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石头喜欢玩积木。当他进入积木区时,发现已经有两个小伙伴在玩了,他想加入,对方说:“不行,只有我们能玩。”石头拿起了一块积木,立马就被抢走了,其中一个孩子说:“不行,我们搭房子要用,所有的积木我们都要用,你去玩别的。”石头气呼呼地走到教室中间,然后坐在地上,噘着嘴,开始默默掉眼泪。之后他拒绝去上音乐课,被老师批评了。
到了下午,石头发现上午拒绝他的小朋友正在挤颜料,于是他故意碰了那个小朋友,小朋友的作品被弄脏了,立马哭了。于是石头又被老师单独教育了。整个小组活动中,其他小朋友都完成了作品,只有石头没完成。因为石头这一天,都消耗在处理和他人的冲突上。
晚饭前,7岁的悠悠一个人在小区的活动区玩滑梯,这是她每天最开心的时候。这时,来了两个个子比她高的女生,她们手牵着手,对悠悠说:“你让开,我们要玩。”悠悠不敢说话,乖乖让开了,在旁边等着再次轮到自己。可那两个女生一直在轮流玩,根本没注意到旁边的悠悠,悠悠也不敢上去和她们说。直到妈妈下楼叫悠悠吃饭。悠悠拒绝回家,妈妈说:“可以明天再玩,不然饭就凉了。”悠悠委屈地哭了。这天晚上悠悠的安排被全部打乱了,手工草草收尾,绘本也没来得及看。
笑笑10岁,一天放学后她告诉奶奶:“今天下午,我的鼻子被同学打流血了。”奶奶马上打电话通知妈妈,妈妈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笑笑跟小乐追着玩儿的时候,踢了小乐,又压在她身上,小乐反抗时不小心打到了笑笑的鼻子。刚开始也没流血,后来笑笑跟其他女生玩的时候就流鼻血了。”
妈妈回家之后向笑笑询问经过,笑笑说的却是另一种场景:体育课的时候,大家在追着玩儿,笑笑不小心碰了一下小乐,小乐就一拳打到了她的鼻子,血流不止。其他人都没看到笑笑流鼻血,笑笑也不想跟老师说,因为她觉得“老师最近老说我调皮,老找我事儿,对我有意见”。
奶奶气得不行,一直对妈妈说:“看能不能联系到小乐的父母,笑笑流了好多鼻血。而且他一年级的时候就打过笑笑,为什么老欺负笑笑呢?”妈妈说:“我联系不上小乐家长,老师也处理过了。”奶奶说:“我想去找小乐问问,他不能这样子,打得笑笑流那么多血,一个星期也恢复不了。”最后爸爸也参与了讨论。
那一周,每天晚上家里都在谈论笑笑被打的事。而笑笑在家的锻炼、练字、写作业节奏都被打乱了,学习效率明显降低。这件事也暴露出笑笑跟老师之间关系紧张的问题,妈妈经常担心笑笑会被老师区别对待,但也想不出具体办法,莫名焦虑。
三个家庭,三场冲突,三个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这些家长都面临同一个问题 —— 当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如何帮他们学会处理冲突。
对于0~12岁的儿童来说,处理冲突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教会孩子处理冲突对家长来说同样有挑战。一旦孩子学会了如何有效应对冲突,他们将一生获益。根据皮尔逊教育网站调研,学会处理冲突能带来以下好处:
更理解自己,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通过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建立自信。
发展良好的沟通和谈判技能。
优雅地接受批评,并对不同观点持开放态度。
学会什么时候维护自己的价值,什么时候修正自己的价值。
明智地选择战斗。
不管是否同意,尊重他人的观点。
通过发掘彼此的共同点加强关系。
应对冲突的有效方法
3岁以前,孩子尚不能独立解决冲突,这时需要家长示范、指导、代办。对于3~12岁儿童,学习处理冲突有以下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
1.基本原则:事前演练,当场示范,事后反思
冲突发生得突然,很多时候当家长知情时,冲突事件已经成为过去时,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孩子做事后反思,即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做。然后跟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演练一下,为下次有效处理类似冲突做好准备。
当冲突发生时,如果孩子求助了,可以示范给孩子看此时应该如何化解冲突,或者教孩子化解冲突的具体办法。如果孩子没有求助,则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化解冲突,即使无法化解,也可以事后反思。在不涉及人身安全的条件下,不建议家长打断孩子的冲突化解。
2.基本步骤:STEP
①叫停(stop)。当冲突发生时,引导孩子想象他面前有一个红色信号灯,提示暂停,以此帮助孩子从争吵或情绪里走出来,待平复后,进入下一步。
②头脑风暴(think or brainstorm)。跟孩子展开头脑风暴,想一想有哪些解决办法。
③探索协商(explore and negotiate)。探索解决办法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如果这个后果涉及对方,那么对方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同意,这时就需要和有冲突的对方进行谈判。
④选择(pick up the best solution)。谈判之后,每一个解决办法所带来的后果,就变得清晰明了,这个时候需要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种。
