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的时候,是我家孩子六六的表姐——当时是四岁半,她是六六大姨家的孩子——病了。她大姨给我发过来信息说小孩子喉咙痛、发烧,问我怎么办。

开始的时候,是某个周日,她好像还没有发烧,只是说喉咙有点不舒服。

后来到了下周的周一早上,她就发烧了,于是六六的大姨给我打过来电话,我当时在开车,没接到。后来六六的大姨给留言,我看到了,她发烧了,喉咙痛。

具体留言情况是这样的:“她发烧了,但是精神头还行。她屁股沟热,后腰热,小手和小脚热,但是屁股蛋不热。我看嗓子也挺好,能看到有一点点红,我给喝点保和茶,她喝的时候有点嗓子疼。”

我告诉她接着喝,另外加上小柴胡。

第二天的时候,六六的大姨说孩子早上退烧了,嗓子也不疼啦。她又给女儿喝了点保和茶和小柴胡颗粒。

让她去看了一下女儿的嘴里,说喉咙和上颚部分有红点。

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个疱疹性咽峡炎,我就叫她女儿吃葆通茶[1]——平时教给家长自己处理内有食积,并有郁热往外透发的时候,我都是让吃保和丸和小柴胡颗粒。这个退烧效果是非常好的,这是经过了大量的验证的。

有些小朋友咽不下保和丸,所以我就用葆通茶搭上小柴胡颗粒。

葆通茶搭上小柴胡颗粒有一个很好的清内积、透郁热的作用。

葆通茶是加强版的保和丸,里面透郁热的药物比较多。清胃火的有布渣叶、蒲公英;清心火的是淡竹叶、栀子;清肝火是木瓜、玳玳花。

葆通茶这个方子,心肝胃的火都可以透发。

胃肠道内部发热,往外辐射时肯定是把热先传到半表半里,这个半表半里就是少阳,用小柴胡汤是非常好的。

柴胡加上黄芩透郁热,这两个药组合起来就能够退烧,退烧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会走到少阳,我讲的这个少阳,是手少阳经为三焦经。

三焦是个什么地方,是个决渎之官,就是说,所有产生的垃圾会弥漫到三焦去,三焦也是元气的通行之道,就是说,三焦既是一个能量池,同时它也是一个污水池。

所以,阳明的湿热痰热,会走到三焦去。所以,我会用小柴胡颗粒清三焦的痰热湿热。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退完烧之后啊,它有一个症状,叫湿退热出。原来湿就像个笼子,热就像被笼子困住的老虎。笼子被打开了,就是老虎出笼了,很可能就要搞一下破坏,再回到山林。

