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的河图洛书事件,都在宣扬武太后称帝是上天的旨意,她做皇帝是顺应天命。革命尚未成功,忽悠仍需努力,怎么证明太后以女主身份登基的合法性?

儒家那边是不用想了,他们的理论是“女人靠边站”,还好佛家“普渡众生”。

也难为了和尚法明,他居然在《大云经》里找到了女人可以当皇帝的根据。他和薛怀义等九名僧人遵照武太后的旨意,给《大云经》作的注疏上明确说明武太后就是弥勒佛转世,是当代天子。

武太后大喜,马上将经书颁布天下。还正式下令在两京和各州都修建一座大云寺,专门讲解《大云经》,甚至连边疆地区都没有逃过修寺的命运。包括一代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业城(在吉尔吉斯境内)都建过大云寺。

各种舆论都准备好了,现在只差最后一步棋,用什么方式来提出?这也难不倒武太后。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三日,侍御史傅游艺带领关中百姓九百余人风尘仆仆地赶到神都宫门前,上表请武太后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太后神色淡定,没有答应——当然不能马上答应,按照中国的传统,要三次推让。一面说我德行浅薄,不能接受天下神器,一面却封傅游艺为正五品给事中。

傅游艺榜样在前,很多人深受鼓舞,于是乎朝中的文武大臣、宗室外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包括道士、和尚等三教九流六万余人,集体请命,请太后称帝。

睿宗在这种形势下,赶紧上书请母后称帝,赐自己姓武。

九月五日,第三次劝进,又上演了一出《孔雀东南飞》:众臣上表说看到凤凰飞入上阳宫,聚集在左台梧桐之上,久之,才向东南飞去。

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正好六十六岁。

载初元年(即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举行登基大典。

万里无云,秋高气爽,则天门外,是汹涌的人的海洋。在万众欢腾中,六十六岁的武则天亲登则天楼。钟鼓长鸣万众欢呼!洛阳城四周百里之地都感受到了吉祥的氤氲紫气,女皇武曌横空出世,巍巍大唐忽成昨日颓垣,周朝之天重新庇护千里黄土和悠悠百姓。看着眼下的芸芸众生,武则天眼里溢满了泪水,感激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激上苍宽广博大。

她用激昂的声音向万民宣告:大周帝国成立!她就是大周王朝的圣神皇帝!

至此,她终于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登基对于她来说是人生的巅峰。回首往事,一切缓缓地、循序渐进地浮现,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都让她感慨万千……

为了这一天,她奋斗了整整五十年。从一个小小的才人到昭仪、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圣神皇帝,完成了前所未见的壮举。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行为,也让她成了争议最多的女人。有谁知道,在这无限荣光的背后,她经历了多少艰辛,多少血泪,多少痛苦。值得吗?她不知道,她不去衡量。她只确定,这就是她想要的,属于女人的尊严。

伸出手臂,呼唤苍穹。

她的心灵感应着上苍。

就在那个瞬间……

天授。

是的,在这个九月,改元天授。这便是武则天为自己的时代涂抹的第一道浓重色彩。

她离开则天门,气宇轩昂地回到政务大殿,有些极度兴奋之后的迟疑。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着众朝臣的面缓缓地、庄严地坐在那把雕刻着龙凤的皇帝宝座上。

头上沉重的帝王的冕冠,让人顿生一种尊严以外的感觉——是一种属于女人的魅力。她任凭皇冠上垂下的旒藻在她眼前轻轻晃动,碰出心旷神怡的响声。

她没有吩咐,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看着朝官们是怎样把那个充满了象征意味的珠帘缓缓移走。不再有任何屏障,她的眼前一览无余。她已经是皇帝,堂堂大周帝国的皇帝,无论她是不是个女人,大周王朝是她的。

新朝成立,万象更新,酷吏被逐一拉下马,领导班子也有了新的特征。

那位上书请武则天正式登基的傅游艺,升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的一员。公元691年,也就是武则天登基的第二年,她将原为洛州司马的狄仁杰一举提拔为地官侍郎和凤阁鸾台平章事,使这个原为六品官位的小小地方官,一跃跻身宰相之列,狄仁杰既不是女皇的亲属,也不是阿谀逢迎之徒。女皇看中他,是因为无论是在大理寺丞任上,还是在洛州司马任上,他都曾留下值得百姓称道的赫赫政绩。

她的字典里不仅仅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作为一个最终能称帝的女政治家,多年垂帘听政的经验告诉她,朝廷要想稳定,就要平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