以上四个步骤按照英文首字母缩写,可以被叫作STEP —— 正好是“步骤”的英文单词。
3.应对方法:冲突解决轮盘
对于3~12岁儿童,冲突解决轮盘概括的方法,可以有效化解绝大多数冲突。我们可以把这个轮盘贴在家里,事后反思时,借助轮盘进行头脑风暴,并讨论每一种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
图16 冲突解决轮盘
方法1:喊出“请停下”。
当孩子被欺负,比如玩具被抢了、被人打了时,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就是,鼓励孩子立即喊出“请停下”。原因有三:一是这三个字能威慑对方;二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多数情况下是无心之举,这三个字通常能制止对方的欺负行为;三是这三个字能避免孩子打回去,进而导致冲突升级。
方法2:转身离开。
如果孩子喊了“请停下”,对方还是不住手,该怎么办呢?最好的是转身离开。有人可能会说:被欺负就这么离开,多窝囊啊!通常情况下,窝囊是大人视角下的感受。如果大人不向孩子传达“转身离开=窝囊”,孩子就不会觉得窝囊。转身离开是一种明智的举动。他可以把时间用在快乐玩耍,而不是跟人纠缠上。
方法3:说出自己的感受。
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影响,可以唤起对方共情。孩子3岁或4岁时,可以使用简单的“我觉得……”的句式,陈述自己的感受。5岁以后可以考虑用更复杂的句式:“你……的时候,我觉得……”“因为……,我希望你……”例如:
“你拿走我的积木,我很生气,我希望你还给我。”
“你把颜料滴到我的画上了,我很难过。这是我画了很久打算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我希望你用纸巾把颜料吸掉。”
方法4:道歉。
如果孩子被打、被推、被欺负,孩子特别不甘心,该怎么办呢?教孩子对欺负者说“请道歉”。一方面,这能让欺负者意识到,他需要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承担后果;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
如果孩子冒犯了别人,且冒犯动作已经完成,这个时候要教孩子说“对不起”。这样做,一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合理的后果,避免他再次做出类似举动;二是被欺负的孩子得到道歉和尊重之后,他们也会很快和好如初。
方法5:换个活动。
如果孩子一起玩的请求被拒绝,可以换个活动。换个活动在发展孩子灵活性的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更避免孩子“一根筋”地盯着别人手里的东西。
方法6:做交易。
交易的前提是双赢思维。孩子可以跳出既定的“我想要”思路,从全盘考虑到每个人,想一想是不是有更好的玩法,让大家都能玩得更开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可以和对方交换。如果孩子在已有游戏上加入新元素,或者提议大家都能参与的新游戏,或者拿自己手里好玩的东西来交换,这样考虑到对方需求的提议都能顺利达成一致。
方法7:忽略冲突。
孩子间的很多冒犯行为大多时候是无心之举。如果不严重,且非故意,那么可以学习忽略这样的冒犯。比如被踩到脚、被碰到。忽略冲突同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过激反应,导致冲突升级。
方法8:轮流分享。
如果孩子想玩对方手里的东西,或者对方想要孩子手里的东西,可以提议每人玩5分钟。这样一来双方都有的玩,避免争执,而且避免了对方霸占着东西不放。
正确分享:防止冲突发生
冲突发生之后,要学会正确化解冲突,而化解冲突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防止冲突的发生。正确分享是有效的冲突抑制剂。儿童的社交冲突主要来自争抢资源(包括玩具或者公共设施),比如别人抢自己的玩具,霸占公共资源,或自己抢别人的玩具,不让别人用公共资源。学会正确分享之后,争抢资源的行为会大大降低,冲突也会大大减少。正确分享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己的资源愿意分享给别人;二是自己想获得别人的资源,知道用正确的方式请别人分享给自己。
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分享:
1.鼓励分享,但不强制
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要做到鼓励分享,但不能强制。
美国权威育儿网站zerotothree在一项全美家长调查中发现,43%的家长认为孩子2岁之前应该学会分享,而事实上孩子直到3岁半到4岁才学会分享。学习分享并不容易,如果期望合理且方法得当,孩子最终能学会自愿主动分享个人物品,并减少冲突。
3岁之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在发展中。他们正在学习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 很大程度上通过归属权来建立自我意识“我有故我在”。同时,“自我中心化”的孩子还会觉得“所见即所有” —— 我看到的东西都是我的。所以,如果看到一个2岁的学步儿抱着爸爸的平板非说是自己的,那不是自私,可能就是他在证明自己是个独立个体。所以让3岁之前的孩子分享是很难的。
