眼中,雍正是一个采取不法手段篡政、屠杀兄弟姐妹的残暴无道的皇帝。
养心殿
那么,雍正的罪名是否成立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雍正是否毒死父皇
有一种说法:康熙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这话以伦理、法理、情理讲,既悖于情,也不合理。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周围条件分析,
这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二)雍正是否逼死生母
当时,雍正“逼母”说流传很广。雍正生母乌雅氏,生了三个儿子:胤禛、胤祚(5岁死)、胤祯。据传,雍正继位后,将胤祯调回北京关押起来,他母亲想见胤祯,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死在铁柱上。乌雅氏眼看亲生儿子胤祯被囚禁,作为皇太后能不生气吗?当时人们将雍正生母之死同他囚禁胞弟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
(三)雍正是否屠杀兄弟
雍正帝继皇位之日,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雍正的大哥胤禔、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胤祐、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十二弟胤祹、十三弟胤祥、十四弟胤祯、十五弟胤禑、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
大阿哥胤禔,康熙时就因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父皇,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对雍正来说,胤禔早就是一只死老虎,不足为虑,雍正十二年(1734)胤禔病死。
二阿哥胤礽,是被康熙帝废了的太子,禁闭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病死。
三阿哥胤祉,是一个不热衷皇位、一门心思编书的人。雍正继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私下发了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又将其爵位剥夺,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去世。
五弟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仍借故削其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
七弟胤祐,雍正八年(1730)去世。
八弟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雍正继位后,视胤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胤禩心里也明白,常忧忧不乐。对此,雍正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胤禩为亲王,胤禩的福晋对去祝贺的人说:“有什么值得祝贺的?我担心的是不要被杀了头。”这话传到雍正的耳朵里,便将胤禩的福晋赶回了娘家。不久,雍正又借故命令胤禩在太庙前跪了一昼夜,随后又削去了他的王爵,用高墙围禁起来,并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意思是“猪”。胤禩终被受尽折
磨而死。
九弟胤禟,同胤禩结党,为雍正所不容,被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并改胤禟名为“塞思黑”,意为“狗”,不久给胤禟定28条罪状,押往保定,命直隶总督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监狱备受折磨,最后,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也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夺爵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郁郁而亡。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继位时,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又借故将其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不久,又再降为国公,乾隆继位后才被晋封为亲王。
十四弟胤祯,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因此,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继位时,先不许他进城吊丧,后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父皇的景陵,继而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直至乾隆继位后,才将其开释。
十五弟胤禑,康熙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较好的有三人,即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胤祥,被雍正封为怡亲王,格外信用;胤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胤礼,被雍正封为果郡王,又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胤祥和胤礼早年加入过“雍亲王党”,所以备受重用。
康熙大帝英明一世,唯独没有解决好接班人问题,致使造成雍正即位后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局面,但翻开中国历史,历代王朝莫不如此,我们也不应因此对雍
正求全责备吧。
雍正登上皇位后,驭下的手腕之高,年羹尧像令人惊为叹止,从处置大臣年羹尧和隆科
多之事可见一斑。
年羹尧,字亮工,汉军镶黄旗人。从小就好耍枪弄棍,不安心读书,父亲年遐龄望子成龙心切,给他请了好几位教书先生,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谁知都被他给气走了。后来总算请来了一位能文能武的先生,这才把年羹尧镇住。在这位先生的教育下,年羹尧文武兼学,没过几年,居然也学到了一身本领,参加科举考试,竟然中了进士。然而,年羹尧的志趣却不在这里,他生性好动,好结交绿林豪杰,凭一身武功和才识,身边聚集了不少拜把兄弟。
后来,年羹尧结交上了四皇子胤禛,从此成了胤禛的心腹。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晋封为雍亲王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做侧室福晋,胤禛继皇位后,又册封年氏为贵妃,地位仅次于孝敬皇后。年羹尧在康熙朝任四川巡抚、定西将军,在青藏有军功。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逝,由第四子胤禛继位。由于康熙十四子允祯曾是雍正的皇位竞争对手,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时,胤祯以抚远大将军身份坐镇西宁。雍正为防不测,曾密令年羹尧就近监视允祯。这样,胤祯虽然不满于雍正继位,却因受年羹尧牵制,无法调动军队向东夺位。
隆科多,满洲镶黄旗人,其父为一等公佟国维,其妹为康熙的孝懿仁皇后。隆科多在康熙晚年任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在康熙去世和雍正继位过程中,隆科多的功劳在于防止留居北京的众皇子作乱。康熙的儿子众多,这些人虽各结党羽,而在反对雍正继位的问题上又都联合了起来,雍正当时在北京十分孤立。隆科多时任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辖兵一万多人,负责保卫皇帝,维护京城治安。由于他拥戴雍正,在他手中军队的威慑、弹压下,皇室众多的兄弟才没敢兴风作浪。
外得力于年羹尧,内得力于隆科多,雍正便顺顺当当地登上了皇位。
继位之初,他对年、隆二人褒奖有加,宠信异常,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掌握整个西北地区的边防大权以及人事、财政大权,还直接参与朝中重大政务的决策。雍正甚至不顾君臣关系体统,称年羹尧为自己的“恩人”,说什么“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之臣民也”,竟然以对年羹尧的态度,作为判断子孙臣民忠孝的标准。隆科多则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参与处理重大事务,是雍正在中央的左右手,雍正夸他是“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
臣也”。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两年左右,雍正便变脸了,说什么“近日年羹尧擅作威福,逞奸纳贿,朕甚恶之”,并直接向年羹尧发出警告:“外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明显地暗示他不会有好下场。果然,不久便命令年羹尧交出抚远大将军令,调任杭州将军,并威胁说:“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虽然年羹尧并没
年羹尧奏允唐至西安折
有“负”他,雍正还是不依不饶,撤了他的官,并公布了他的92条大罪,说他这92条罪状,可以将年羹尧处死30多次,但对他法外开恩,令其“自裁”(自杀),又斩其子年富,其余15岁以上的儿子都充军极边。
在整治年羹尧的同时,雍正也向隆科多下了手。虽然隆科多受赐一等公、吏部尚书加太保等,但仍被定41条大罪,命令在畅春园外建屋三间,永远禁锢。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年羹尧和隆科多二人,对雍正来说,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对他们自己来说,则是知进不知退,知显不知隐,泰极否来,
自酿成祸。
从对待同胞兄弟和近臣上可以看出雍正性格的两面性,说一套做一套,明一套暗一套,他的两面性格是他取得皇位的秘诀,也是他巩固皇位的法宝。当然,雍正作为一个政治家,我们评价他的功过是非,主要的着眼点不应是其性情品格,也不应是其皇位的获得是否正当,而应站在他对人类文明方面做了哪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