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和浙江的民居与安徽民居不同,绝大部分位于平原上。江南气候温湿,雨水偏多,形成了河流纵横交错的水乡,再加上绵长的海岸线,确实是“鱼米之乡”。历史上中原地区社会动**、战乱频仍,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南下移民潮。这些移民大多选择富庶的江南定居,使江南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江南民居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大多建筑依水而建,形成了许多水乡市镇。人口的集聚使得土地紧缺,因此江南民居大多占地面积较小,建筑平面布置紧凑,二层楼房较多。由于经济文化发达,民居装饰上爱用与文人雅士有关的装饰图案,四字横匾和堂屋名号的使用也较多。江南民居的木结构,大多是穿斗式,少数是抬梁式,外立面粉墙黛瓦,素淡不失高雅。富裕人家的民居,宅前有田,宅深几进,宅后有竹林,一幅江南田园风光。我们且以吴江黎里、绍兴安昌、上海松江的江南民居为例说明。
1.吴江黎里
苏州吴江的黎里,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有2500年历史。嘉庆《黎里志》记载:“黎里,宋时号村。建炎时,遭寇焚掠甚惨,至元始成聚落。”黎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历史上出过状元1名,进士26名,举人61名,贡生43名。现留存明清及民国建筑近16万平方米,到处可见古宅、古庙、古桥、古廊棚,还有115条颇具特色的或明或暗的弄堂。黎里古镇有一条1900多米长的黎川河,毗邻而建的两岸民居,其貌不扬,但推开大门后却是别有洞天的江南合院。庭院深深,普通人家也有二三进,大户人家更是一进接着一进,有门厅、正厅、堂楼、厢楼、偏房等。知名的厅堂有寿恩堂、敬承堂、德芬堂、闻诗堂、承裕堂、德心堂、鸿寿堂、赐福堂、新蒯厅、鸳鸯厅、李厅等。厅与堂在汉代以前意义有别。关于“厅”,唐诗人刘禹锡《东厅壁记》曰“凡视事之所皆曰厅”;而关于“堂”,《说文解字》则曰“堂,当也,正当向阳之屋”。汉代以后厅堂连用,成为文人雅士的专用之辞。黎里这些厅堂(图1-11、图1-12),散落在各弄堂内,成为蕴藏在历史深处的珍宝。
周元理宅邸
周元理(1706~1782),清朝大臣。原在黎里浒泾弄有个五开间五进的寿恩堂,匾额上的字是皇帝御笔。周元理政绩显著,多次得到皇帝御赐的“福”字,一度官至工部尚书,在告老回乡前修建了这处七开间六进的宅邸,名为“赐福堂”。赐福堂占地面积2603平方米,建筑面积2862平方米,按中轴线布局建造,前后设3个仪门,由于六进,备弄深达92.9米。进深很深,三面建筑围合,采光和通风只能依靠院子。
徐达源故居
徐达源(1787~1846),清代嘉庆年间官至翰林院待诏。但他无心仕途而热衷书画,在京城为官仅一年就告归黎里,于这三开间八进的江南三合院里,过隐居士大夫生活。他结交名流,整理文献,著书立说,吟诗酬唱,笔墨流芳。徐达源曾经修编《黎里志》,著有《涧上草堂纪略》《南北文钞》《水利节略》等著作,被誉为“黎里第一文人”。徐达源的八进大宅为狭长形,仅靠每进院子获得采光和通风,旁边的备弄深长又暗光,这是江南弄堂的特色。继门厅、客厅后,第三进是徐达源夫人吴琼仙住所,她与丈夫都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弟子,著有《写韵楼诗集》,第三进客厅即“写韵楼”。徐达源住在第五进,名为“新咏楼”,三开间一厅两厢楼,厅堂竖有四根木柱。据他后人介绍,这些木柱均是金丝楠木柱。厅堂九扇落地花格长窗一字排开,长窗裙板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图1-13)。楼前为一石板天井,天井里花木葱茏,南侧矗立着一座砖雕门楼,门额四字依稀能辨,为“兰桂俱芳”。
2.绍兴安昌