3岁前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很弱。对他们来说,现在拿走一样东西就是永远拿走。他们想要的东西都是“现在,立刻,马上”,他们还不太能理解“等一会儿就还给你”的意思。所以让3岁以下的小朋友学会轮流的概念也很费力。一般来说,3岁之前的孩子如果不是霸占公共物品,可以不强迫他们分享。
3~6岁,随着孩子进入幼儿园,过上了集体生活,他们的社交范围扩大,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他们需要学会分享和轮流。这时的分享和轮流以外部诱因为主,即在大人的示范引导鼓励下,做出轮流分享的举动。同时他们也能在外部诱导的分享行为中体会到分享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比如把兔子玩偶跟朋友分享之后,一起玩过家家,挖兔子洞,这比一个人更好玩,所以下次他还会分享。如果以上两个阶段发展得顺利,6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自发地分享自己的一些私人物品了。
2.教孩子说出“能给我玩一下吗?”
关于怎么请别人分享给自己,可以教孩子说“能给我玩一下吗?”
如果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很可能出现“抢”别人玩具的行为。这时,如果处理不当,其他小朋友很快就不愿意和自家孩子玩了,而且孩子很难发展出道德感和规则感。孩子想要别人手里的玩具,可以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争取,可以说出“你能给我玩一下吗”,用语言去实现需求。如果孩子被拒绝后失望挫败,可以引导孩子用情绪管理法调节情绪。
3.尊重孩子的私人物品
分享的基础是物权意识。孩子清晰地知道了每件物品的归属 —— 这是我的,这是你的,这是大家的,才有分享的意识。对于孩子的私人物品,我们要把是否分享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不管孩子多大了,对于明确属于孩子的私人物品,我们都应该坚定地告诉孩子:“如果你分享了,你的朋友会很高兴,我也会很高兴。但这是你的东西,应该由你来决定是否分享。”
当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好处之后,他自然愿意主动分享。只有这种自发的分享才能内化为习惯。在家长强制下开展的分享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可能因为家长的强制,导致孩子对分享产生抵触。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放下“孩子表现自私,真丢人”的面子问题,发展孩子的物权意识和共情。
会不会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就是不愿意分享?会啊。不仅孩子会,大人也会。我一个朋友从不向外借笔,因为他有收集笔的习惯,每一支笔都是他的藏品,对他有特别意义。对我们有特别意义的物品或者价值重大的物品,比如收藏的笔、手机、车等,我们是不会分享外借的。孩子也有属于他们的“特别物品”,有可能是他们的安抚玩具,也可能是爸爸送的乐高套装。这样的物品,孩子不愿意分享,完全可以理解。
4.正向强化优于负向批评
对于分享,家长示范分享的好处,肯定孩子为分享作出的努力,夸奖分享行为,这种正向强化的效果远远好于批评孩子不分享的行为。
我们希望看到孩子分享,但不能强迫孩子自愿分享。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地一遍遍示范、引导、夸赞、邀请,直到孩子有一天忽然体会到分享的好处。
“我看到玲玲今天把她的变声鸭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玩,其他小朋友可高兴了。玲玲真好,我也想和玲玲做好朋友。”
“你想用妈妈的口红吗?这是妈妈的,妈妈愿意分享给你用一下,看到你高兴,我也很高兴。不过你只能在嘴巴上涂哦。”
“我看你今天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分享自己的3D打印笔,最后让其他小朋友快快地用了一下。进步很大啊。上次你都不让别人碰的。”
5.制止霸占公共物品的行为
如果孩子霸占公共物品不放手,需要立刻制止。孩子的私人物品,我们不强迫孩子分享。但是公共物品不属于孩子,孩子也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一直占着,这涉及边界 —— 公共物品必须和所有人共享。
孩子可能会在被制止后哭闹、发脾气,但他们最终能平静下来,并学会保持边界。而不制止,他们永远无法从“自我中心化”的认知里走出来,会在以后的社交活动中面对更多冲突。
前面三场冲突发生后,我和孩子或孩子家长进行了沟通,通过冲突解决轮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反馈。
我带着石头走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做了一次复盘。
我:“我知道你今天不高兴,老师想帮帮你,让你下次也能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
石头点了点头,不再扭来扭去、眼神躲闪,他放下了戒备,开始听我说。
我:“你想玩积木,但是他们两个不让你玩。你很生气,所以坐在教室中间开始哭鼻子。”
被我说中感受,石头开始掉眼泪:“他们欺负我。”
我:“他们做得不对,老师会去教育他们。现在老师先帮你。如果下次,他们不让你玩积木,你应该怎么办?”
