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后宫佳人,其实没有武则天想象的那么多。但是每一个,都高贵不可侵犯。先说他出身名门的大老婆——王皇后。

王皇后出身于当时的高门大族——太原王氏。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世家大族中,有“五姓七望”最为尊贵。哪“五姓”呢?崔、卢、李、郑、王。在五姓之中,崔姓和李姓都分别有两支最显贵,合起来就成为所谓“七望”,他们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这七望在当时是贵族中的贵族,社会地位显赫,王皇后就出身在这样的一个贵族之家。

在唐朝,若是能娶到五姓人家的女儿,比招驸马还荣耀。

唐朝有个宰相叫薛元超,就是前几回提到的在长孙皇后死后照顾李治的薛婕妤的侄子。这薛元超官至中书令,他晚年时说,我这一辈子是富贵已极,没什么可追求的了,但是有三件事特别遗憾,哪三件事呢?第一,没能是进士出身;第二,没能娶五姓女;第三,没能修国史。

因为门第高贵,所以全国上下谁都想和他们攀亲,连皇室也不例外。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长公主就嫁给了王皇后的从祖父(就是祖父的兄弟);从母系方面讲,王皇后的母亲后来被封为魏国夫人,出身于河东柳氏,她的舅父柳奭当时还担任中书令(负责中央决策,正三品)。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这就是大诗人柳宗元自称“柳河东”的来历。但到了永徽年间,王皇后被“清算”以后,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安史之乱时,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王皇后除了出身高贵,还是一位出名的美人。因此,她的从祖母——李渊的妹妹、李世民的姑姑同安长公主把她推荐给太宗,选为晋王李治的妃子。前文提到,太宗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临死前还称她和李治是一对“佳儿佳妇”,希望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多加照顾。

但是讨公爹喜欢不一定讨老公喜欢,她的性格让李治“敬而远之”。

《旧唐书·王皇后传》记载,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就是说她生性庄重刻板,不善于讨好上面(指皇帝李治)和笼络下面(应指一众宫女宦官了)。

王皇后是以其出身高贵、淑静贤德而被立为皇后的。她美丽端庄,知书达理,又很有教养。如瓷娃娃般的脸上每个部位都长得异常美丽。她美丽的脸像个石膏像,极少有表情,更难见到笑容。因其出身名门,又多了一份目空一切的高傲,她总是非常矜持,端庄沉稳,不会去刻意讨好任何人。这是大家闺秀的性格和风范。

可是,李治是个性情中人,多情而敏感,注重儿女情长,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文学青年,他需要的是温柔可人的梦之乡。他很想跟王皇后卿卿我我,可王皇后始终是那么的一本正经,久而久之,他就会感到厌烦。

直到李治当皇帝,王皇后的生活都还算是一帆风顺的。十四五岁,当晋王妃;后来随着晋王成为太子,又荣升为太子妃;太子即位,她再升格成皇后。可以说是平坦之极、幸运之极。然而上天赐予她一个高贵的出身和美丽的容颜,却没有给她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丈夫的爱,她始终没有得到李治的心。感情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有时候和出身、相貌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它和个人性格和魅力有关。感情讲究的是缘分。

因为很少亲热,当然就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无子。结婚多年,没有给李治生下一儿半女。在中国古代,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道理,王皇后贵为皇后却不能生育,这成为她一生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不受宠爱而不生儿子,因为没有儿子更加失宠。

相比较之下,另一个风情万种的妃子更讨李治欢心,她就是萧淑妃。

萧淑妃是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而且特别会来事儿,美丽动人,又天性活泼,妖痴可爱,所以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李治的魂勾走了。

高宗像是个笨孩子,那些罗里罗嗦的老顽固们看得太紧就设法逃避,而逃避的地方便是淑妃宫。萧淑妃的次女宣城公主生于贞观二十三年,正值李治即位前后,这说明她是李治当时最宠爱的人。她当年宠冠后宫,接连给李治生下了一儿二女,此刻,在所有妻妾中她的生育数量是最多的(后来武则天给李治生了六个孩子)。

李治即位后,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一,大赦天下,大封朝臣。正月初六,把太子妃封为皇后,萧良娣封为萧淑妃。按唐朝的宫廷制度,皇后之下有四妃,分别是贵、淑、德、贤四妃。

淑妃姓萧,也出自高门大姓——南方贵族兰陵萧氏,她的祖上是南朝后梁皇室。萧氏家族当时也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另一个是大唐开国宰相,李治的太子太保萧瑀。

顺便提一下,李治即位前后除了宠爱萧淑妃外,还宠爱徐婕妤,徐婕妤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之前的竞争对手徐惠的妹妹。

萧淑妃比其他人更有优势的一点是——她有儿子。

李治即位前有四子二女,分别是长子李忠,次子李孝,三子李上金,四子李素节(萧淑妃所生),两个女儿分别是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萧淑妃所生)。其中长子、次子、三子是李治与宫人刘氏、郑氏、杨氏所生,宫人就是地位较为低下的宫女,没有任何名分,因此她们的儿子永远是庶子。

永徽初年,李素节被封为雍王。

这可不得了!这雍王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原来,雍指长安,雍王的管辖范围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雍王就相当于首都长安市市长,这个职位仅次于太子。

按照惯例,雍王一般不会封给妃嫔生的儿子,而是封给皇后所生的除了太子以外的其他儿子。

李素节是李治所有儿子中职位最高的一位,如果时机成熟,他很有可能被晋升为太子,太子即位后,他的生母就成了皇太后,虽然王皇后也会是皇太后,但到底不是亲妈,屈居第二。

如果不出意外,事情会按照这种态势发展。王皇后感到极度不安。

她心里虽然愤愤不平,但拿萧淑妃毫无办法,谁让自己的肚子那么不争气呢?她越难过,就越仇恨萧淑妃。她和萧淑妃争风吃醋更是家常便饭,而萧淑妃恃宠而骄,也毫不示弱。

在李治一厢情愿里,他希望自己是一条鱼,而那些女人们都是鱼食,他游到哪儿吃到哪儿,可惜世上没这么便宜的事。在女人中间,他总是左右为难。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治便是陷在后宫女人如此争风吃醋以至争权夺势的旋涡里,很苦恼,他听到王皇后哭诉时,觉得这个女人很可怜;面对着萧淑妃和可爱的素节时,觉得素节应该当太子。

李治的心绪剪不断理还乱。他因苦恼而苦痛,因苦痛想要逃避。逃到那儿去?感业寺。

自那天之后,李治便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思念。一有机会,他就会去感业寺看那个朝思暮想的妙人,而又因重重障碍不能与之真正相爱的现实,就更在他的苦痛中平添了很多悲哀与绝望。李治爱上了和武则天**的刺激感,用“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有时偷得着有时偷不着”来形容李治的心态,是最恰当不过了。

时间一久,后宫之人当然也就知道了皇帝的行踪。但是,她们之间已经剪不断理还乱,哪儿还有空理宫外的莺莺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