葆通茶里面呢,有不少祛湿的成分,像布渣叶、淡竹叶、蒲公英这些都能够祛湿热,祛中焦湿热、阳明湿热。湿去掉的时候,热就成了孤身,孤身了,就要走。

本来热跟湿是纠缠在一起的,比如热是个氢气球,湿就是那根系住气球的绳子。我把湿去掉的时候相当于把绳子给剪断了,气球往上飘了,就是热就要往上攻、往外攻。

这就是湿退了热要出来。

怎么去判断有没有湿热呢?比如这个发烧,身上的热是不均匀的,臀部这个地方烧不起来,不是全身通热,一般头热、脚凉就是有湿热的存在。

当全身发热,喉咙又红又肿痛,手脚却冰凉的时候,这种一般是有东西(如湿、痰、食、瘀)困住了热,透不到全身,这叫困兽。

当你把这个湿退掉之后,里面热就要出来。

可是热出来的时候,它不仅仅只有热度出来(手脚转暖)。它还会有各种表象出来,比如流个鼻血,身上出个湿疹、荨麻疹。

就像幼儿急疹一样的,他身上一定要出疹子,颜色要鲜,出透了,这个叫顺证。

如果说这个出疹子出了一半,颜色暗淡,隐没了,突然收回去了,这叫逆证,这个是很糟糕的,严重会死人的。

疹子一定要往外透,透好了,这个顺证透完了病就好了。

那么一开始我认为这是一个疱疹性咽炎,后来发现其实我错了。其实这个是烧退了之后,湿也就跟着化了之后,这个热就要出来了,这个出来的时候皮肤就起疱疹。

其实这个是手足口病,手臂上、屁股上都开始长了一些水泡。六六的大姨就很紧张,问我有没有关系。

我就给她解释了,就是说没有关系,这是一个顺证。

湿退了,热要出来,但是不可能一下子所有湿全退完,所以热出来的时候会带一部分湿出来。那么就会起疱疹出来。

这只是一个表象,还有一些热出来会带出风来(热极会生风),带风出来后,可能会把荨麻疹或者湿疹带出来,皮肤就会出现瘙痒。

这个湿退热出在外感病(尤其是湿热病)里面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关于这个现象,我经常劝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出疹子是个好事儿,能透发出来都是好事,脏腑里面的病能够往外透达的都是好事。

比如,我治疗了一个小女孩,她的湿疹出现在了足太阳**经昆仑穴的位置上。

刚开始的时候,昆仑穴的位置周围是一大片的湿疹,有五六厘米那么大——像鸡蛋那么大的面积都是湿疹。

我用治**经湿热的药给她治完之后,她的湿疹就退了。

我当时跟她讲,如果你脚后跟这个地方不出湿疹的话,它就会从你的尿里出来,那就是尿路感染了。

这是我的理解——如果湿疹不从这个地方出来,它一定要找个地方出来。所以我用药物把它清完了之后,湿疹这个也跟着好了。

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治哪一种病,只要它产生了一些我们身体不需要的东西,比如风、热、寒、毒,这些东西我们都要往外透的——给病邪以出路。

六六的表姐已经退烧了,但是后续的出疹子呢,可以出三五天甚至一周。

后面就让她一直吃葆通茶接着通脏腑的气。

以前我写过一例足阳明胃经上地仓穴的湿疹——患者地仓穴有两块很大面积的湿疹,这个是胃经经过的地方,反映的是胃的湿热。

清完胃的湿热之后,他脸上的湿疹也跟着好了。

所以我们治病的时候一定要懂经络,还要懂得机理,就是说,要懂病理的变化及病势走向。

最后我们要明白:治疗这种疱疹性咽峡炎也好,疱疹也好,手足口病也好,会从皮肤走。

当患者烧退了之后,它里面的困兽要放出来了,就像水壶里面水沸了,要喷蒸汽出来,像流个鼻血,皮肤起个疹子,这都是很好的顺证的一个反应,所以患者(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个问题。

酒家湿胜于内,暑邪秽气亦由口鼻而入,内外相因,延蔓三焦,汗多寒热不解,非风寒从表而散,头胀脘闷,呕恶而渴不多饮,两足反冷,是热在湿中而来。古称湿上甚为热,不与伤寒同论。

上面这一段内容是叶天士的《叶氏医案存真》书里的,里面讲到了湿热的发热——汗多,寒热不解。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湿热发烧了,你给他发汗,他也不会退烧。

特别是有一些小孩子,你用美林发汗,发完汗后,烧也不退,那是因为他有湿热,湿热弥漫三焦。这种发烧是因为湿热造成的。

由湿热造成的发烧,虽然这个人发烧,但是他的两个脚是冷的,是热在湿中而来。古人已经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了。

如果你善于读书的话,你就能从那么几句话里面得到很多信息。然后你再把这个知识运用到临**。这叫什么?叫知识变现。

就像我在门诊经常碰到发烧的孩子,有时候他虽然发烧,但是我一摸他手脚凉,特别是脚特别凉——最直观反馈的就是他发烧时脚冷,这个就是有湿热。这不是说一定就是湿热,但大概率是湿热。

如果患者是寒呢,他是整体寒,他口腔打开喉咙也是凉的,就喉咙颜色是淡的;如果是湿热呢,他手脚凉,但是你打开看喉咙那个地方,他的喉咙是红的多。

所以,学习中医就是一辈子都有的学,每天看病遇到疑难杂症,你回过头去反思、去总结的时候,这是一个经验,你看书的时候发现前辈的经验,然后两相印证一结合,这会让你猛拍大腿——你会感觉冥冥之中古人在手把手地教你。

