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理的接壤,两广有唇齿相依的关系。自广东建立革命政府以来,孙中山及国民党人即对广西充满期望。1920年12月,孙中山在致吴忠信函中即申言:“吾人所切望者,首在攻桂,次则进取武汉,以窥长江,而定中原。雅不欲株守一隅,使人得以察我。"1922年6月,蒋介石在致许崇智函中亦谈到:“吾以为果能掌握两广,则基础巩固,以后政局变迁,如元首地位不动,即可进而统一中国。虽不占据长江,只有两广基础,亦可造成强有力之政府。否则不问外事,先将西南内部平定,然后再图中原,亦未始非计。”“先定西南,再图中原”是孙中山及其国民党人的长期革命策略。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内部后,两广的统一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
辛亥革命后,广西置于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统治之下。1916年3月,陆荣廷打出讨袁的旗帜,宣布独立。不久,他与孙中山等合组护法军政府,但1918年与唐继尧等一道逼迫孙中山离粤。1920年又反对孙中山返粤任非常大总统。
1921年6月,孙中山出兵讨桂,打败陆荣廷,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是国民革命势力进入广西之始。是年12月,孙中山抵桂林,组织大本营,进行北伐。但次年因陈炯明谋叛,孙中山只好将入桂粤军撤回广东。旧桂系势力卷土重来。陆荣廷、沈鸿英相继于1922年9月和11月重返广西。陆荣廷出任北京政府委任的“广西边防督办”职,号令旧部,东山再起,势力迅速膨胀。沈鸿英亦不甘示弱,遂形成陆、沈两大势力相争持的局面。
在此过程中,李宗仁与黄绍两股武装力量在玉林、梧州乘机崛起。李、黄合作并与广东革命力量建立联系,势力迅速壮大。广西遂形成陆荣廷、沈鸿英与李、黄鼎足而三的局面。就兵力而言,三者之中,陆最强,沈次之,李、黄最弱。针对这一局面,李宗仁与黄绍定下统一广西的政略与战略:先陆后沈,各个击破。
1924年夏,李、黄利用陆、沈在桂林交战对峙之机,乘虚袭击陆的后方,占领省会南宁,掌握全省政治中心,使陆失却号召的凭借。继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李宗仁任总指挥,黄绍副之,白崇禧为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先联络沈鸿英在柳州一带击溃陆荣廷的主力。9月,陆荣廷被迫通电下野,退走沪上。原有的三足鼎立之局,变为李、黄与沈鸿英两军对峙的态势。此时,除桂林、柳州与平乐三属为沈军占有外,广西四分之三的地盘已成为李、黄的势力范围。
广东方面见李、黄统一广西在望,希望李、黄能将广西纳入革命政府旗下。1924年11月,胡汉民、许崇智电邀黄绍赴粤商洽,决定委任李宗仁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兼广西陆军第1军军长,黄绍为会办兼第2军军长。12月1日,李、黄宣布就职,宣誓正式服膺国民政府。
李、黄受革命政府新命后,得粤军李济深的协助,于1925年春消灭沈鸿英的势力,将旧桂系基本肃清。其后,李、黄在革命政府的指挥和援助下,历时半年,将图粤侵桂的滇军唐继尧击溃,广西统一终告完成。
广西统一后,国民政府有意接纳广西为其辖下的第二个省。1925年7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委派李济深、李宗仁、黄绍等为广西省临时省党部筹备员,在广西开展国民党党务。与此同时,李宗仁、黄绍在南宁设立广西民政公署,直隶国民政府,以民政长为省行政最高长官,统管全省民政事务。黄绍任广西民政长。至1926年3月间,桂省国民党员数量增至10万人,成立县党部70余处。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李宗仁、黄绍均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月26日,国民政府特派汪精卫等人前往梧州会晤李、黄,协商两广统一的具体步骤。2-3月,桂方先后派白崇禧、黄绍赴粤,就统一的具体方案再行磋商。国民政府专门成立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处理相关事宜。3月中旬,两广统一议决事项经国民党中政会和中执会通过。其要点如下:
(1)广西省政府依据省政府组织法,于中国国民党指导监督之下,受国民政府命令处理全省政务。
(2)广西现有军队全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按编制编为两军,有关军事政治教育计划及各种军事上的补充给予,均按照国民革命军的相关章程实施。
(3)凡两广财政机关及财政计划,均受国民政府财政部之指挥监督。
广西军队的整编,未按原计划编为两个军,实际只编为1个军,即第7军。李宗仁、黄绍、白崇禧分别被任命为第7军军长、党代表和参谋长。全军官兵集体加入国民党。6月,黄绍按照国民政府制定的《省政府组织法》改组广西省政府。国民政府任命黄为广西省政府主席。至此,广西省政府正式受辖于国民政府。
广西作为第一个在革命根据地广东以外归依国民政府的省份,其来归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两广的统一,使革命根据地更加扩大和巩固。北伐战争得以顺利发动,实肇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