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皦,其下不昧⑥,绳绳⑦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⑧。是谓惚恍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⑩,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①夷:没有颜色。道平易而非五颜六色,所以视之不见。

②希:没有声音。道不发出任何声音,所以听不到。

③微:没有形状。道没有形状,所以触摸不到。道是“微”,德是“显”。“道德”即“显微无间”。

④诘:穷究,追究,诘问。

⑤混而为一:一,即“道”。夷、希、微这三者不可言说,所以不可分。混,即有不可分的意思。苏辙说:“此三者,虽有智者莫能诘也,要必混而归于一,而后可尔。所谓一者,性也。三者,性之用也。人始有性而已,及其与物构,然后分裂四出,为视为听为触,日用而不知反其本,非复混而为一,则日远矣。”

⑥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皦,同“皎”,光明、明亮;昧,天色将明未明的状态,阴暗。王雱说,任何有形的物必“上皦下昧”(有阴有阳),但道是“上不皦下不昧”,所以很玄。

⑦绳绳:纷纭不绝。

⑧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王弼指出,说道是无,但物却是由它而成;说它有,又见不到它的形状,这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⑨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⑩执古之道:另有诸多版本是“执今之道”。其实无论是执“古”还是“今”,老子所说的道是永恒的,古今同一。即是说,执古之道和执今之道,执的是同一个道。

译文

睁大眼都看不见的东西叫作“夷”,竖起耳朵仍听不到的声音叫作“希”,拼命摸索却摸不到的东西叫作“微”,这三方面不可思议(因为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们混沌一体。从上面看它,它不光明,从下面看它,也不阴暗,没有头绪,纷纭不绝又无可名状,最终会回到隐形状态。它没有形状,也没有形象,这种状态被称为“恍惚”。从前面看,看不到它的头,从后面看,看不到它的尾。但只要能掌握自古相传的道,就能分析现在的所有事物,(分析现在的事物)就能知道宇宙的原初情况,这就是道的纲要。

度阴山曰

有人问智者:勇敢是什么?智者回答:向前走。人再问:智慧是什么?智者回答:回头看。

朱元璋初起兵时,曾向李善长咨询平定天下的方法。李善长说:“我又没有平定过天下,哪里有平定天下的方法。你可以向历史人物学习。”

朱元璋问:“平定天下的历史人物那么多,我该向谁学?”

李善长指点他:“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生的人,后必再生,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一定有过这样的你。”

朱元璋感悟良久,想到一人,正是汉高祖刘邦。

李善长点头说:“汉高(刘邦)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您也是布衣,出于濠州,跟刘邦的老家沛县不远,效法刘邦所为,平定天下并非难事儿。”

从此,朱元璋处处效仿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终于开创大明王朝。可以说,朱元璋的成功,是历史的助攻。

李世民(唐太宗)登基后,向众臣请教如何把帝国带上巅峰。大臣们各抒己见,轮到智商超群的褚遂良时,他只说了三个字:“看杨广(隋炀帝)。”

众人不明白,褚遂良说:“向历史借智慧有正借和反借。正借如刘邦、刘秀效仿尧舜,反借如汤武看桀纣。我们反借智慧,凡是杨广赞同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杨广反对的,我们就赞同。按此规律,天下很快就会大治。”

李世民采纳了这个建议。杨广喜欢悦耳动听的话语,李世民就敲锣打鼓欢迎他人的逆耳之言;杨广喜欢大修宫殿,李世民就住着前朝的宫廷,拒绝任何装修;杨广不惜民力,搞各种浩大基建,李世民就珍惜民力,尽量不折腾百姓。

总之,李世民把杨广当成反面“榜样”,处处和杨广的行为对着干,短短十余年,就把大唐带上了辉煌之路。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李世民,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向历史借智慧,或者说是,效仿历史人物,成就自己。

老子说的“执古之道”的“古之道”到底是什么“道”,我们只需知道老子的学术身份就能得到答案。西汉刘歆在《汉书·艺文志》中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由此可知,老子的学术身份是史官。也就是说,老子的全部智慧,尤其是写进《道德经》的智慧,并非来自对大自然的观察,恰好相反,它是来自对人类历史的观察。老子口口声声的“天道”的母体不是地球,也不是外太空,而正是人类的过去。

通俗而言,老子的智慧源于历史,老子所谓的古之道,就是历史之道。所以,若想古为今用(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必须熟读历史。

读历史到底有用否,古人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朱元璋、李世民对历史人物的正向借鉴和反向借鉴是最好的证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八个字可谓是中国人的圣训之一。

老子说“执古之道”,就是照葫芦画瓢,就是模仿。如果不知如何创新,那先从模仿开始。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创新,都从模仿开始。西周模仿商朝,在商朝基础上删改后形成自己的特色;商超模仿夏朝,在夏朝基础上删改后形成自己的特色。秦朝之后,全部王朝都在模仿秦,但你不能说汉王朝是秦王朝,唐王朝是汉王朝。它们各有千秋,大家都从模仿开始,最终肯定创新。

中国五千年历史,你所想象不到的任何事都发生过,你所想象不到的人也出现过。经典无数,反面教材也无数,而这些事和人,在今天一定有借鉴价值。因为人心没变,人类历史就不会有多大改变。执了这个道,外面的世界将变得格外清晰,你也能遇事当机立断,行事势如破竹。