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元笔记)

除了做练习题和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本以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一些发现。也就是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元层次)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可以选用纸质偏厚的笔记本,也可以直接将文本文件存储在云端,通过移动设备来编辑。无论选用哪种形式,只要能够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记录即可。

② 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到元笔记中

无论是在学习的中途或间隙,还是在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时,只要有了新的发现,都可以随时记录到元笔记中,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就算是一开始找不到什么可写的,只要坚持记录一段时间,就总能够看到一些自己以前忽略了的事物,或是发现自己的思考出现了一些变化(从元层次对自己学习的观察变得更敏锐了)。

特别是当自己的学习进展不顺利时(比如不知为何效率比平时低、感觉自己不在状态、总觉得有问题却又说不清是什么问题),不要光在脑海里想(陷入烦恼),而是最好将自己的感受(牢骚也好,担忧也好)全都写下来,顺序也可以随意。

③ 随时翻一翻做好的笔记,把想到的内容添加进去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翻看元笔记来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还可以将其看作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它来对学习方法和自我监测的手段进行改善,甚至是作出自己的创新。

读书猴的元笔记(纸质版)

把自学的灵感记录下来

不要光在脑海里思考,把想到的东西用图表示出来。

回顾自学的历程

在回顾的过程中,可以分析一下有哪些方法比较适合自己,哪些因素对自己来说很有必要,继而创造出自己的原创方法。

打磨自学的想法

利用元笔记来反复打磨一个想法,可以使这个想法变得更具体,或是衍生出新的想法。

从元层次来审视自己的必要性

当我们选择了某个特定的方法,并且想要按照这个方法来展开行动时,就需要用到元认知。

因为我们必须不断地确认自己当前的行动是否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并且对自己的认知和行动进行修正。

如果一名自学者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能够向前更进一步,使用自己开发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当一个人的学习目的、教材和学习方法全都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时,他就真正地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自学者。

所谓学习,就是直面自己“不会”和“不懂”的事物,并向它们发起挑战。由于自学者往往无法得到他人的指导,所以无论是遇到难关还是瓶颈,都只能靠自己来突破。自学,就是要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而元笔记的作用也正在于此。

与其他学习者相比,自学者拥有许多劣势。当他们怠慢学习时,只能自己来鞭策自己,当他们遭遇“不懂”的难关时,也只能靠自己来重振旗鼓,很难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

然而与此同时,自学者也拥有一大优势。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负责。正因为负责人只有自己一个,所以才能够自由地去调整学习方式。

当然,如果过分放纵这种自由,也会引发危险。有的时候我们本以为自己是在操控自己的学习,结果实际上却只是在逃避自己应该面对的困难而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学习。

编写一本只属于您自己的《自学大全》

自学者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也都会先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

但是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到最后,大家都会创造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学习就是一个改变自我的过程,如果学习方法没有同时做出改变,那么学习必然就会遭遇瓶颈。在创造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先尝试,然后回顾总结,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调整和修改。

这样一来,自学者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名自主的学习者。

在元笔记上“发牢骚”

某日,我在看到某位专业研究者的工作后受到了打击,写下了这段笔记。自学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我们写下的烦恼和牢骚也会成为一种自学资源,孕育出新的想法和学习动机。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各自拥有不同的天赋和经验。世界上可能会有许多比你优秀的学习者,但绝对没有和你完全相同的学习者。

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与其他自学者之间的差别还会变得越来越大。换句话说,我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就会变得越特别。

当我们在研究学习方法时,最值得参考的就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拥有的经验。只要自学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且在学习中遭遇困难,那么他就一定会就此展开自己的思考。

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发现大多都是以负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或是学习中断时,我们的头脑中会产生疑问;当思维走到了死胡同,或是遇到了阻碍无法继续前进时,我们又会发出深深的叹息。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那么它们就会成为我们专属的学习资源。只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会从中诞生。

像这样,自学者每天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要同时学习如何创造自己的学习方法。

坚持记录元笔记,就相当于是在本书的基础上进行增补改订,编写一本只属于您自己的《自学大全》。就让元笔记来代替本书,继续照亮您接下来的自学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