如果你在门诊上碰到了一个患者,跟古人书上说的竟然是一模一样的症状,那么你马上就能够很深刻地理解这个机理了。

作为一个现代的人,仍然能保持着古代的人的中医思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你只有跟他们思维同频、同调,你才能够去感受他们当时的状态,去理解他们说的话,然后能够成功地去借鉴他们的经验。只要道理相通了,我们选的药可以不同,但理要同。

另外,有时候,我的文章里会讲超过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内容,讲出来你不一定理解。但是慢慢随着你的知识结构增加后,我们出现交集,你就会理解了。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看病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动态观,不是用静态的思维去看这个病。

就像我们读书包括学习医书一样,你不要说这个医书里的医案没有结尾的,都不知道这病结果怎么样。

我们要用动态的思维去看这个问题。

看书一样,看病一样,看微信公众号也一样,我们不要断章取义,当下的所有的文字记录都是片段,不能还原本来面目。

包括现在我所写的东西都是片段,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是漫长的,当下的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即时发生的。但你仔细一推敲,其实是事前就有很多事件堆积在一起,到了一种程度,一定的机缘巧合,才爆发出来而已。那我们就要反复去推证,去推导源头是什么。

更主要的是,我们该怎么样做呢?

我们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才会有动态的逻辑在你的大脑里面,而不是患者说什么,你就马上出方。患者来了之后,我们了解到他的情况是处于一个动态之中,在哪个期间哪个环节?然后根据这个期间的状况用药。还要会判断给他用完药后会有哪些反应,要知道怎么收尾,然后把这个病治好。还要告诉他怎么巩固,要改掉哪些不好的习惯等。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很多时候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很多时候患者吃药,吃了一半坚持不了,可能是沟通没做好,因为患者不可能具备医生这样的专业知识,医生几十年攒下来的专业知识他理解不了。

就像我天天在门诊看大量病例,见到了非常多的人,聊过非常多的天,知道非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我对患者说这事情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的时候,我可以解释也可以不解释,而有些患者的观念是固定的,你要去改变他的观念很难,他需要系统的、深入的学习。人往往都是有惰性的,所以不了了之。

其实看中医的文章都是有门槛的,你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之后,才能去看另外一些内容,要不然一下也接受不了这些。

像有时候我说你们不要吃酸奶,但有些人来我会让他吃酸奶。

有人说,那你不是自相矛盾吗?并不是的,要看当下情况决定适合不适合吃这个。

就像一个女士,平时跳跳就漏尿。我用温阳的方子——附子汤、真武汤给她调理了段时间,把肾阳暖了,就不漏尿了。她今天来怎么又漏尿了呢?因为她这两天买了十个西瓜,吃了就又漏尿了——西瓜利尿,它把热力利出了,没阳气了,就固不住尿。

我看了特别多尿床的孩子,就是因为吃火龙果、西瓜、猕猴桃吃漏尿的。

所以有一部分人我让他们忌口,有一部分人我不让他们忌口。

一切都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这是千变万化的,不能贴标签。

包括保和丸,你吃了之后,身体通了就好了,但你再天天吃,当然就不行。

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漫长的,你们不停地学习中医,有一天你们会觉得自己顿悟了。然而你们以为是自己顿悟,其实往往不是的,这个顿悟是有基础的——知识是渐渐地消化、理解,然后积累起来,之后你把所有内容串起来了,这才是顿悟。

如果某个人的中医知识是一张白纸,你跟他讲中医基础理论,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我们学中医不要着急,持续不间断地学习,到了很多年后,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你看了那么多病后,你会理解。

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哪怕两个字你理解错了,就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理解、走错路,都没关系,人生不可能不犯错,犯错了改正就好。

[1].葆通茶:作者自拟经验方,组方为山楂、麦芽、木瓜、代代花、鸡内金、沙棘、莱菔子、橘皮、茯苓、紫苏籽、淡竹叶、栀子、蒲公英、布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