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山城被濛濛的雨雾笼罩着,湿冷的寒气透人心骨,史迪威本想去昆明多恩上校指挥部了解一下国民党驻云南军队的训练情况,可是一连几天飞机都不能起飞,他便干脆取消了去昆明的计划。

去到黄山蒋介石官邸的山路崎岖泥泞,史迪威为了具体落实反攻缅甸的计划,上去过几次,史迪威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有得到蒋介石的明确答复。蒋介石一定坚持要英国人同时在海陆同时反攻缅甸,中国军队才能投入,蒋介石那阴沉的脸色也跟这山城的阴雨天气一样,使史迪威一筹莫展。

史迪威得到有关消息,知道柯里,威尔基接连以总统特使身份访华,加上宋美龄访美(在史迪威的日记里称之为“猪婆”出笼。)都在总统面前大造召回他的舆论,总统现在几乎被他们左右了。史迪威感到自己很孤单,自己为了国家的利益在这里忠心耿耿地坚持原则,而总统对中国的真实情况又不了解,却在那里轻而易举地放弃原则,他真担心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被总统一脚踢开的人。

他几天来默默地喝过几次酒,拼命地吸烟,可是内心的烦躁却是无法消除的。

在一个黑得很早的雨夜,一辆十分气派的轿车驰进了盟军总部的院子,从车上跨下一个西装笔挺,戴着一副玳瑁色眼镜,一派学者风度的中年人。他目光冷静和高雅,他便是蒋介石的大舅子,中国金融巨子——宋子文。

宋子文与史迪威握手时显得那么潇洒适度,年初,史迪威动身来中国之前曾与这位风度翩翩的“国舅”有过接触,到中国之后还是头一次见面。宋子文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与自己的爱妻张乐怡在美国一方面享受着最豪华的生活;一方面又积极活动于美国政府各部门,为蒋介石争取了大量美国的援助。宋子文把多少美元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这是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但他在美国的确是腰缠万贯,首屈一指的中国巨富,这些矛盾已经反映到他们家族内部来了。

今晚宋子文来这里要谈什么,是礼节性的造访,还是来替蒋介石转达什么旨意?史迪威在心里琢磨着。

可是史迪威怎么会想到,这位权倾朝野,几乎可以与蒋介石共享中国的大舅子对自己已有的权势还不满足,还指望能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对史迪威说:“相信我,我是你在中国的支持者,只要我们通力合作,你改革中国军队的计划就能实现。说实话,我对中国现实的这套统治方法是无法忍受的。我们应该建立新式的军队,新式的国家,由有学识有能力的中国人来管理这个国家。”

史迪威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目光立即闪闪发亮起来,他差点惊呼起来,宋子文竟会站到自己一边来与蒋介石作对。他在美国不是大造过召回自己的舆论吗,怎么又说这种话,他怎么也闹不明白。

宋子文告诉史迪威说:“我认为应该在云南加紧训练装备30个整师的兵力,再按我们的要求配上干部,就掌控住了这个国家的关键。”

史迪威发现宋子文是想用掌握军队来进一步扩大他在中国的影响。史迪威不由得想到1933年宋子文在上海因为没有及时为蒋介石筹集到款项而使蒋介石那一次围剿红军失败,听说宋子文为此而遭受了蒋介石在政治上的冷落。在史迪威看来,这些矛盾正好是完成自己的使命所需要加以利用的。

宋子文与史迪威达成了协议(当然是意向性的协议),他们决定共同努力,把陈诚推上这支新式军队司令官的宝座,他们要铲除的对象指向了盘踞在军队里的何应钦的势力。史迪威尤为痛恨何应钦势力,那个曾使他在缅甸战场上受尽了屈辱的杜聿明是他最反感的中国将领,据他所知杜聿明就是何应钦的人。宋子文把矛头指向何应钦,这也正符合史迪威的心意。宋子文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蒋介石的权力,还是想削弱蒋介石,史迪威感到一时还无法闹清。

宋子文扶了扶眼镜说:“史迪威将军,请你注意,西安的胡宗南是中国军队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他所管辖的战区是专门封锁共产党的足足有四、五十万军队,你可以设法用援助的方式给他一些好处,与他建立起关系,如果你能把他争取过来,对你的事业也是大有好处的。”

史迪威简直好几个月没有这样好的心情了,他对宋子文说:“关于陈诚任命为云南远征军司令的问题,我将派多恩上校与你做进一步的商议。至于陕西方面胡宗南将军那里,我会设法与他进一步联系的,不过我担心这样的活动要让委员长知道了,一定会引起麻烦的。”

宋子文会意地笑了:“这事开始时我们当然要注意保密,可是一旦事情办成了,他也会高兴的,中国的事办好了,不都是他的荣耀吗?”

“对宋先生这种主动配合的精神,我是十分高兴和满意的。真要感谢上帝了,在这种时候给我送来了这么一位朋友。”禁不住拿出了白兰地,与宋子文对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