位于绍兴西北处的安昌镇,是绍兴四大古镇之一,以植棉纺纱而闻名。安昌河道四通八达,滨河建街,棉、布、米、盐和水产品在此集散,形成民居与商市毗邻的建筑特色。小船穿梭的河流、姿态各异的拱桥、河岸边绵长的廊栅和幽深的民居,呈现出一幅粉墙黛瓦的美丽水乡画卷。安昌殷实人家民居叫“台门”(图1-14),建筑平面沿用中国传统四合院中轴线布置,由台门、二道门、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园地等组成,根据各家家境,有三、五、七开间,纵深有二、三、五、七进。台门是绍兴地区多进合院民居的代名词,台门外是黑漆大门,石框上有石雕,屋内柱、枋漆黑色,梁、椽、门漆红褐色再加上黑色(图1-15)。绍兴人尚黑之风,来自“绍兴三乌”:乌毡帽、乌篷船、乌干菜。黑色是一种凝重色调,代表神秘和高深,给人肃穆庄重和宁静安详的感觉。现安昌古镇留存台门建筑104处,有陈家台门、斯干堂、宝树堂、隆盛堂、敦诚堂等。
陈家台门
陈家台门始建于清朝,主人曾是官盐运使。该建筑分东西两路、前后四进,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屋70余间,大多是二层建筑,现为石雕馆。
娄心田台门
娄心田(1872~1944),晚清著名师爷。其宅院临河而建,门斗简练,庭院深幽,有四进。正厅堂名为“斯干堂”,选自《诗经·小雅》中“秩秩斯干”,是周宣王王宫落成时的祝颂之辞,寓意世世代代延续其统治。娄心田引用这句诗,意示书香门第世代传承。现辟为绍兴师爷馆。
谢家台门
谢家台门是晚清建筑,店铺与居所混合在一起,三进院落,台门、正楼、座楼,两侧东西厢房,穿斗式木架结构,硬山屋顶,因正厅“宝树堂”横匾而名之。现为民俗风情馆。
3.上海松江
松江地区人称上海之根,境内有长泖、大泖、圆泖和凤凰山、佘山、天马山、昆山、淀山等,被誉为“三泖九峰”,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东汉陆逊因功被吴王孙权封为华亭侯。此后近500年间,陆逊后代人才辈出,誉满江南。该地棉纺织业发达,唐天宝十年(751)设置华亭县。元代朝廷设松江府管辖华亭、松江和娄县。松江地区是盛产大米的江南水乡,也是漕运集散地,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存的古民居不少。目前,松江城内秀野老街还留存一大片明清时期的江南民居。
葆素堂
葆素堂始建于明代(图1-16),宅屋原主人是平湖县知县许嘉德,有五开间十埭九进,正厅梁架为江南特有“草架”,即“重椽复水”:前半部为两层屋面,可起遮阳作用;厅柱础为青石覆盆式,上置青右鼓形石踬,柱子粗壮,月梁厚实,曲线流畅,梁枋以云、鹤、荷、竹图案雕刻装饰。可惜宅屋曾经遭到损坏,仅留存正房和后宅楼,今用作幼儿园。
杜氏雕花楼
杜氏雕花楼原是清代嘉庆年间的绅士杜岭梅的宅第,四埭三进庭院式民居(图1-17)。第三进最为出彩。走进仪门,迎面是三合院两层走马廊木结构屋。木构件、门窗雕刻着中西图案,栏杆、雀替、斗拱和月梁处均有云纹、人物、鸟兽样浮雕,槛窗和格扇用的进口凹凸玻璃及彩色玻璃(图1-18)。目前房屋已经得到整修,成为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图1-19)。
王治秋宅、袁昶宅、瞿建康宅
松江名人辈出,在原华亭老街上平列三座宅院。
王治秋宅始建于明代末年,最初的屋主不详。清代湖北知府王治秋购得此宅,他的后代将其扩建成六进宅院。抗战沦陷时因拓建马路,门厅被拆。
袁昶为清代进士,进京历任方略馆、国史馆校对官,江宁布政使,太常寺卿等官职。庚子事变后,他因直谏主和,和许景澄、徐用仪等人一起被处决。后来案件昭雪,皇帝于宣统年赐予他“忠节”谥号。袁宅原为清嘉庆年侍郎赵永明宅第,为三开间七进院落,中轴线布置。第一进门厅为三开间,有7架楠门柱;第二进也是三开间,有9架楠门柱。
瞿建康年轻时是画家程十发好友,1946年他俩在松江同台唱《空城计》。瞿建康在上海某银行任高级职员,发迹后将松江清代宅院翻建。2005年,程十发配合松江华亭老街改造计划,亲自选点将与瞿建康宅毗连的老宅改造为程十发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