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元年(670年),唐朝被迫罢战安西四镇,吐蕃的崛起更加势不可当。其势力所及,东接凉、松、茂、嶲等州,南邻天竺(今印度、尼泊尔),西至葱岭,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俨然一个超级大国了。仪凤元年(676年)前后,又频频侵扰唐境。

天皇、天后一心想要解决吐蕃这个心腹之患,这时契苾何力已经病故,便命宰相刘仁轨出镇洮河(今甘肃西南部)。没想到,这次又栽在将帅不和这个老问题上。

刘仁轨知兵,但是他与朝中另一宰相李敬玄不和,明知道他非将帅之才,还推荐李敬玄来替他,奏道:“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

两人闹别扭,据说是因为文人相轻;另外一个说法是,刘仁轨以前为李义府所不容,是反武派,而李敬玄是许敬宗提拔起来的,与拥武派渊源深厚。两人阵线不同。

其实这个李敬玄并不是个坏人,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劣迹,反而称他“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他博览群书,是个典型的文人。贞观末,高宗在东宫当太子时,马周就把李敬玄推荐给了他,后召入崇贤馆侍读,曾在吏部任职。这个人工作起来也很干练,博闻强记,史载他“典铨有序,选者岁万余人,每于街衢见之,无不知其姓名,时人服其强记”。万名候选干部,一见之下都能叫出名来,着实是个好记性,但是从来没有上阵的经验。

李敬玄听说刘仁轨推荐他去接任洮河道大总管,知道这是把他放在火上烤,就奏请改派他人。

据记载,那天正好高宗听朝,见李敬玄再辞,就说:“仁轨须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老刘要是点名让我去,我都得去,你怎么能不干!皇帝都这么说了,李敬玄只好硬着头皮去领一回兵。因为刘仁轨本来也是文人,也在中日白江口之战中打了大胜仗,大概高宗就认准了有行政能力的人,也一定能带好兵。

仪凤三年(678年)九月,高宗任命李敬玄代替刘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同时又命淮安王李神通的儿子李孝逸发剑南、山南之兵和李敬玄会合。李敬玄推辞不了,带着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一班将领,率兵十八万,浩浩****西去。

九月十二日,李敬玄率领十八万唐军与吐蕃宰相论钦陵战于青海。

这李敬玄全不知兵,临阵心又怯弱,与他搭档的刘审礼却正好相反,勇莽无谋,就知道冲杀。这个搭配,令人悬心。果然,入了吐蕃境内,右卫大将军彭城公刘审礼率前军深入。吐蕃宰相论钦陵率十多万兵,看准战机,把刘审礼一支团团围住。刘审礼拼死抵挡,指望李敬玄来救。

偏偏李敬玄心跳加快,慌了,不敢去救,致使刘审礼力战不敌被俘。

听到刘审礼被俘的消息,李敬玄又狼狈不堪地带兵逃到承风岭,挖了长长的泥沟以阻止吐蕃兵将;而论钦陵则屯兵对面高山上,居高临下,逼住唐营,声势甚猛。这时候敌骑漫山遍野,蜂拥而来,灭顶之灾眼看要降临。

好在此时的唐军中还有一位有胆有谋的将领——唐左领军员外将军、中日白江口之战后归降的百济降将黑齿常之。

他不顾年将半百(时年四十九岁),乘着天黑,亲自带领敢死队五百人,悄悄偷袭。吐蕃压根没想到还有这等不要命的,一时大乱。论钦陵虽然还稳得住,怎奈他的右营部将跋地设不知唐军虚实,领兵就逃。军心一乱,论钦陵压不住,只好跟着也退了。

黑齿常之杀了个痛快,从容回营。李敬玄得此喘息之机,赶快收集余众逃回鄯州,唐军才解了围。虽未大败,锐气已失。监察御史娄师德在西征之时响应朝廷的“猛士诏”从军。等李敬玄败退时,又是娄师德受命收集散众,军队重振。没有此人就难有狄仁杰,此乃后话。

而那个因为李敬玄不敢去救而被俘的刘审礼就倒霉多了,他的儿子刘易从,听说父亲陷于敌手,便绑了自己,到朝门请求入吐蕃以身赎父。高宗还能说什么呢,只好同意了。结果等凑够赎金,刘易从赶到吐蕃时,刘审礼伤病加羞愧,已然身亡。易从悲痛号哭,哭得吐蕃人也动容了,把尸体还给了易从。

战后赏罚分明,把李敬玄贬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刺史;黑齿常之力挽危局有功,封为左武卫将军;又派娄师德出使吐蕃,去宣谕吐蕃(去开导人家)。

吐蕃大将、论钦陵的兄弟赞婆(也是禄东赞的儿子),到赤岭欢迎他,以盛大的军容来迎这个说客。娄师德对他们一番开导,又说好话又说大话,哄得赞婆心神俱醉,口服心服,情愿讲和。此后大约有一年多,吐蕃兵不再入唐境。娄师德进封殿中侍御史,河源军司马。

光文的肯定不行,还得有武的,此后数年,唐对付吐蕃主要就靠黑齿常之了。

他先为河源(今青海西宁)军副使,永隆元年(680年)领兵击退吐蕃的再次袭扰,升为河源军经略使。

他认为河源为唐蕃双方力争的冲要之地,必须守住,但这里地处边远、运输不畅,粮食问题解决不好,于是就筑起了烽火台戍所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年收粮五百余万石。河源防线的军粮充足后,再无后顾之忧,牢牢挡住了吐蕃的进军脚步。

吐蕃将军赞婆不甘心就这么被黑齿常之制住,也率部三万人在良非川(今青海共和县恰卜恰河)屯田。两军搞起了生产大竞赛。

高宗审时度势,决意打一个主动仗。于开耀元年(681年)五月,命黑齿常之出击。

唐军精骑万余夜袭吐蕃兵营,大获全胜,斩首二千级,缴获羊、马数万。赞婆狼狈不堪,仅单骑逃走。

黑齿常之在河源前后共七年,吐蕃兵畏之如虎,多年不敢犯边。

在武则天辅佐高宗的时代,君臣一心,东西征战,军事上基本取得胜利。大唐的声威,远播欧亚。在四境建立四大都护府,并扩大了贞观年间所置的一个都护府的管辖范围。这个时期的疆域——

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四年(640年)置。治所先在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统安西四镇;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的诸城邦国,移至龟兹(库车);咸亨元年(670年),移至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辖远至咸海。

安东都护府:总章元年(664年)置。初治在平壤,辖高句丽、靺鞨各部。西起辽水,东至朝鲜北部,南北抵海;后来,新罗忘恩负义,趁着唐朝和吐蕃互掐,屡屡犯边,治所移至辽东的新城。

单于都护府:麟德元年(664年)由云中都护府改置。治所在云中城(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统辖区突厥数部,相当今天的内蒙古的阴山、河套地区。

安北都护府:总章二年(670年)置。治所在蒙古杭爱山东部,所辖今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一带,统管碛北铁勒诸部。

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679年)置。即原来的交州都督府。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史载“统海南诸国及境内诸州”,辖今越南北部、中部。

再加上后来武则天称帝后,大周朝设立的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

此为著名的唐“六大都护府”。

正如岑参的一首《轮台九月风夜》所写的——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真是壮哉!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