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传统戏曲常用的办法。
前人诗词,拿来就用。只要贴切,以故为新。不但省事,较易出情。
《裘盛戎》剧本,写“**”的动乱,抄家打人,徐岛上唱:
家家收拾起,
户户不提防。
父子成两派,
夫妇不同床。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茫茫九万里,
一片红海洋。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昆曲流行时期的成语。“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是杜甫诗。徐岛是戏曲编导,他对这样的成语和诗句是十分熟悉的,所以可以脱口而出。剧中的掏粪工人老王,就不能让他唱出这样的词句。
摘用前人诗句还有个便宜处,即可以使人想起全诗,引起更多的联想,使一句唱词有更丰富的含意。《裘盛戎》剧中,在裘盛戎被剥夺演出的权利之后,他的挚友电影女导演江流劝他:
这世界不会永远这样的不公正,
上峰何苦困才人!
人民没有忘记你,
背巷荒村,更深半夜,还时常听得到裘派的唱腔,一声半声。
谁能遮得住星光云影,
谁能从日历上钩掉了谷雨、清明?
我愿天公重抖擞,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最后两句,上句是龚定庵的诗,下句是杜甫诗。有一点诗词修养的读者(观众)听了上句,会想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听了下句会想到“正是江南好风景”,想到春天会来,局势终会好转。这样写,省了好多话,唱词也比较有“嚼头”。
有时不直接摘用原诗,但可看出是从哪一句诗变化出来的。《擂鼓战金山》写韩世忠在镇江江面与兀术遭遇,韩世忠唱:
江水滔滔向东流,
二分明月是扬州。
抽刀断得长江水,
容你北上到高邮。
抽刀断不得长江水,
难过瓜州古渡头。
江边自有青青草,
不妨牧马过中秋!
“抽刀”显然是从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变出来的。
脱化,有时有迹可求,有时不那么有痕迹。《沙家浜》“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汲江煎茶》“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脱化出来的。这种修辞方法,并非自我作古。
要能做到摘用、脱化,需要平时积累,“腹笥”稍宽。否则就会“书到用时方恨少”。老舍先生枕边常置数卷诗,临睡读几首。我们应该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