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武则天可谓踌躇满志。环顾海内,再无对手;回首来路,步步升高。处在上升期的强者,其自信、其抱负,总要有个方式表现出来。她眼珠一转:去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一种规格最高的祭祀仪式。
具体地说,就是最高统治者登上泰山之顶,堆土筑圆坛而祭天,这叫“封”;在其南边的梁父等小山上筑方坛而祭地,这叫“禅”。两个坛的形状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古人相信“天圆地方”。
这个礼仪是先秦时代齐鲁地区的方士和儒生发明的,只有在天下一统、国泰民安的盛世才有资格举行,告功于天地,同时祈求天地进一步的保佑。他们认为泰山为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就应当到泰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天帝,表示“功归于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这个礼仪纳入第一级的国家大典,秦始皇也就成了第一位到泰山封禅的皇帝。
之所以封禅的皇帝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这是烧钱的活动。耗资巨大,劳师动众,国力不强大根本就搞不了。
而自唐初以来,还一次也没有过。其实早在贞观六年(632年)时,就有文武官员力劝封禅。太宗当然很愿意,但那个有名的魏徵立刻站出来泼凉水,说国力尚弱,我们不能“崇虚名而受实害”。太宗明白这道理,叹了口气,算了。
现在,武后的家底要比太宗那时厚多了。据史书记载:“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议者以为古来帝王封禅,未有若斯之盛者也。”老百姓只吃大米了,杂粮都上不了台面了,而且一斗米才卖几文钱,也属于当时的“发达国家”了。
高宗继位时就有大臣不断上表提封禅的事情,现在武则天又积极撺掇他,高宗当下应允。
本来一切挺顺利的,可是意外又出现了,在推敲仪式方案的时候,武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程序,她这个“二圣”之一的皇后,将没有在礼仪中的位置。要是这个活动没有皇后的事,武则天这不白折腾了吗?
这真是太尴尬了!按照旧制,祭天,以皇帝为首献,也就是皇帝率先主持告天;亲王为亚献;德高望重之臣为终献。这个序列里,没有女人的位置。
祭地的时候倒是有女人的名分,是皇帝首献、皇太后亚献。不过,皇帝的老妈一般都老态龙钟了,上不去梁父山,通常由公卿替代,意思一下而已,实际上还是没有女人出现。
武则天是个高调的人,哪能容许这么热闹的场面少了自己?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她!到十月,她正式提出:这次典礼,请允许我率内外有身份的妇女亚献,且一定要亲自登山致祭。
当天还诏告祭祀的乐曲也得改,不能用过去那种阴森的乐曲,要改为“功成庆善之乐”和“神功破阵之乐”。
高宗认为由老婆代替老妈没什么不妥,而且自己的亲妈早就去世了。于是下诏,决定这次祭地以皇后为亚献,以越王李贞(这家伙后面还有重头戏)之母、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妇女们也要在国家大典中抛头露面了。
形式定下来了,就开始各种准备。去泰山,不仅百官、六宫也要随行,各地的王爷、都督、刺史也都要参加,因此高宗给了大家一个很长的准备期。公告于麟德元年(664年)七月就发出,预定麟德三年(666年)正月举行仪式。
顺便说一句,也就是在这一年一月七日那天,开国功臣程知节去世,享年七十七岁。他就是小说中“程咬金”的原型人物。朝廷追封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赐陪葬昭陵,爵卢国公不变。
麟德二年(665)十月,仪式安排妥当后,唐高宗和武则天率领大队人马出发了。队伍中有六宫妃嫔、文武百官、护卫士兵,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罽宾、乌苌等诸蕃酋长和他们的随从,几万人的队伍,加上无数的穹庐帐篷和马牛羊驼,绵延几百里路。
从东方的新罗,到西方的波斯,各国都派了使臣参加。还有的部落酋长不肯错过机会,也亲自跑来参加,他们各带了不少部属,以至于毡帐驼马,拥塞于途。一到黄昏,这些弟兄们宿营的时候,只见穹庐遍野,犹如星斗。
车驾到达寿张(今河南台前县)时,听说当地的张公艺一家九代同居,齐、隋、唐三代官府都立有牌坊表彰,高宗和武后特地上门去拜访。
据说隋末时,太宗曾经单骑到农民起义首领徐圆朗军中刺探军情,被人认出,围攻捉拿。太宗在负伤逃跑时,被张公艺救下。太宗对他一直念念不忘。
此时的张公艺已是八十八岁老翁了,高宗问他:如何能做到家族和谐?张老爷子一口气写了一百多个“忍”字,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内容,比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等。高宗听后不禁潸然泪下,赏了老汉许多锦帛——他大概是觉得找到知音了——偷偷瞥了一眼自己的老婆:百忍成钢啊!
他又当场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予以表彰。顺便说一句,无巧不成书,玉皇大帝就叫“张百忍”。
麟德二年(665年)十二月,封禅队伍达泰山之下。有关部门做好了迎驾和封禅准备,只等封禅队伍休息准备好,即行封禅大典。武则天又悄悄地从幕后向前台挪了一步!
麟德三年(即乾封元年,666年)正月三十日,高宗在泰山的祭坛上祭祀了昊天上帝。祭毕登山,第二天在山顶的“登封坛”上再度祭天,把给上帝写的信(写在玉上,称玉牒,内容属国家机密),放在玉匣里,缠上金绳、封上金泥、印上玉玺,藏在坛下。第三天在社首山“降禅方坛”祭祀地神。
按照先前的规定,高宗首献完毕后,把在场的男性全部清走。由宦官执着帷幕,武则天率娘子军登坛亚献,越国太妃燕氏(越王李贞的母亲、太宗的后妃)为终献。帷幕以彩色锦绣制成,五彩缤纷,到处莺歌燕舞,一路花花绿绿,简直就是超女总决赛的现场,堪称中国古代祭祀史上的一大奇观。
封禅大典举行完毕,武则天又上了一个提案,推动唐高宗做了一件收买人心的大事:现在天下治理得好,那可不是我们两个人的功劳,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发挥了作用,也得让他们享受一点恩惠。
怎么分享呢?武则天建议给所有的三品以上官员赐爵,四品以下的官员加阶!阶在唐朝代表一个人的品级,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比如,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拿多少俸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可以坐什么轿子等。根据制度,官员要加一阶,一般要四年的资历,而且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许多人一辈子也混不上去。现在武则天一声令下,给每个人都加阶。成百上千的官僚因此受惠,自然对武后感恩戴德。
第四天,高宗、武后登上朝觐坛,接受朝贺。文武百官、中外使臣奉献贺礼。高宗登坛,接受百官和中外使臣的朝贺,宣布当年改元为乾封元年,大赦天下,百官统统加爵进阶。完事以后,就举行中国式的实质性大典——吃,连吃七天。直闹到正月十九,车驾才离开泰山返回。
封禅毕,车驾回京师。归途中来到曲阜,拜祭孔子家祠,追赠孔子为“太师”。又拜谒老君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先返回东都洛阳,稍停再还京师。其间又八百余里,直到四月还京,将封禅事告谒太庙。这次历时一百多天的封禅大典终于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