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废了,中宫不可一日无主。六天之后,十月十八日,许敬宗联络百官上表,恳请立武则天为后。
这正中李治的下怀,他当即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李治在诏书中这样写道: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大意是说:“武氏的先世功勋卓著,声望极高。武氏因才华出众、品德高尚被选入宫,在宫中的声望很高。朕昔日为太子,常在先帝身边侍从,亲眼看到武氏勤勉谨慎,从不与嫔妃相争不睦,人缘好,人气高,富有团队精神。先帝经常为武氏的行为垂赏赞叹,才把武氏赏赐给朕。就像当时宣帝把自己的宫女赐给皇太子一样。所以,朕要立武氏为皇后。”
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李治的这番谎话,完全是针对反对废王立武的声音提出来的。他这么说是掩耳盗铃,因为天下人不是傻子。可无论怎样,这个皇后武则天是当定了!
这道诏书也是出自许敬宗的手笔,与其说是措辞巧妙,用典精致,毋宁说是一通挟嫌含怨的回应之词。
本来,反对派反对武则天的那些理由可都是冠冕堂皇,板上钉钉,恨不得将武则天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得超生:第一,武则天出身低;第二,武则天不是先帝为李治所娶;第三,武则天侍奉过先帝,有历史污点。这篇诏书针对上述三点一一驳斥,且弹无虚发。
反武派说武则天门第低微,这个诏书就强调她是功臣之后,本朝勋贵;反武派说武则天不是先帝所娶,诏书就说她是唐太宗因为唐高宗孝顺懂礼而赐予他的,因此也符合先帝的意志;反武派说武则天侍奉过先帝,诏书就把武则天比做王政君。
前文讲过,王政君是汉宣帝的宫女,因为太子刚刚死了心爱的妃子,宣帝就把她赏赐给太子,作为安慰。这个太子就是后来的汉元帝。王政君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后来生了儿子,成了皇太后,一生荣宠尊贵。
武则天经过十八年的不懈努力,从一个宫廷文秘攀登到女性最高职位——皇后,这确实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关键是,她能让李治死心塌地爱上她。
还有,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需要关键人物的支持,团结和争取过来的人就是你的朋友,他们会帮助你打败竞争对手。正是通过这种手段,武则天成功当上了皇后。
当然,这场硬仗的胜利,原因太多了,还有对手自己的疏忽。
回顾这场没有硝烟却意义深远的战争,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臣们是太过自信,也太轻视对手了。明知道王皇后已经因为小公主之死而失宠,王皇后的舅父柳奭也因此罢相贬黜,仍然没有一点点警觉意识,严重低估了武昭仪的野心和能耐,从而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其次,长孙无忌掌政多年,虽然权倾朝野,却也树敌无数,对其专权垄断心怀不满的大有人在,只是被掩盖在一片喝彩声中罢了。
长孙无忌没有军队的支持,当然会束手无策。道理大不如拳头硬,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昔日西汉权臣霍光便是靠了军队的支持,就算他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秘密毒杀了原来的皇后许皇后,汉宣帝也只能忍气吞声。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长孙无忌虽有私心,但对李治并无加害之意。否则执政多年,在军队上安插收买几个亲信并非难事。忠吧,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小命不保;不忠吧,背上千古骂名。
历史上通常都会认为这是武则天施展媚功的结果。反正在男权的世界里,所有的错误都是女人造成的,商纣王暴虐是妲己勾引的;吴三桂反叛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难道她们身边的男人都是半身不遂的植物人?必须承认,李治对事情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武氏再度入宫之后,能在短短数年间,由侍女而宠妃,最后夺嫡成功,正位中宫,除了她本身的聪明机智,以及李治对她确有真感情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李治本身跟顾命大臣们之间有嫌隙,一直希望能找机会摆脱他们的控制。立后事件不久,除李勣外,其余六名宰相全部大换血,可见其波及范围和影响力度。
因此,这场立后风波的真正主角正是李治本人,有计划地向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发动的政治事件,目的在于收回帝王的权柄,只是因为政事上无隙可乘,于是转而从后宫寻求突破。而武昭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出谋划策和牵线搭桥,因天子深居九重之内,是不好动辄亲自出面拉拢官员的。不过也应该看到,在立后斗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李勣,并非短期内利诱以金帛功名便能打动,考虑到李勣事后依然谨守臣节,远离决策圈子,并未借机邀功,为自己谋取任何政治上的利益,因此很难说他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与武昭仪合作了。
此事中武昭仪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让人瞠目结舌。在李治的支持下,她利用行贿、重赏和贬黜等手段,以拉拢和收编的方式,迅速组织起自己的翊赞班子,在内宫外朝均密布眼线,随时监控政敌的一举一动,甚至亲自监听君相的密谈,充分展现了她强烈的企图心和控制欲,以及灵活机动的斗争战术。而在立后斗争中收编的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也逐渐成为她的心腹,为她日后进一步干预朝政建立自己的势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帝的诏书下达半月以后,朝廷将为武皇后举行盛大的册立大典,这是她一直的梦想。她在宫帏之中,曾几次三番地向李治提出,典礼要隆重、要气派、要庄严、要辉煌,要让整个长安的市民、朝廷的命官以及天下的百姓全都牢牢记住这个立武昭仪为皇后的典礼。
在高宗同意耗费巨资大办典礼之后,武则天又提出,高宗每天要处理朝政,典礼的事就交由她全权办理好了。
她每天一件一件地安排后宫的工作。她在她的大殿里呼风唤雨,调动千军万马,将典礼的诸般事宜安排得有条不紊、头头是道。每天晚上,她睡在李治的身边总是历数她白天遇到的事以及她处理的办法。然后她兴奋地说,她发现她能行!她说她在做着繁忙的事情时好像有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一种美丽的感觉,一种说不清的激动,一种……
于是,总是失眠的李治望着身边这个能干的女人,他觉得很惶惑,因他还从来没有见到过也没有听说过有将政务处理得如此得心应手的女人,而她竟对此感兴趣有**。高宗想,只可惜了她是个女人。
而就是这个女人,在举行册立皇后的大典之前,非常漂亮地帮助高宗处理了使高宗感到十分棘手的一些人事安排。那就是究竟该怎样处置那几位德高望重、为大唐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而又在废立皇后问题上与皇帝作对的老臣。
有她在身边,李治就像一个找到家的孩子,他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惑和不满,可以将一切棘手的政务交她处理,可以安安心心等待着万事俱备,他感受到了来自妻子有力的权力之手的支持。看着她的忙碌,李治觉得无比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