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担任过乡郡的小官吏。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他,看够了人间的苦难,也看透了世态的炎凉。有一次,李斯上厕所,看见那里的老鼠,吃的是粪便,还要不时受到人、狗的惊吓。这使他联想到了在仓库中见到过的老鼠,一个个肥肥硕硕,吃的是好粮食,住的是宽敞的“大房子”,也没有人、狗来惊扰。两相比较,不由得发出深深的感叹:“人的命运,不就是和这些老鼠的命运一样吗?所谓‘幸’或者‘不幸’,就看各人所处的位置了!”
于是怀着爬上社会上层的强烈愿望,李斯去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道。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韩非。与韩非相比,李斯的理论修养就显得太差劲了。但是他对帝王之道却有着特别的感受,所以在以后的实践中,他可以将其融会贯通,运用得出神入化。
在荀子那里学习结束后,李斯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觉得自己的家乡楚国不会重用自己,楚王也不足以成大事,其余的国家又都太贫弱,只有仕秦,才能施展抱负,才会有前途。于是,他打算去投奔秦国。临行前,李斯去向老师告别。荀子劝李斯不要走得过于匆忙。李斯回答说:“常言道‘得时无怠’,遇到时机绝不可错过,否则时不再来。如今各国争雄,充当智囊,实际起决定作用的都是士人。学生绝不可错过这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荀子又问:“那你为什么一定要去秦国呢?”
李斯说:“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秦王有吞并天下的决心,称帝的条件也已具备,所以学生要入秦以求建功立业。”
说到这里,李斯多年压抑在心中的酸楚和愤懑喷涌而出。他激动地说:“处于卑贱地位而不设法改变自身状况的人,连野兽都不如。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如果久居卑贱的地位,长期生活在穷苦之中,而不图改变,还标榜什么‘无为’?不谋‘利’,这绝不是士人的真情,这是虚伪骗人的。因此,我李斯就要往西去游说秦王了。”
李斯到达秦国的时候,恰巧秦庄襄王去世,吕不韦控制着朝野上下。
善于观察风向的李斯毫不犹豫地投到了吕不韦门下。起先,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宾客。没多久,吕不韦觉察到李斯是个人才,就任他为侍卫官。李斯因此得到了游说的机会。一次,李斯随吕不韦晋见秦王,不失时机地向秦王游说道:
“平庸的人常常会失去良机。一个能成就大功业的人,就在于能趁有机可乘的时候去消灭对手。从前秦穆公称霸的时候,始终没有向东兼并六国,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诸侯还很多,周朝的德望还没有完全衰落,所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这五霸一个接一个地兴起,相继尊东周王室。自从秦孝公以来,东周王室卑贱微弱,诸侯各国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形成了六国,秦国趁着胜利的形势逐渐征服六国,至今已有六世了。现在诸侯归服秦国,就好像郡县服从朝廷一样。凭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像扫除灶上的尘垢一样,完全可以消灭诸侯,成就帝王的大业,实现天下的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唯一时机呀!现在如果懈怠而不赶快着手,等到诸侯实力再度强盛起来,彼此互相联合订立合纵盟约,那时即使有黄帝一样的贤能,也不能吞并它们了!”
秦王政对李斯的谋略卓识非常欣赏,就任命他为长吏。不久,秦王政又拜李斯为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