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1944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德指挥下,展开的越岛争夺战正向着日本本土步步推进。在海陆空三军十分协调的配合下,新几内亚的东端已为美澳联军攻占,残余的日寇阵地在美军强有力的火力攻击下渐渐缩小。所罗门群岛的主动权也掌握到了美军手中。海军上将尼米兹开始集中美国海军主力舰只,突破日本舰队在赤道附近各个岛群之间构成的前哨阵地,向日本本土推进。
蒋介石也看到了这种局面的发展将会对中国战场带来的影响。美国人将从太平洋上利用制空制海权从日本手里把一个小岛一个小岛地夺回来,加之美国最近研制的远程轰炸机投入战争,美国人完全可以不用中国作跳板,便可直接轰炸日本,英美国家又把战略的重正点移向了欧洲。中国战场的地位很快就会跌落下去,战争眼看就要结束。蒋介石何曾不也想快一点结束这场战争,可现在他却希望能够把时间再向后推一些才好。因为目前正在开始扩大的飞越驼峰的物资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些物资有的囤积起来,有的通过其他手段在黑市上变成了黄金,这些对日后与中共的决战无疑是有好处的。蒋介石也曾扬言要退出战争,以此来要挟罗斯福扩大空运物资,可是他知道如果自己真要退出这场战争,不仅再也得不到美援物资,以后也免不了跟着日本一起成为战败国。那时,不仅授共产党以把柄,使他们得以更大的发展,甚至全国民众就是国民党中许多人也会起来反对自己的。“退出战争”,说说气话,吓唬一下罗斯福还可以,如果真要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经过反复权衡,蒋介石终于把冷落了好几个月的大舅子宋子文请了出来,让他替自己拿个主意。这位大舅子凭着自己的判断认为,只要中国在打仗,美国的物资就不会停下来的,因为放弃两栖作战诺言的是罗斯福自己,而不是在中国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全力参与缅北的攻势,就会使美国人在道义上更加不利,中国在外交上则更加主动。蒋介石基于这些原因,同意史迪威带领驻印部队由印度东北角进入北缅。这样也可缓解一下德黑兰会议以后蒋介石和罗斯福的僵局。
史迪威带着蒋介石的命令回到了利多。驻印军的38师和22师都已经基本在这里完成了集结,前线部队已经推进到了于邦附近。筑路队伍也沿利多向前线修筑了几十公里简易公路。部队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但越是接近日军第十八师团的防卫圈边缘,部队的行动越是小心谨慎,后来干脆停止了前进。史迪威的参谋长波特诺告诉史迪威,说这些部队是在等待蒋介石的命令。
史迪威也知道这些部队实际上受着蒋介石的遥控,部队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得到蒋介石的批准。为了使蒋介石下决心投入战争,看来必须动员英国人很快投入“泰山方案”的行动才行。
史迪威在德里会见了蒙巴顿海军上将,这位英俊潇洒,很善言谈的英国勋爵,在关键问题上跟他的前任韦维尔一样,举棋不定,毫无具体的行动。
蒙巴顿在史迪威的紧追不放的情况下说:“我认为缅甸北部就像是一座坟场,最不利于我们机械化部队作战,而对日本人来说则是最好不过的竞技场所,他们比我们更适应丛林作战。而且现在欧洲登陆还在准备,我们抽不出那么多的舰船和飞机来缅甸,去为蒋介石打开一条陆上的通道。”
史迪威敲着桌子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你们目前怎么执行‘泰山方案’,我们的部队已经出动了,现在是看你们的时候了。”
蒙巴顿显然是在躲闪这个关键的问题:“蒋介石单独要求执行‘泰山方案’,并没有征得我们的同意,我们在开罗会议上商定的是‘海盗方案’。不过,我们也并不反对执行‘泰山方案’,只是要给我们时间才行。”
“没有时间再给你们了,现在中国军队在崇山峻岭里每进展一步都有很大的困难,18师团已经准备进行顽强抵抗,他们正期待着你们的配合。”史迪威十分严肃地指出。
蒙巴顿沉默了。
史迪威有些急躁了:“我希望你们采取的是行动,你们不要胆小到它记了你们大英帝国当年的精神了。当年克莱夫不是只用了123个士兵就征服了整个印度吗?”
蒙巴顿涨红了脸,情绪十分激动:“史迪威将军,请你注意这种说话的方式。”
史迪威一把抓起桌上那些蒙巴顿拿出的各种图表扔在地上:“你的这些东西都是为了你们找借口而拼凑出来的,根本骗不了我。如果你是军人,应该知道这样是可耻的。”史迪威站起就向屋外走去,这时蒙巴顿低声说道:“你站住。”
史迪威停在了门边。
蒙巴顿终于忍耐不住了:“我们准备把温盖特的远程渗透部队派往北缅,另外我们将沿阿拉干海岸派出部队进攻若开,我想这些对你们在北缅的行动是会有所帮助的。”
史迪威回过身来,脸上终于显露出了微笑:“这才像蒙巴顿勋爵应该说的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