石头一脸茫然,我指了指墙上的冲突解决轮盘。
石头马上说:“我应该暂停,然后想办法。”
我:“那你觉得你可以用哪些方法?需要的话,你可以看着冲突解决轮盘回答。”
石头看着墙上的冲突解决轮盘,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说出感受。”
我竖起大拇指:“这个方法很好呀。那假设我是两个小朋友,不让你玩积木,你要怎么说出感受呢?”
石头:“我太生气了。我希望我们一起玩。老师说过要分享。”
我:“说得很好。如果你这样说了,他们还是不听呢?”
石头:“我就去告诉老师。”
我:“对呀。你可以告诉老师呀。但是你没有告诉老师,而是一个人坐在教室中间哭。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帮你。如果你需要老师的帮助,你一定要说出来。”
石头点了点头。
我:“老师再教你一个办法。你可以跟他们做交易。如果你想个办法,让搭房子变得更有意思,他们肯定愿意和你玩。你最熟悉班里的材料了,有没有什么材料能让搭房子更有意思呢?”
石头马上走到柜子旁边拿出维修工具包,说:“老师,这里有锤子、起子、螺丝。他们的房子肯定要修理,我可以拿这个跟他们一起玩。”
过了一段时间,同样的场景,石头又被拒绝加入搭积木。他马上拿出维修套装说:“我给你们维修工具,你们让我玩积木。我们一起搭房子吧。”两个小朋友同意了。他们在一起不仅搭了房子,还给房子修了个停车场,石头还找来了辆玩具小车,停在停车场。
了解了若干应对冲突的策略后,悠悠妈妈找个彼此放松的时间,邀请悠悠复盘滑梯事件。
妈妈:“那天你不肯回家吃晚饭,是因为没玩够滑梯,你想再玩一会儿,但那两个姐姐又不给你玩,你很委屈,对吗?”
悠悠点了点头。
妈妈:“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悠悠摇了摇头,然后说:“妈妈在就好了。”
妈妈:“可是妈妈不可能一直在你身边帮你呀。不过妈妈可以教你方法,这样你一个人也知道下次该怎么办了。”
妈妈拿出冲突解决轮盘,指着轮盘,告诉悠悠:“你特别想玩滑梯,但两个姐姐不一定知道你想玩,这时你需要说出你的感受和需要。不然两个姐姐根本不知道。”
悠悠:“可是我怕。”
妈妈:“你是怕两个姐姐不听你的吗?”
悠悠用手使劲搓着自己的衣角,点点头又摇摇头,不说话。
妈妈:“你怕姐姐不听你的,又觉得自己不应该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吗?”
悠悠使劲地点着头。
妈妈:“如果两个姐姐不听你的,你可以换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做交易。如果你能想到什么办法,让你们三个人都玩得高兴,姐姐们肯定愿意和你玩。如果我是你,我会邀请两个姐姐跟我一起玩滑梯传情报,我想一个情报传给下一个人,最后看能不能传对,这个游戏人多了才好玩。”
悠悠看着妈妈,想了一会儿,赞同地点了点头。
妈妈:“那假设现在我正在玩滑梯,你也想玩,你会怎么说?”
悠悠:“刚才是我在玩的,我还没玩够,我也想玩滑梯。”
妈妈:“好吧,那我们一起玩,好不好?你排我后面滑。”
悠悠:“好。”
假装玩了几轮后,妈妈说:“我的朋友来找我了,我想和我的朋友一起玩,该我和我朋友玩了。”
悠悠什么都没说,走开了。
妈妈问悠悠:“你玩够了吗?”
悠悠摇了摇头。
妈妈:“没玩够为什么走开呢?”
