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完成于2017年末,而2018年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多端、波诡云谲、扑朔迷离,以及世人焦虑不安的心态,让我突然有一股强烈的使命感要尽快把这本书公布于世。正如前言所说,本书是要从全球化视角,基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思考,围绕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史论结合,通过阐述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发展进程及演变的规律;人的觉醒和角色变迁以及数字公民的诞生助力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跃升;文化对治理的贡献,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对于人类走进 “宇宙文明”新时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的积极意义;从经济全球化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一体化的全球治理的探索,从而让人看清这一切的终极目标都是指向人类最终的出路,真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

历史已经把我们带入了新的时代,不管今天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哪怕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蜿蜒崎岖,困难重重,目标遥远,但人类进步的车轮终将势不可挡。

本书的创作是基于集成创新思维,即首先思考写本书的初衷,我到底要告知世人哪些观点和真理,然后构思出主体思想和逻辑框架;再面向未来构想和思考。为了表述能够更加系统、缜密、精确,在内容部分集众人智慧,引用国内外知名前辈及专家们的创作和历史文献资料,其目的是要寻找出一颗颗璀璨耀眼的珍珠,向世人展现一串精美的项链。但本人知识和眼界的局限,可能处理得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本书为处女作,本人又是理工科背景,从未受过写作的专业训练和专家指导,在文风、格式、文法、字句等方面缺憾不少,敬请读者谅解,并帮助指出欠妥之处,本人将会在再版时予以采纳。希望这本属于当代人的书能够给人类、给未来带来一点点启示,能够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让大家看清前方的路。正如《道德经》所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本书封面借用了著名的“敦煌星图”局部,该图大约创作于公元649~684年之间,是已知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天体地图,由英国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于1907年在敦煌千佛洞珍贵手稿中发现,现存于不列颠图书馆。该图概括了北半球所能见到的大部分恒星,图中许多星座的名字及其文字描述提供了洞察中国古人日常生活所关注事物的线索,至今仍有不朽的传播价值。

封底古图名为“四海总图”,又称“天下图”,创作时间及作者不详,但此类风格地图最早现于16世纪。该图以被大海包围的“海内”大陆为描述对象,将已知的世界尤其是中国置于地图中心,世界的东西两侧各绘有一棵树,象征日月升降之地。

漫长岁月中,人类始终在探究天地之间的无穷奥秘,寻找着命运的真谛。过去,受到视野和活动范围的局限,人们只看到自己头顶上的那片天,只认识脚底下的那片地,因此才有了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之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治理的改革创新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而人类的不断自我觉醒则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论身处何地,我们始终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个地球。于是我们恍然大悟,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东方还是西方,天地从来就是一体,全人类的命运从来都是相互交织、相互羁绊、相互依存、一路同行。

如果说“敦煌星图”代表着“天”,“四海总图”代表着“地”,那么它们的结合则暗喻中西合璧,纵横古今,朗朗乾坤,天地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每一个地球人的归宿。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风雷激。”我们期待五洲四海的人们,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世界。机缘巧合,我选择了五洲传播出版社,希望把《人类命运:治理简史》传播到五大洲、四大洋。

2018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