钚是元素周期表上一位愤怒的年轻人。它似乎对自己被创造出来心怀愤懑。钚不单单是心烦意乱,它的不同存在形式都表现出各种形式的愤怒,从沸腾冒泡的怨恨到一触即发的暴躁。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由格伦·西博格领导的团队决定寻找超越元素周期表已知终点的新元素,他们正在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他们知道,任何比铀重的元素如果存在的话很可能是不稳定的,但他们无法预测94号元素会有多么不合作和喜怒无常。
一种元素的特性是由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的,但是一个原子中的质子数并不一定是固定的。不稳定的原子会重新配置原子核中的粒子,并排出不需要的粒子,使自己更加舒适。有了合适的设备,科学家就可以用粒子轰击原子,人为地改变原子核的组成。西博格和他的团队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用粒子轰击92号元素铀,产生了94号元素。
发现了新元素,意味着你还可以为它命名。西博格选择了冥王星,因为这颗微小的行星在11年前刚刚被发现,在太阳系里极端偏远的轨道上运行。这个选择似乎是合适的,但冥王星是以罗马神话里冥界之神的名字命名的,西博格声称自己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事实证明,钚的名字比他意识到的要合适得多。钚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可怕。
西博格将钚描述为“如此不寻常,以至于几乎令人难以置信”。虽然他认识到这种元素的一些非凡特性,但仍然低估了这种元素的价值:“在某些条件下,它和玻璃一样坚硬、易碎;在其他条件下,又和铅一样柔软、可塑。在空气中加热时,它会燃烧并迅速碎成粉末,在室温下它又会缓缓分解……它是所有化学元素中独一无二的,即使是一点点,也有极强的毒性。”
西博格只是描述了钚的一般情况,当你开始研究这种元素的不同种类时,会发现情况变得更糟了。
每个钚原子核内的94个质子都带正电荷。正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中子——顾名思义就是中性的粒子——需要把它们维持在一起。原子核里中子的数量对元素的特性没有影响。钚,不管它有144个还是150个中子,钚都是钚,只是种类不同,我们称之为同位素。
钚-238,有144个中子,是一个仇恨之球,想要毁灭一切。但相对而言,它的破坏性较小。这种同位素是一个威力巨大的辐射发射器。从外观上看,钚块闪耀着红热的光芒。然而,它发出的辐射并不会传播太远,一张纸就能挡住。钚-238那被压抑的能量可为卫星和探索太阳系的太空飞船供能。
相比之下,钚-240非常不稳定,用来做核武器也不合适。它不仅会释放出多余的粒子,还会在最轻微的激发下发生裂变。它那不合时宜的裂变会导致炸弹失效,而不是核爆炸。
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钚-239。它有可怕的脾气,但需要适当的刺激才会发作。和钚-240一样,钚-239也可以发生裂变,变成碎片,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它必须经过中子的轰击才能被激发到相当的程度。如果将钚-239的原子分散开来,并控制周围飞行的中子数量,你就得到了一个可靠的能源,可以用来发电。还可以将钚-239原子紧密地封装在一起,这样你就得到了一枚炸弹。
1945年7月16日,一个钚-239球体被挤压在一起,引发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参与设计的科学家们为这次爆炸的威力下了赌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奥本海默曾预测,它的威力相当于300吨TNT炸药。而事实上,仅仅6千克(13磅)多一点的钚-239爆炸的威力竟然相当于15000吨TNT炸药的威力。当奥本海默看着12千米高的蘑菇云直冲云霄的时候,他想起了古印度经文《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