悠悠:“还是算了吧,太麻烦了。”
妈妈:“走开也是一种解决办法。你不会感到很委屈吗?你可以选择走开,但是选择走开之后,依然要遵守我们吃饭的时间。”
悠悠看着妈妈,愣了一会儿,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
妈妈觉得这次沟通效果已经很好了,毕竟习惯躲避的悠悠,不会一下子就变得独当一面。于是妈妈夸悠悠刚才在角色扮演里表现得很棒,带她去超市了。后来妈妈又抓住几次机会,跟悠悠做了演练和复盘,有时还会拉着爸爸一起做。
一天晚上,妈妈陪着悠悠在楼下玩滑梯,又遇见了来玩滑梯的那两个姐姐。悠悠看了看妈妈,用眼神向妈妈求助,见妈妈没反应,乖乖让开了。不久,悠悠跑回妈妈身边,拿着自己的魔法棒,跑去跟两个姐姐说:“我们玩魔法棒接龙吧。我滑下来把魔法棒传给下面等着的人。”两个姐姐看到悠悠手里的魔法棒,同意了。悠悠用“做交易”的方法让每个人都玩得很高兴。
晚上妈妈问悠悠:“你怎么想到‘魔法棒接龙’这个好办法的?”
悠悠说:“我们这段时间体育课就在玩接龙游戏啊。”
妈妈开心地说:“把学校的游戏带回家,不仅让你玩上了滑梯,还让你交到了新朋友,太厉害了吧!”
悠悠一脸自豪:“就是。两个姐姐说下次她们也要带公仔来玩滑梯。”
笑笑妈妈向我求助之后,决定把注意力放在笑笑身上,她相信只要笑笑学会勇敢解决冲突,而不是摆出受害者的心态,等奶奶看到孙女的进步,自然就不再纠结是否要亲自下场教育欺负了笑笑的小朋友。
妈妈和笑笑一直都有非常高效的亲子沟通,于是妈妈决定直切主题:“你流鼻血妈妈很心疼,妈妈希望帮你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你说当时你在体育课上碰了小乐,小乐才打了你,对吗?”
笑笑:“对啊,但是当时是体育课,大家都在跑,很容易就碰到了。而且我没有跟小乐玩,他就这样打我,他一年级时就打过我,他凭什么打我啊?”
妈妈:“确实是这样。这件事情不怪你。我们都想尽量保护好你,可是我们不可能一直陪在你身边。你觉得怎样才能防止再次被小乐打?”
笑笑:“我就不理他呗,离他远一点。”
妈妈:“如果还是发生了意外的冲突呢?就像这次流鼻血一样,怎么办?”
笑笑:“我知道应该跟老师说,但是老师最近老找我的事,对我有意见。我说了也没用。”
妈妈:“什么叫说了也没用?”
笑笑:“老师不会相信我,就算老师相信我,她也不会批评小乐。”
妈妈:“老师最近确实批评了你好几次,那是因为你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老师批评你是希望帮你改正,而不是针对你这个人。被打以后,需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这样老师才能及时帮你。老师相不相信你是老师的选择,但是否告诉老师是你的选择。”
笑笑:“我说了,老师也不会批评小乐。”
妈妈:“是否批评小乐也是老师的选择,老师有自己的判断。你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才能更好地作出判断。”
笑笑:“那我下次告诉老师。”
妈妈:“是的,流很多血的情况下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除了离小乐远点,你还希望小乐做什么呢?”
笑笑:“我希望他道歉。”
妈妈:“那你可以跟他说,告诉他‘请道歉’。就像冲突解决轮盘里说的,要求对方道歉。”
笑笑:“我说了小乐也不会道歉。”
妈妈:“你怎么知道小乐不会道歉?”
笑笑:“上次小乐碰到我,我让他道歉,他都没有道歉。小乐就是不讲道理。而且他一年级就打过我,他就是故意欺负我。”
妈妈:“那你都知道小乐不会道歉,为什么还希望他道歉呢?”
笑笑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才说:“那他打了我,就白打了?又不道歉,也没人批评他?”
妈妈:“小乐还在学习怎么礼貌待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学习怎么礼貌待人。我们管不了别人,只能管好自己。妈妈上班的时候也要学会面对很多没有礼貌的人。你还希望小乐做什么吗?”
笑笑:“不希望了。我躲着他就行了。”
妈妈:“那你还希望老师做什么吗?”
笑笑:“也不希望了。老师估计都忘记这件事了。下次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再找老师吧。”
妈妈能感到笑笑还有点难过,但至少这次对话帮笑笑学会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方面,也初步打消了笑笑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妈妈决定给笑笑时间,不再过多干预。
当笑笑放弃让小乐道歉的想法后,也不再鼓动奶奶去找小乐给自己道歉了,奶奶也就不再纠结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